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联建联动 凝聚特高压工程建设合力

/ 2

 突出联建联动 凝聚特高压工程建设合力

张学鹏 李延军 方新安

(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31)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1000kV特高压交流工程起于四川省甘孜1000kV变电站,止于四川成都东1000kV变电站和重庆铜梁1000kV变电站,线路总长685公里。工程建成后,能有效承接川西甘孜、阿坝地区水电等清洁电能外送,极大加速川渝电网一体化进程,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更加充足可靠的电力保障。

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作为送变电行业排头兵单位,积极参建特高压等重点电网工程建设,在川渝特高压建设中承建三个项目:线路19标,杆塔93基,全长47.1公里(同塔双回);天府南变电站桩基,混凝土总量4.17万方,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体桩基工程;天府南变电站土建,混凝土总量10万方,是公司目前造价最大的单体标包。为在项目建设中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促进川渝三个项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推进。2023年4月,经公司党委批复,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临时联合党支部成立。

突出一个“联”字:党员联手、资源联合、难事联办

临时联合党支部的突出特征在于一个“联”字,公司川渝三个项目,同在一个区域,同属一个业主,同处一个节点。“都在千里之外,大家要‘抱团取暖’”,这是临时党支部成立之初,针对三个项目实际特点而形成的理性分析及清醒认识。

三个项目,7名党员,初次合作,第一步就是要组织到位、统一思想。临时党支部成立后,迅速组织三个项目党员召开支部第一次会议,传达公司党委成立临时联合党支部的初衷和目的,以及临时联合党支部基于项目“三同”条件下的党员联手、资源联合、难事联办的“三联”工作理念。于是,“遇到困难找组织,信息动态到支部”成了川渝项目的常态工作。

川渝三个项目开工以来,党员“联”了起来。三个项目党员在砂石运输、检验试验、对外联络、安全督查等方面信息共享,有效减少了协调环节,提高了管理效率。资源“合”了起来。三个项目党员在驻地文化建设、班组建设管理、安全体系优化、混凝土施工工艺等方面,整合资源、互帮互助,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及整体形象。难事“办”了起来。针对开局阶段最难的政策处理,成立4个由党员带领的攻关小组,“5+2”“白加黑”,与业主、属地等沟通协调,有效促进了各区县地方协调会的召开,提升了各区县政策处理进度。工程“顺”了起来。线路19标4月底首基试点,线路和桩基直到5月中旬仍未完全打开施工局面。但期间,党员带头攻坚,居中联络协调,经过不懈努力,目前线路和桩基工程均已步入正轨,并在同区域5个标段中实现率先领跑,赢得了业主项目部的充分肯定。

重视一个“谋”字:谋优方案、谋清思路、谋好长远

川渝临时联合党支部成员均为项目部的核心或关键岗位人员,临时党支部自然就承担着项目安全“主心骨”,进度“推进器”,管理“定盘星”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对于涉面较广、节点更紧的川渝线路工程,当前正处于从“起步”到“快跑”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个节点谋划好工程后期的主要方向、方案、方法,使工程加速、行稳、致远,是临时党支部当前的重点工作。

川渝项目具有三个明显特点:运输条件差,全线丘陵地带,道路狭窄,急转弯多政策处理难,经济作物多,跨越房屋多,人口密度大;局部工期紧,桩基工程10月上旬竣工,线路工程9月初停电跨越施工。这三个特点便是临时党支部“谋”的落脚点。

道路运输是重中之重。“运输关乎全局,必须考虑到架线阶段”“运输也关乎方案,一旦确定大面积修路、铺钢板,那就基础旋挖、组塔平臂、架线吊车进场‘一步到位’”“工程有19基灌注桩,数量少间隔远,极大影响效益。如果确定铺钢板,那最好与设计沟通,优化成挖孔桩”“桩基和土建施工要增加会车点,提升进站道路通行能力,确保站内浇筑的商砼供应”……以上便是4月初,临时党支部会议讨论工程主要方案时的场景。类似这样的探讨,在川渝项目,时常发生在党员活动室、食堂餐桌和往返工地的车上等。最终,经过李延军、郭超等多名具有多年施工经验党员的充分讨论以及专业论证,确定了川渝线路工程“道路全修好,基础全旋挖,组塔全平臂”的总体施工方案。而经过反复的研究论证,变电站桩基工程材料供应问题也得以解决。

