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作业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2

集体作业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的影响

张欢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目的 本文以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例,分析集体作业干预对病人病耻感产生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88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观察主体,采集时间2021年11月10日/2022年12月30日(开始/结束),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常规护理+集体作业干预),观察两组病耻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积极效应分、病情掩饰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积极效应分、病情掩饰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集体作业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病情掩饰程度,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提高女性患者护理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集体作业;病耻感;护理满意度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近年来此病发病率持续升高,发病率在诸多精神类疾病中占比高达21%[1]。精神分裂症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治疗充分考量患者长期治疗期间,脱离家庭、脱离社会,加之抗精神病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普遍出现兴趣下降、情感淡漠,社交、工作能力下降。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脱离社会、淡漠等情况更为明显[2]。本文研究以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分析此类患者集体作业干预对患者病耻感产生的影响,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11月10日~2022年12月30日于我院收治88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对照组(常规护理,44例)、实验组(常规护理+集体作业干预,44例)。对照组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1.29±2.23)岁,平均病程(5.69±0.47)年;实验组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1.32±2.18)岁,平均病程(5.71±0.4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对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患者自愿入组,已经在入组同意书上签名。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核准。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按照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加强患者安全保护等。持续护理2个月。

实验组:常规护理(同对照组)+集体作业干预。结合患者情况,排除节假日,制定患者作业课程。作业布置需要1次/d,1h/次。由本院资深专职护士负责指导、监督作业完成。开展女性患者日常生活包括个人卫生、穿衣等作业训练,组织患者进行机体活动。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开展毛线编织、展泥塑、手工编织等工艺活动;戏剧表演、舞蹈表演或欣赏等文艺作业;采用书画疗法、情境模拟、园艺疗法等。护理人员每周组织知识讲座,向患者讲解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鼓励患者交流等。持续护理2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实验组病耻感情况、护理满意度。病耻感情况采用精神疾病病人病耻感量表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Stigma Scale for Mental IIllness,SSMI-C)观察,该量表含有条目27个,采用Likert5点计分(0~4),选取其中病情掩饰、积极效应两个因子观察,评分越低越理想。护理满意度,护理后患者根据自身感受评估,满意/不满意,计算满意度(满意/病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4.0软件对研究数据行统计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组间对比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两组护理前患者积极效应分、病情掩饰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积极效应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病情掩饰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耻感情况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积极效应分

病情掩饰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4

13.96±0.84

10.69±0.11

18.52±0.47

16.18±0.24

对照组

44

13.92±0.86

11.27±0.36

18.55±0.49

16.92±0.36

t

-

0.218

10.104

0.290

11.215

P

-

0.828

<0.001

0.773

<0.001

护理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45%(42/4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9.55%(35/44),组间对比=5.091,实验组>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残发生以抑郁为主要表现,此病已经成为精神疾病主要亚型之一。女性群体是此病的主要发病群体,此病患者较抑郁症病人自杀危险性低,积极采取护理干预,以帮助患者病情改善,让患者更好融入社会生活、家庭生活[3]

作业疗法是患者从医院走向家庭生活的桥梁,通过集体作业干预,对患者进行锻炼,改善患者淡漠、被动、情感交流障碍等情况,让患者更好回归社会

[4-5]。研究观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8例,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方案,护理后实验组病耻感情况、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集体作业干预充分结合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特点,指导女性患者通过手工作业,训练患者穿衣、保持个人卫生等。集体作业干预让患者更好适应生活,逐渐走入正常的生活环境中去,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改善患者病耻感。

综上所述,集体作业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的影响积极,护理后患者积极效应、病情掩饰分更低,患者对护理服务更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天明,刘昱君,刘波,等. 农村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及相关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8):617-622.

[2]梁文茵,张天清,程翠红,等. 团体作业疗法+音乐疗法联合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对老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81-84.

[3]姚琴,包盈晶. 集体运动激励疗法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短期疗效观察[J]. 浙江医学,2022,44(1):60-63,102.

[4]郝军锋,王美,董乾,等. 作业治疗及娱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比较[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2):226-230.

[5]钟月春. 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和睡眠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10):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