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7
/ 2

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

陈肖嵩   张欣欣   刘站荣

中建七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    201800

摘要: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承重墙、填充墙砌体工程中,施工技术进一步提升,通过规范施工工序、施工要素,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且填充墙施工质量也有所增强,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建筑要求,减少了施工安全风险。但在实际施工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由于监管不力、材料质量差等引发质量问题,需进一步加大重视力度。文章阐述了建筑填充墙砌体工程优势,分析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具体施工环节和相关技术要点展开探讨,强化对填充墙砌体工程技术的了解,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填充墙砌体工程;优势;施工技术

建筑产业规模发展下,砖墙建筑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要推动建筑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建设作业质量,不仅要把控好主要建筑质量,还要严格控制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以严格的管理推进项目顺利完成,避免出现操作失误引发质量缺陷和安全事故。其中施工技术为质量控制中的关键所在,要保证技术方案科学性、技术操作规范性,需了解各环节应用施工技术,以及具体的技术控制策略。

1.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优势

1.1符合节能要求

红砖结构材料改进发展下,受砖材加工需求影响,大量开采利用红土资源,开挖过程破坏耕地,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且烧结加工过程中也会大量消耗能源,以及加工周期长行、产量不足等,会二次污染环境。能源消耗量大,则会提高生产成本,与当前建筑施工节能环保要求不符。随着建筑结构的改进、设计理念的优化,立柱承力结构代替传统的圈梁加砖块型式,当前建筑结构就是立柱、钢筋混凝土承重墙和楼板。不仅能源消耗低,且工业余料比如粉尘还可再次利用到空心结构墙砌体材料中。这样一来可实现大规模生产,且遵循节能要求,砌体材料成本也得以降低。

1.2保障建筑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材料重量小、承压小,但建筑功能区划分与隔离方面影响着建筑使用。填充砌体施工技术,作为建筑装饰、管道穿墙工程基础,对于保障建筑质量意义重大,且在降低建筑承重、减少能量流失、提高保温隔音效果方面也有积极作用[1]

1.3提升安全性

砌体工程保障着建筑工程安全性,施工中考虑到填充墙砌体可能产生坠落事故,施工现场运送量大,因此要将运输的单次高程控制在合理范围避免坠落。还要合理安排砌块的排布,确保填充墙砌体工程整体结构均匀、对称,虽然此环节花费时间增加,但特殊部位的处理时间却得以减少,有效提升了建筑美观性和安全性。

2.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

2.1施工单位监管不到位

施工单位在工作中,存在以包代管的情况,将填充墙砌体施工承包给承包方专业队伍后,施工单位不再监管,由施工人员自行准备工具和设备等。工人完成施工任务后,对现场材料进行清点,之后上交检测报告即完成施工任务。无人监管的情况下,施工质量控制完全靠工人自律,这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会加大质量安全隐患。

2.2施工材料质量差

施工质量会受到原材料的影响,在建材市场中各类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其中假冒伪劣产品不少。以植筋施工为例,对使用的结构胶管理不到位,存在进场验收不严格等问题,导致施工中应用到劣质材料,影响到工程质量。一些人错误的认为,植筋施工是否达标,需要取决于拉结筋锚固拉拔力,而与结构胶等无关,这种错误认知容易引发质量隐患。如果施工中选用劣质固化剂,虽然短期内可以很好地保障结构胶粘性,但长期下去不断老化可能出现胶体脱落问题,而产生严重危害[2]

2.3施工人员素质不足

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量大,且作业面比较分散,在缺乏有效监管下,难以保障建设目标的实现。通常在项目分包后,由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人完成,难以保障施工品质。

2.4养护不到位

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中需要开展必要的养护工作,如果在植入拉结筋后不及时养护,对成品没有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后续管理不严等,会影响到拉结筋,进而出现位置失准的问题,此时不及时修补则会导致安全隐患加大。

