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与解决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与解决方法

张萌

身份证号码:65232319950618322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公路工程施工下混凝土裂缝较为常见,由于混凝土设计、配比、施工等因素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对此在施工下还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文章对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进行分析,探讨混凝土裂缝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工程裂缝

引言

公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便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路面作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车辆行驶时的巨大荷载,易出现各种问题,路面开裂则是公路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之一。路面开裂不仅影响行车舒适性,还会危及行车安全,严重的甚至会酿成交通事故。因此,对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处置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1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1.1沉降问题

沉降裂缝是混凝土的一种非结构性裂缝,若桥梁基础出现沉降,将导致桥梁混凝土出现呈斜向的沉降裂缝。产生沉降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在塑性状态下,混凝土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局部混凝土变形,从而产生裂缝;第二点,由于重力的存在,在混凝土浇筑振捣的过程中,出现混凝土中粗集料下沉,使得水泥浆上浮,从而导致沉降裂缝的出现。

1.2因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结构因温度变化出现热胀冷缩,内外发生变形,若不及时控制变形情况,极易造成温度裂缝。温度裂缝主要形成原因有两种: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将产生大量难以散发的热量,导致混凝土的温度内部高于外部,内部体积膨胀,超过混凝土表面的承受范围,便会产生裂缝。在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因冰冻而体积膨胀,当膨胀超过混凝土的应力极限,会在公路表面产生裂缝。这种因为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没有固定走向,存在纵横交错的纹路,或平行于路边的裂纹。缝隙的宽度也无法固定,一般冬季因水分结冰放热且体积膨胀产生的裂缝较宽。温度裂缝会导致混凝土碳化,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抗冻融等性能,减少公路使用寿命。

1.3后期车辆超载引起

超载已严重影响了该路段路面寿命。据统计,大货车为了规避高速超载检查,经常通过该路段,大货车超载极大地破坏该路面承受能力。车辆超载不仅危及行车安全,还会致使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掉角或断板等现象。标准轴碾压按照1亿次设计,即路面轴碾寿命为1亿次。超载的车辆行驶1次相当于没有超载车辆通行的数百次,因此超载增大了路面发生破坏的几率。

1.4混凝土本身缺陷导致的缺陷裂缝

混凝土本身的质量问题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混凝土的制作和施工过程中,若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或者使用低质量的原材料,就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缺陷。这些缺陷包括气孔、麻面、夹杂等,会使混凝土的强度、韧性、耐久性等性能下降。混凝土受到外部应力时,这些缺陷就容易成为混凝土的破坏点,从而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中骨料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过多的骨料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过少的骨料则会影响混凝土的韧性和耐久性;空气泡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同时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混凝土中,若胶凝材料含量不足,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下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2.1采用高质量材料

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抗裂性对公路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使用高质量沥青和骨料是提高路面抗裂性的关键。高质量沥青和骨料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稳定性,使路面能够承受车辆和自然环境带来的应力。此外,控制沥青混合料的配比和质量也是避免裂缝形成的关键。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须严格控制材料配比和质量,以确保沥青混合料达到设计强度和密度。同时还应注意施工工艺流程,避免操作不当导致质量问题,以此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抗裂性。

2.2混凝土强度的控制。

强度是衡量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点控制对象,有效控制强度对于提高施工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混凝土的强度表现也将影响到施工进程,即强度不达标时无法依据计划进行下一环节的施工,此时施工进程受阻,施工效率降低。因此,在公路混凝土施工中,必须加强对强度的控制。而混凝土强度的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环节着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在工程初期,根据工程要求选择优质的模板,保证模板的强度、耐腐蚀性能、平整度均合理,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固结。构件可以考虑T型或E型,材料则以竹胶板为宜。从混凝土性能的角度来看,需要组织试验,确定合适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在明确水泥、粗细集料等各类材料的用量后,于拌和阶段精准取料,做充分的拌和,得到性能较好的混凝土并及时投入使用,以科学的方法将浇筑、振捣、养护工作落实到位,最终使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要求。

2.3加强设备管理

在公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使用到各种各样的施工设备,这些设备的运行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必须严格做好设备管理,保证施工设备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在施工之前,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确认施工设备是否存在运行异常,一旦发现施工设备运行存在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使设备能够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在施工中,应保证施工人员数量掌握施工设备的操作方法,确保施工人员的行为规范,杜绝错误操作造成的设备故障,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不受影响。在施工后,需要对施工设备的磨损程度进行检查,保证施工设备的完整性,及时对存在受损的设备进行维修,避免后续施工受到影响。

2.4接缝修补技术

修补接缝应按照下述步骤有序进行。第一,清理接缝杂质。该公路路面出现了较大的接缝开裂病害,严重影响车辆通行,需采取针对性接缝修补技术进行裂缝修复。先组织养护人员用切割机或钻机对接缝内的各种杂质进行清理,要求至少保证接缝形成4cm的有效清理深度,待机械作业后可依靠人力去除多余杂质,保证接缝内底部平整。第二,优选填缝材料。清理接缝杂质后,应选择与原有路面一致的水泥混凝土材料,并用自行式灌封设备充填材料,要求对填缝材料进行预热至150±5℃后再进行修补填充操作,而且还要保证填缝宽度均为3mm,以此保证填缝填充的密实度。第三,确定修补方向,在接缝填充修补作业时,应始终以同一方向予以修补,以防止出现填缝料分布不均问题,且填缝料多包含0.3mm的石粉材料,并在填缝后平铺一层石屑,以避免车辆行驶期间携带填缝料,削弱养护效果。

2.5做好混凝土结构的维护工作

混凝土结构的后期养护极为重要,若不重视养护工作,混凝土结构使用后期会频繁出现裂缝问题。公路工程竣工后,养护单位需结合工程建设要求,针对混凝土公路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案,保证后期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执行时,须结合公路实际使用情况以及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方案。公路工程施工多为夏季,工程竣工后,考虑夏季高温干燥的因素,应对混凝土湿度加强控制,采取对混凝土路面喷水或者在表面覆膜进行保湿处理的养护措施,减缓水分蒸发,避免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加强对混凝土公路后期的保养,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水泥混凝土路面容易出现开裂、拱胀、断板、沉陷、错台等病害问题,而这一系列路面病害问题通常由裂缝开始,为降低公路施工裂缝问题还要重视混凝土材料、浇筑各环节的要点控制,预防病害问题,提升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

参考文献

[1]张少华.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处理措施[J].科技资讯,2019(6):143.

[2]逯杰.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山西建筑,2017,43(15):141-142.

[3]李淑青.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原因[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8(1):29-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