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8
/ 2

浅论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化建设

包小莉

陇南市武都区万象洞风景名胜管理所, 甘肃 陇南 746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发挥良好的管理作用,需要积极顺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对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现代化管理,以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提高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来促进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化建设;意义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同时加剧了人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危害社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基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基于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展开信息化建设,以有效的信息管理手段改善传统管理中的诸多不足,提高管理质量的同时,优化管理水平,能够发挥其有效的管理作用,实现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

一、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趋势下,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提供最大便利,改变人们传统生产生活思维的同时,也对我国各行各业的管理领域提起了更高的发展挑战。而在这当中,林业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项目,更需要顺应当前时代发展趋势,及时更新管理思维,以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建设,从中结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完善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功能,拓展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业务,使其能够基于互联网+管理模式来促进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高质量发展。而在这当中,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能够适应当前时代发展趋势,推动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的升级转型,更能从根本上提高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质量,消除传统管理过程当中的安全隐患,以实现管理资源的充分利用来实现林业自然保护区新物种的开发与探索,来推动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化发展。

二、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一)加强系统建设,完善管理功能

   信息技术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当中有着较为迅猛的发展趋势,其产品也有着较快的改革换代速度。在近些年的社会发展当中,已经能够初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因素导致管理信息化建设存有一定问题,无法发挥其有效作用。通过在此的基础上对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建设展开深入分析,从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各项设施设备的同时加强系统建设,从中完善管理功能,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管理作用,保障林业自然保护区的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根据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实际情况,基于实际需求探索信息化管理功能,并以此为依据展开管理系统建设[1]。第一,生态监测评估指标系统,从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基于林业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考核机制,从中确定明确的考核指标,围绕林业自然保护区实际的生态状况展开科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管理对策,使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能够有效满足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需求。第二,地面站网系统。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监测网络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的设施设备对林业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覆盖,以科学观测了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动态来了解相关信息并从中采取相关管理措施[2]。例如,在实际管理的过程当中,利用系统功能针对林业自然保护区内气象,地质条件,水文条件,野生动植物生长因素等进行监测,结合监测信息了解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发展现状,当存有异常数据信息时,即可通过地面站网系统中的采集与反馈功能,将所采集到的异常信号反馈到管理人员的智能终端上,使其能够快速定位异常区域,了解异常情况,从中采取相应对策[3]。第三,预警防范系统,林业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相当大的管理范围,通过运用预警防范功能,能够真正实现将安全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保障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此外,还可以根据林业自然保护区自身的实际管理需求,从中设计个性化的管理功能,并组建专业的研发部门对系统及其软件功能展开研究,强化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加强平台建设,实现协同管理

   在传统的管理过程当中,由于技术的限制使得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相对较为单一,很难实现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同。而之间所存在的困难主要在于信息数据的不对等,导致无法实现有效协同。另一方面则是平台的限制,使得无法突破自身的管理界限。而基于信息技术实现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突破传统管理思维束缚,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同时,促使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对林业自然生态保护区展开协同管理。首先,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林业自然生态保护区管理过程当中所形成的各项数据进行科学收集,分析,处理,并以分类存储的方式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如林业资源保护区内各项水文信息,地质信息,动植物生长信息,管理数据等等。并在此的基础上集合各个管理系统构建一体化的管理平台,使其能够通过信息共享来快速介入到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当中,以协同管理来保障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例如,可以通过一体化的管理平台来对林业自然保护区展开有效监管,基于资源共享展开协同执法,由相关部门来对林业自然保护区内各类违法行为展开评估,并以相应的惩治手段对其加以惩治,同时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和防护人员对破坏的区域加以处理恢复,以高效的管理效率来提高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

[4]

(三)提升专业素质,实现职能转型

  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法造成一定冲击,更对管理人员造成一定的发展压力,需要管理人员能够顺应当前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实现自身职能转型,来促使其能够更好的推动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首先需要从思想层面上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高度重视,认识到管理信息化建设对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重要积极作用以及对自身专业职能的发展挑战,基于对管理信息化的正确认识来驱动管理人员展开积极学习。并通过良好的培训来促使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其能够有效驾驭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从传统的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进行转变,其职能也从传统单一的管理者向复合的研究型进行升级,以推动林业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升级发展,来实现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此外,在引进人才的过程当中,还需要适时提高人才的引进门槛,在保证人才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同时,还具备较强的信息化素养,能够灵活运用信息化思维展开信息化管理[5]

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化的管理建设对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需要对信息化管理建设加以高度重视,基于当前时代发展趋势,转变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思维,创新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方式,完善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功能,使其能够在保障林业自然保护区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对林业自然保护区内部资源都有所开发利用,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对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协同管理,以发挥有效管理作用来推动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蒋友文,孟斌.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场景下的信息化建设方案研究[J]. 中国信息化,2022,(02):70-72.

[2]董亮. 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研究及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浙江农林大学,2014.

[3]孔令孜. 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建[D].北京林业大学,2008.

[4]杨芳,邝奕轩. 浅论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化建设[J]. 林业调查规划,2005,(02):50-53.

[5]杨芳,邝奕轩. 对推进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 林业科技管理,2004,(04):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