3.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环节及技术要点

3.1施工准备阶段

在建筑工程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前,需做好各类准备工作,比如详细计算施工内容空间位置、现场勘测放线等,细化统计好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设计工作,准确计算各区域填充墙砌体材料数量,做好详细的施工布置和设计,统一规划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编制好之后,做好内部审核、技术交底工作,然后采购需要的施工材料。选择合适的填充墙砌体材料生产厂家订货,确定好数量和规格,避免数量不足需二次运输,或者数量太多而浪费。同时,结合工期计划安排好材料进场时间和施工内容计划等,在采购合同中对材料运输路径要加以明确,现场安排好堆放区域,严格按照材料保存要求来储存、管理,防止被雨淋、被摔碎等。材料进场计划要尽量准确,可减少二次运输费用。

3.2砌筑施工

应根据具体工程特点和进度计划等,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填充墙砌体施工技术,且要安排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保障具体施工效果。施工中还应兼顾环境保护,合理设计平立面板,尽量减少现场切割量,结合砌块厚度、结构和洞口门窗尺寸等开展平立面版块设计,以减少浪费,实现节约、环保目标。

具体在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中,主要的操作方法有三种,即刮浆砌筑法、铺浆砌筑法和“三一”砌筑法。窗台、平拱等部位适合刮浆砌筑法,铺浆砌筑法在使用中需控制好铺浆的长度,不可超过700mm。“三一”砌筑法能加大粘结强度,提高灰缝的饱满度和砌筑质量,因此应用较广。空心砌块可以采用反砌、对孔、错缝的工艺操作,来保障水平方向灰缝饱满度、竖直方向荷载传递、砌体整体性。砌体作业应内外墙同时进行,水平向、竖直向交错搭砌,错缝处理上下位置,搭接长度要控制在砌块长度三分之一以上,采用咬合搭接方式处理转角处,有特殊需求,在剪断部位需留下位置斜槎,且长度不可太大。砌体要保证灰缝整齐、厚度一致、砂浆饱满,纵向灰缝厚度超过20mm则需掺加一定C20细石混凝土,以促使其坚固度提高,且要保障其饱满度,避免出现透明灰缝、瞎缝。砌块校正后进行纵缝灌注,先灌缝后勾缝,按照与墙体表面距离3~5mm的距离控制勾缝深度。构造柱位置上,选择马牙槎的砌筑形式。采用先退再进施工方式,推进横向幅度至少要达到60mm,纵向为1~2层砌块高度。在常温条件下,每天填充墙体砌筑高度要低于1.8m,且完成后需及时养护。

3.3验收工作

完成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后,需及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确认施工质量以及房屋职能效用,比如需要在填充墙钻洞打眼,隐性布局房间水电线路,需进行相应工序。后续检查多使用卷尺、经纬仪和水平仪进行,测量填充墙各角度和长度,预留洞穴同小砖柱隔开,上边沿梁则是作为支撑点,架设楼梯时,在梁上更多的作用力,以避免对填充墙造成太大压力,防止后期装修、房建改造而导致填充墙形成不规则的两边长度作用力方向,进而导致形变,影响到后期质量和美观性[3]

填充墙体设置洞口过程中,在洞眼设计时,需预估洞眼在填充墙上作用力的整体性、稳定性,开启洞眼后不会对填充墙安全性、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某部位洞眼过多,则需进行土建、固定安装施工,避免影响导致填充墙整体稳定性。洞口稀疏,则需重新审核设计,进一步增强抗震安全性,避免洞眼疏松导致墙体失稳。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建筑行业有重要意义,需从施工准备阶段、作业阶段到验收阶段做好相应技术操作和质量控制工作,以高效高质完成施工,提高建筑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彦杰.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J].石材,2023(06):102-104.

[2]马小红.建筑工程中砌体填充墙施工技术[J].大众标准化,2023(09):46-48.

[3]杨建祥.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施工技术探析[J].房地产世界,2022(16):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