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土地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土地管理研究

李渊博

襄阳华中虎测绘有限公司 湖北省襄阳市 441000

摘要:土地不仅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而且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核心物质,对新农村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对农村地区土地使用进行合理规范,解决好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高质量进行,促进农村经济实现质的飞跃。

关键词:土地管理;新农村建设;经济

引言

新农村建设一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程,其核心是对农村土地进行有效的治理。无论从现在还是从长远来看,农村土地的经营都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在新农村建设的视野中,针对农村土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各地政府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总体利用效率,缓解土地供求之间的矛盾,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土地管理中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土地管理现状

1.1土地利用矛盾突出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日益萎缩,土地利用的矛盾日益凸显。再者,随着农村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农民收入的增加,从最初的一户一院变成了一户多院,这种现象虽然能够展现出农民的新生活,但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却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过度浪费。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改进和调整,就会导致农业的耕地面积减少,从而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再加上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导致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从而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的短缺,耕地的利用率非常低,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被荒废[1]。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农村土地管理和规划中的一些缺陷,也就是过分注重经济收入,忽视了用地管理,从而加大了用地矛盾,这对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不利。

1.2规划发展不完善

就当前的形势而言,尽管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规划发展不够完善的问题。乡村建设和城镇规划发展有很大的不同,乡村地区的人口和工业分布比较分散,在整体规划上比较困难。当前,还存在着规划不合理、不配套等问题。在规划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政府也没有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在规划设计方面,还存在着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与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的乡村生产计划必须切合现实,简单易行,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乡村生产计划的管理,以促进乡村生产计划的发展。规划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实施的成效,规划的导向将对工程的实施起到直接的引导作用。如果出现了一个与现实脱节的理想化的规划概念,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在建设后期的空闲浪费,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还会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1.3农村环境保护不到位

近几年来,绿色环保理念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建设中所坚持的一项重要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也开始了对环境的保护。但是,在具体的保护措施上,仅限于建立废品回收站和加大环境宣传力度。农村环境保护远未达到国家要求,农村生态环境仍在不断恶化,乱砍乱伐、私自非法买卖林田的现象较多,水资源也被严重污染。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进行的工程项目,其污水和废气的排放均未达标。基层政府机构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强调新农村建设的结果,却故意忽略了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如果没有对农村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那么以环境资源为代价的新农村建设,势必会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效应。

1.4农村居民无地问题

在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商品化和“买卖”成为一种“特殊商品”。一些地方政府组织因为太过注重短期经济效益,所以会选择征用农业耕地,用于企业生产厂房建设或房地产开发。虽然可以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征地要求,给予农民相应的补偿,但是从长期来看,它会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农民无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由于土地资源的过度商品化,导致农民不得不从乡村迁到城市居住。但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有限,并且缺乏一技之长,他们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他们的生活经常需要土地征用补偿费用。久而久之,他们在城市中过上了一种舒适而优越的生活。此外,缺乏劳动技能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居住在城市,也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不安定因素。

2.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土地管理路径

2.1合法使用农村耕地,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农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指导农民对农地进行科学的开发利用,对其有着重要的意义[2]。在“新农村”的视野中,各地要对“空心村”、“土地矛盾”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提倡农民集中居住,节约农村土地资源,扩大农民生活范围,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科学化与专业化。因此,当地政府要在农村土地管理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角色,按照有关政策,鼓励农民对集中居住的认可,并将其付诸实施,确保房屋的建设能够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同时,各地政府应加强对住宅区的建设,为农民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使乡村的生产活动能够更好地进行。

2.2坚决杜绝不合法使用耕地

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因此,农村地区的土地管理也是建立在耕地资源管理的基础之上。只有对耕地资源进行管理,提升耕地使用合法性,才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现阶段,尽管年轻一代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务工,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农村人口选择留在当地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收入成为农村家庭收入的主体。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就必须加强对土地的经营。必须对用地进行严格的审查,明确用地用途,尤其是对工业用地的审批,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将农田改成池塘。要严格按照国家政府的法律法规来对土地进行使用和管理,要坚决阻止土地违法买卖和操作的现象发生,要坚决阻止对耕地的非法使用。

2.3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

宅基地是一种占用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在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中,宅基地是一种占比较大面积的土地利用形式。在土地资源减少、占用过度的情况下,要对宅基地进行严格的管理,对宅基地的审批要加以控制,不能一户进行多个宅基地申请,要确保合理的人均宅基地面积占比。在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城镇居民购买农村宅基地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国家必须对这一现象进行严格的管控,并提高其监管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对农村的土地征用进行重视,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对宅基地的审批、核实、调查等各项工作进行标准化,坚决杜绝在农村地区出现的宅基地占用面积过大的情况,强化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使其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从而保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

2.4落实城乡一体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然而,从现实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城乡之间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减少这一差距,就需要加强对农地的管理,做好合理的使用和规划,使农地的使用达到高度的集约化和合理化,避免浪费[3]。同时,当地政府组织还要鼓励城镇居民时刻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对农村经济变化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与自身的条件与需求相结合,深入乡村进行房屋建设,将城市生活模式引入乡村,利用较少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在新农村建设的视野中,农村土地的管理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它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城市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国经济系统的一部分,以农民的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当地政府组织要立足于农村的实际情况,强化对土地的经营,帮助农民更好地解决经济收益问题,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徐超. 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土地规划管理与危房改造 [J]. 科学与财富,2023(12):169-171.

[2] 胡月秋. 如何让土地管理改革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J]. 中国航班,2023(2):141-144.

[3] 张立全,周玉松. 强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管理措施探究[J]. 南方农业,2022,16(10):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