政策处理是难中之难。工程47基杆塔位于林地,其中30基杆塔处在柑橘、花椒种植园,协调难度极大。工程涉及房拆户数多、面积大,其中仅仁寿县房拆就有355户共计约10万平米。这些政策处理问题是临时党支部的“心病”。为此,项目党员一方面依托联建共创等方式与政府、属地、兄弟单位等密切沟通,另一方面积极与设计单位联系,争取在设计允许范围内,进一步优化杆塔路径,尽量避免“一塔占两户”“一线跨多家”等情况出现。开工两个多月以来,临时党支部积极带动、主动争取,共计与属地、村镇等召开各类政策处理专项会议10余次,优化杆位路径6基。目前除房拆外,全线杆位政策处理已完成70%,已满足现场施工需求。

提前架线段是急中之急。9月4日,500千伏嘉彭线停电,跨越档需要提前架线,这是川渝线路第一个重要节点。为此,临时党支部超前谋划,由2名党员分别对接提前架线段内的民事、物资协调。同时,考虑到跨越区段含3基全线最高跨越塔(174米),且8月初塔材方能陆续到场,组塔、架线的工期极为紧张。临时党支部经过讨论,决定提前联系顺全公司,选派精锐的组塔、架线班组提前开展现场踏勘。最终,经过临时党支部、顺全公司、组塔架线班组的共同讨论,确定并细化了该提前架线段的基础、组塔、架线详细计划,为后期推进指明了确切施工节点。目前,该提前架线段整体推进平稳有序。

突出一个“领”字:引领工程,领好作风,带领青年

在外干工程,做的是口碑和形象。川渝特高压共有20余家送变电同行同台会战。因此,大工程当显大担当,大舞台要有大作为,是川渝联合临时党支部的自我定位。

“要注重策划在前、互促互竞,既要‘百花齐放’也要‘一花怒放’”在川渝特高压党建联盟成立之际,送变电行业党建工作研究会名誉会长佟国忠鼓励各参建单位。作为川渝特高压“党建联盟”在乐山片区5个标段的牵头单位,临时党支部以“领”字为工作方向。在片区政策处理上,支部党员与片区兄弟单位党员搭建沟通平台,以片区政策处理原则和方向的一致性为目标,牵头联系属地单位,在确保桩基唯一通道畅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优化施工方案上,支部党员与兄弟单位党员积极探讨,牵头联系设计单位,推行更为优化的100%机械化基础施工,并开展作业全链条分析,提升单机完成效率,实现压降风险等级、提升整体效益。在现场安全管控上,加强与兄弟单位在管理经验方面的共享共促,开工以来,临时党支部成员,白天若无其他工作安排,一律前往现场、走进班组,加大现场作业人员违章行为的制止和纠正力度。

同时,临时联合支部还注重发挥特高压平台育人优势。支部成员李延军是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国网公司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有过援藏经历的他敢于担当、从不畏难。支部成员郭超是国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征战电网建设一线三十多年,施工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支部成员任昌宙是国网工匠候选人,他们都具有多年特高压建设经验,都是锐意进取、奋斗有为的榜样典范、铁军先锋。

因此,在川渝三个项目部组建之初,就考虑吸收各专业青年骨干参与其中,其中,线路项目成员中90后占到60%以上,平均年龄仅为33岁。针对新进成员经验缺乏等,临时支部创新采用“三有法”,即培养有计划、有良师、有路线,积极探索党员”一带二“矩阵,实施1名党员骨干带2名青年,通过在工作学习中带思想、带业务、带业绩、带作风,着力提升队伍整体素养,助力打造特高压建设高素质人才梯队。

作者简介:张学鹏(1992.10-),男,汉族,安徽萧县人,大学本科,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干部管理专责;

作者简介:李延军(1988.01-),男,汉族,辽宁大连人,大学本科,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送电二分公司项目经理;

作者简介:方新安(1990.12-),男,汉族,安徽霍邱,大学本科,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送电一分公司项目副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