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许陈宜,宋谦,田文涛

340826199805023039 340881199608263038 340826199509251053

摘要: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调控一体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正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发现,当前,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调控一体化仍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应对。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电力系统自动化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电力系统自动化成为了现代电力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调控一体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正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所谓调控一体化,其实就是电力系统一种运行管理体 系,能够实现系统变电监控与调度的一体化设置。结合电力 系统运维管理要求,调控一体化可以实现系统的运维管理, 明确系统分工体系,促使系统各部分得到较好的衔接和配 合。它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一、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通过集成多种技术手段,如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通信设备等,调控一体化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测、控制和管理。

首先,在电力系统的监测方面,调控一体化可以利用各种传感器实时采集电力系统的各项参数数据,如电压、电流、功率等。这些数据通过通信设备传输到监控中心,为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测提供了准确的基础信息。

其次,在电力系统的控制方面,调控一体化通过集成控制器和执行器,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根据监测到的数据,调控一体化系统能够自动调整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如发电厂的负荷分配、输电线路的开关控制等,以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优化配置。

此外,调控一体化还能够通过通信设备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同工作。不同部门、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同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有效解决了信息孤岛和数据孤立的问题,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当前,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它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了运维成本,还为电力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调控一体化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应对。但总体来说,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将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改变。

二、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难题

安全性问题:调控一体化使得电力系统变得更加智能和互联,但同时也增加了网络安全风险。恶意攻击者可能利用漏洞入侵系统、篡改数据或瘫痪整个电力网络。因此,确保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难题,需要采取严格的网络安全措施并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

可靠性问题:调控一体化系统中的组件和设备都必须高度可靠,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如果某个关键组件或设备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失效或运行异常。因此,需要进行设备的质量控制和故障预防,并建立相应的备份和冗余机制来应对设备故障。

数据一致性和准确性:调控一体化系统需要从各种传感器中获取大量的实时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决策。然而,不同传感器之间可能存在数据不一致或不准确的问题,导致系统的判断和决策出现偏差。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数据校验和校正机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标准和互操作性:电力系统中涉及多个设备和供应商,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可能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缺乏互操作性。这使得调控一体化系统的集成和协同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并推动设备和系统的互操作性是一个重要的难题。

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调控一体化系统依赖于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运维和维护。然而,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仍然是一个挑战。此外,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也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故障处理。

三、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电力行业需要跨部门合作,加强研发和创新,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同时,注重安全、可靠性和人力资源的培养,推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推动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和发展。针对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面临的难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有效应对:

(一)数据驱动决策策略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收集、存储和分析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数据、历史数据和外部环境数据。基于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开发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异常情况、预测负荷需求、优化发电计划,并提供相应的调控建议。高效利用数据驱动的决策策略,能够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发电、输电和配电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在系统硬件平台建构时,还应对系统监控和调 度需求进行同时兼顾,采用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完成 系统硬件架构调整,利用平台实现系统多余配置的管理,促 使系统稳定性得到提升。

(二)实时监测与响应策略

从本质上来讲, 采用调控一体化技术,就是对系统的“控”和“调”的功能 实现集成处理,促使系统自动化管理程度得到提高,满足系 统开发的集成精益原则。因此,实施实时监测与响应策略,既要建立高密度、高精度的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状态参数,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等。也要运用物联网技术和快速数据传输技术,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综合监控中心,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还不能忽视引入自动化控制算法和实时响应机制,快速调整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包括发电机的输出功率、线路的电压等,以应对突发事件和负荷波动。

(三)跨区调度与协调策略

首先,跨区调度与协调策略依赖于先进的通信和信息技术,确保不同地区电网的数据共享和交换。通过建立高速、高容量的通信网络,实现不同地区电力系统各个节点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这样,可以及时获取跨区域负荷、发电、输电等关键信息,为跨区调度提供数据支持。其次,在跨区调度与协调策略中,运用智能调度算法和优化模型对电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考虑不同地区的负荷需求、发电能力和输电损耗等因素,确定最佳的能源调度方案。同时,综合考虑电力市场供需情况、环境要求和经济效益,实现能量互补和跨区域的协同运行。这样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利用率,降低系统总体损耗,并确保各地区的供电质量和稳定性。

结语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调控一体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正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研究从现状、问题和策略三个角度出发对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当前,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调控一体化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应对。研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实时监测与响应策略以及跨区调度与协调策略。

参考文献

[1]侯贺永.试论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8(2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