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识别与治疗科普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9
/ 2

精神疾病的识别与治疗科普知识

饶祥

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625011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普通人不一样,他们有着常人所不能理解的想法,他们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行动,他们被称为精神病人。据统计,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个患有精神疾病。在我国,每1000人中就有1位精神病患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3亿人患精神疾病。而在我国,每年新增的精神疾病患者高达1000万左右,占所有精神病人的80%以上。其中一半以上的人都在农村。因此,对精神病人的识别和治疗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精神病是一种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的心理疾病。精神疾病是指能够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影响的一种疾病。抑郁症,焦虑,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是最普遍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不仅会给病人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危害,还会引起病人的自杀等心理疾病。因此,确定并处理心理问题是很关键的。

1.精神疾病的识别方法

1.1了解症状

精神疾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不过有许多共同之处。可以通过观察朋友,家人,同事的行为,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等等,来了解他们的疾病。通常,精神障碍的症状会在情绪上,个人行为上,焦虑,集中力上。情绪上的表现有情绪低落,孤独,自责,情绪不稳定等。在个人行为上,可能会出现工作、学习以及社交方面的一些行为改变,比如对工作或学习感到厌倦,不愿意与人沟通等。焦虑与注意力的症状可以是肉体上的不安,思想混乱,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1.2寻求专业帮助

当这些迹象发生时,无论是你还是别人,都应当向专家咨询,看看有没有心理问题。对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是对其进行早期介入,使其有较大可能战胜精神障碍,重返正常人的生活。专家或者心理学者可以通过检测和评价,找出导致这些疾病的神经生理或者其它原因,从而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法。

2.精神疾病的识别与治疗

2.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常见于青壮年男性。起病大多缓慢,早期可表现为不食、不眠、烦躁不安或情感淡漠,也可出现焦虑、抑郁和行为障碍等。随着病程延长,精神症状逐渐加重,逐渐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最终导致精神活动和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不清楚,但目前认为遗传因素、脑损伤及生化代谢异常是其主要发病机制。据统计,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患病率比正常人高10倍左右。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30%~50%的家庭成员为一级亲属,在一级亲属中其患病率又比正常人高30倍~50倍。据统计,在60岁以上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约为1%~5%。

临床表现:主要有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行为迟缓、意志缺乏等。大多数患者可以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而痊愈。

2.2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又称心境障碍,是以情绪体验和表达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以心境低落、愉快感丧失为主要症状,其发病与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

情感障碍的诊断要点:

(1)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愉快感丧失,或表现为愁眉苦脸,闷闷不乐,悲观失望等。

(2)心境高涨或易激惹、易怒等。

(3)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4)精力旺盛,活动增多。

(5)言语活动增多,说话过多,好管闲事,或行为鲁莽、冲动。病人有明显的心理和行为改变。对疾病的反应一般较轻或不明显。持续时间较长。

(6)躯体症状多不明显。

鉴别诊断:情感障碍与其他精神疾病鉴别点:1.情感障碍症状持续时间较长;2.情绪低落;3.思维迟缓;4.睡眠障碍;5.食欲减退;6.躯体不适,如头痛、腹痛、关节痛等。诊断要点: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躯体不适。

2.3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以反复发作的抑郁和躁狂为特征。通常在一生中反复出现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化。

双相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

(1)心境高涨:情绪高涨,自我感觉良好;

(2)精力旺盛:活动增多,有计划,做事有始有终;

(3)心境抑郁:心境低落,悲观、绝望、无助;

(4)思维奔逸:联想增多,言语增多;

(5)意志活动增强:活动增多,精力旺盛。

双相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双相障碍的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促进恢复。根据病情需要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是双相障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而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2.4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1)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认知功能低下,行为异常。同时伴有明显的躯体畸形和智力低下,如大脑半球发育不全或其他智能发育迟缓等。

(2)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能使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恢复到正常水平。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家庭支持等综合手段。

(3)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的预防:首先,要注意对儿童早期的教育和护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要改善儿童生活环境,减少各种不良刺激;再次,要重视预防各种脑器质性疾病,积极治疗脑器质性疾病。

2.5老年期痴呆

老年期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可影响老年人的记忆、语言、视空间能力、执行功能、视知觉和判断能力等。老年期痴呆患者发病前往往存在潜在的躯体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或存在脑血管病、脑外伤等。

老年期痴呆是一种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导致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能够阻止或延缓痴呆的发生,但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老年期痴呆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对老年人来说更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只有家属和护理人员充分认识疾病并掌握正确的护理知识,才能使老年期痴呆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2.6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

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是指由癫痫发作所引起的精神症状,包括幻觉、妄想、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等。癫痫发作时,病人的意识状态有明显改变,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紊乱、意志减退等。常见的精神症状包括情感障碍,如焦虑和抑郁;思维障碍,如妄想和幻觉;行为障碍,如攻击行为和冲动行为等;认知障碍,如记忆、智力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

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是可以治疗的。对有明显发作的癫痫病人,首先应积极采取药物治疗。对控制良好的病人可适当减少药物剂量或换药,或采用其他方法来控制发作。对无发作而又有明显精神症状者,可采用心理治疗。对单纯部分性发作或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病人可采用手术治疗。

在世界范围内,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我国,精神疾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却非常低。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神经症等疾病,社会和家庭负担沉重,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幸。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精神健康调查》报告,如果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80%的精神病人都可以恢复正常。这就需要全社会都能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共同努力消除对精神病人的歧视、排斥、孤立现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