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作用和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5
/ 2

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作用和应用探究

孙奇

37098319940517052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提倡绿色生活理念,在这一理念下,社会大众对饮食健康更为注重、对饮食均衡更为追求,而蔬菜作为大众饮食中的必备品,其生产方式和种植质量与大众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相较于普通蔬菜,无公害蔬菜具有安全性较高、无污染的特点,所以为提高无公害蔬菜种植产量,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健康的蔬菜产品,应在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高效应用植保技术。

关键词:植保技术;无公害蔬菜;作用;应用探究

引言

无公害蔬菜是高品质、无污染的食物,受到消费者的一致认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无公害蔬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应基于不同区域的特点扩大无公害蔬菜种植规模,创新和优化技术形式,有效推动蔬菜绿色生产,提高植保技术水平。随着无公害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很多细节性问题日益凸显,其中病虫害防治已经成为难点和重点内容。有效推动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其整体产量,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其生产品质。通过检测可以发现,无公害蔬菜所含有的营养元素高于普通蔬菜,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以及营养均衡的重视,未来无公害蔬菜生产将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趋势,在此背景下,不断推动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应用,可以为高品质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保障。

1植保技术原理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食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提高小麦产量是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如今虽然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但病虫害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害,应科学运用植保技术,对小麦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合理应用生物、化学技术,并与自然资源有机结合,即植保技术。采用杀虫剂等防治病虫害,虽然见效好,但是残留物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因此,要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运用现代植保技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

2.1植保技术不发达

当前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出现是困扰种植户的首要问题,由于病虫害种类较多,应用植保技术还无法有效防治病虫害。在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对于施用农药有着严格的标准,需要检测、认定蔬菜中残留的有害物质及农药,如果其中检测的数值超标,将不符合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导致很多种植户放弃了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解决路径,这也使一些病虫害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在无公害蔬菜种植生产中,当前的技术手段无法完全不施用农药,农药仍然是生产作业中非常重要的辅助方法之一,不能完全实现无公害蔬菜生产,因此就需要不断优化、完善植保技术。

2.2农业技术不完善

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大多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者的思想较为传统,农业技术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在技术方面无法得到转化升级,无公害蔬菜生产质保问题有待解决。有些地区无法完全适用统一的植保技术;有些地区受气候、地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无法有效应用农业植保技术;有些地区在应用农业植保技术方面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不善于总结农业生产技术经验。

2.3安全生产问题显著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导致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一定变化,一些种植户在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在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系列安全生产问题。一些种植户为了提升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安全生产过程,如为了能够提高蔬菜质量而施用大量农药,这种生产方式是一种惰性思维,会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影响无公害蔬菜的整体质量,甚至会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从技术方面分析,一些无公害蔬菜一旦产生抗药性,农药在生产中将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为后续无公害蔬菜生产带来可预见性困难,会对整个无公害蔬菜产业链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3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作用

3.1生物防治

通过生物防治措施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生长环境,并且避免环境破坏,这一技术主要是借助有害生物天敌。比如赤眼蜂和丽蚜小蜂能够通过寄生在有害生物体内保护玉米等农作物,再如将大量放养瓢虫、捕食螨等捕食性昆虫放养在农田当中也能减少有害生物数量。与此同时,农民可以在种植区域使用绿僵菌、苏云金杆菌。而水稻种植区域也可以饲养鸡鸭,打造共育模式。

3.2保障蔬菜生产效果

无公害蔬菜品种选择影响着无公害蔬菜生产质量。蔬菜种植者应用植保技术,在综合考虑所在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结构等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所在地蔬菜种植条件和病虫害现象发生特点、规律等,优先选择高产、高质且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的蔬菜品种,可有效保证无公害蔬菜产量。

4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4.1科学合理选择种植区域

生产无公害蔬菜对生长环境与种植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蔬菜种植者需要选择好的种植环境,在种植和管理无公害蔬菜中采用现代化农业植保技术,优化蔬菜管理措施,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进而保障无公害蔬菜获得理想的产量。农业种植者需要结合植保技术的具体运用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选择种植区域。农业种植者要检测种植土壤,挑选土壤结构优、肥力高且没有受到污染的土地作为种植无公害蔬菜的区域。

4.2完善生产配套方法

在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为保证蔬菜产量和质量,蔬菜种植者也应注重完善生产配套技术。首先,对蔬菜轮作和茬口予以科学安排。在种植无公害蔬菜期间,种植者应在分析蔬菜品种生长特点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轮作倒茬方法,基于对蔬菜种植区域土地资源的有效使用,减小病虫害现象发生几率。

4.3农业防治技术

与防治手段不同,农业防治技术更侧重于预防病虫害,而并非治疗病虫害。农业防治技术主要是针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的播种阶段与田间管理阶段。播种阶段的蔬菜易感染各类病虫害,为了降低蔬菜的发病概率,种植人员应严格挑选种子,合理规划播种时间,规避病虫害的高发期。在田间管理工作中,除对其开展除草和施肥灌溉工作外,还应及时补苗。在蔬菜营养生长期,种植人员需要确定劣质苗,即生长速度较慢、不饱满、枯萎的蔬菜幼苗,并及时拔除、清理劣质苗,同时补种新的优质苗,这样才能保证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品质与产量。

4.4无害化育苗

在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育苗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在育苗过程中,种植者要采用无公害方式处理种子和育苗土,从而有效消除其中所携带的病菌,减少农药施用量。在无公害处理的过程中,可运用物理植保技术,其具备的良好的杀菌效果,可有效灭杀种子、育苗土中的病菌,提高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效率。在采用物理植保技术的过程中,要结合静电、等离子,让等离子可以在静电场的助力下,牢牢地附着于种子表面,逐步渗透到种子表层中,让细菌失去活性。育苗土要利用电处理的方式,消除土壤中的细菌,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问题和药物残留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并且对人们的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绿色无公害蔬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大力推广,但在种植过程中还存在着操作不规范、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转变自身传统观念,在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各个环节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确保绿色蔬菜高质高产,为人民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食材,促进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和先进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琴.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种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种子科技,2022,40(18):133-135.

[2]李兴鹏.论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种植中的合理应用[J].农机施用与维修,2021(8):161-162.

[3]孙青慧.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植保技术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1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