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义全生命周期的医院配电中心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5
/ 2

基于广义全生命周期的医院配电中心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探索

张俊

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本文通过仔细分析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狭义和广义利弊,提出了基于广义全生命周期的医院配电中心建设项目管理方法应用策略,旨在提高管理质量。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医院、配电工程、项目管理

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传统医院配电中心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一种更加科学、高效的医院配电中心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促使项目实施更加科学且协调,也使得整个项目管理更加规范[1],节约成本、提升项目质量和建设效率。

1狭义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利弊

将狭义的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配电中心建设项目管理中,由于多了医院管理人员、水电管理人员、医疗设备管理人员、部分临床工作负责人等的参与,项目实施前期的定义与决策、设计与计划环节得以深化和细化,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下的医院配电中心建设因设计需求不明确而带来的后续诸多问题。同时,基于该项目管理模式下的医院配电中心建设项目往往不再跟随房屋建设/基建项目实施,而是单独立项,并由医院机电设备管理部门(总务科/后勤科/动力运维科等)牵头成立项目组完成。又因为配电中心建设项目内的设备购置费用通常占整个项目预算的70%以上,这样就带来另一个好处就是项目备案立项通常不会以基建项目或者说工程类项目进行立项,而是以物资类采购形式进行立项招采。在物资类采购招标中,物资/设备技术条件要求占评标分值通常高达30-50%,而项目报价一般仅占30-40%,就能够充分把握项目内物资/设备的品质要求,从而提升设备质量,确保后期运营的可靠性。

2广义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利弊

    严格意义上来说,广义的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由于成立了项目管理团队,有了各相关部门的参与,才真正实现了项目从事前的定义与决策、设计与计划,到事中的实施与控制,再到后期的完工与交付使用、项目终结的全过程管理。将该项目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配电中心建设项目,让项目后期运维管理人员成为项目实施管理中的一份子,才能杜绝项目在建成交付使用过程中的技术交接脱节的情况。但该项目管理模式需要院方大量的人员参与其中,且实际周期相对漫长,和传统的医院配电中心建设项目管理比较,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2]

3 基于广义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方法应用

3.1 确保项目的独立性

医院配电中心建设项目的招标采购形式因项目管理模式不同,可能出现招标采购方式为工程类招标和货物类招标两种截然不同的采购形式。这两种采购形式一种更侧重项目建设能力和预算经费,一种更侧重项目设备质量和技术方案。若将配电中心建设项目放在基建项目总包范围内,再想在总包单位的二次分包采购中采用物资购置招标形式,则实施起来相对困难。所以,就医院配电中心建设项目而言,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顺利开展,保障后期供配电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最好采用货物类招标,并尽量提高招标评审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分值占比,而这种招标形式的前提就是确保项目的的独立性,才能在项目最开始立项时就直接选择物资类采购招标。

3.2 成立专门的项目建设团队

基于广义的全生命周期医院配电中心建设项目管理模式需要更多的医院部门参与。同时,考虑医院供配电运维管理部门对院内供配电系统的熟悉程度,最好由医院的供配电管理部门(总务科/后勤科/动力运维科等)牵头,并能从牵头管理部门派出一名既懂得项目管理方法,又熟悉医院供配电系统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协同其他相关部门,成立一支针对该项目的专门的项目建设管理团队。该项目建设管理团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应该还有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备供应单位、售后运维单位等的参与,但牵头部门和项目经理尽量不变,直至项目终结(设备报废,不再使用)。

3.3 明确项目管理范围

考虑医院配电中心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广义全生命周期的医院配电中心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下,还需要在成立项目管理团队的基础上明确项目管理的具体范围。常规情况来看,项目管理范围至少应包含项目评估与决策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沟通管理和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等,才能确保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按预期计划顺利推进,并最终达到项目目标要求。同时,基于项目管理范围内的每一个管理分项,最好由项目经理主导,并交由项目建设团队中对应部门的专业人员负责,实现项目管理的分工与协助。比如,可以将项目管理范围内的成本管理,交由项目组内的医院财务人员负责跟进,将采购管理交由项目组内的医院采购人员跟进等。

3.4 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

面对一个庞大的建设项目,尤其像医院配电中心这类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工期要求相对较高的项目,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项目建设效率和质量,有效实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将信息化管理扩展到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并对项目从可行性分析阶段一直到项目维护阶段全程进行管理,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3]。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不光能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效率,还能一定程度的减轻人力资源成本,让原本很多需要到项目工地项目办公解决的问题在互联网平台上得以解决。项目经理在项目建设的部分问题上也可以实现远程办公,并及时掌握项目各个环节的进度,提升工作效率。

4 讨论

基于广义全生命周期的医院配电中心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在降低项目风险,控制关键要素,评价实施结果等方面作用明显,对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是非常重要的[4]。虽然该模式下需要医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成本,但却能够实现最好的建设效果,对整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得以无缝衔接、控制,也避免了项目建设过程中因预算、设计、施工、后期管理等各专业沟通不畅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剑. 配电网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管理模式探索[J]. 信息周刊, 2018, 000(005):12-12.

[2]闫治平. 配电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9(24):133-133.

[3]陈洁.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医院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的研究与实现[J]. 中国数字医学, 2016, 11(03):114-115.

[4]郑红蕾. 基于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里程碑式管理模式[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000(025):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