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8
/ 2

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张志棚1,王钟瑄2,张胜利2

1.德州市德城区城乡建设局,山东省德州市,253000

2.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250014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工序较多,施工现场环境、人员操作和机械设备等多方面的影响,极易形成安全隐患,引发安全事故。在建设工程中,如何将智慧现场运用于改善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降低建设工程的安全事故,是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智慧工地;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应用

引言

随着中国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建设项目的内在安全隐患不断增加,若没有对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极易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降低各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此,论文着重对智慧工地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分析。

1.智慧工地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工程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也是一个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业。这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农民工为主,其自身保护及相关的安全意识比较欠缺,加之许多承包单位对农民工的施工安全培训工作不够重视,致使安全管理很难与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相适应,造成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施工违规行为。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随着中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各种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工具被广泛地运用于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产生了“智慧工地”。在部门协调、政府监管、施工管理等方面,智慧现场的应用在持续地加深,从而提升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了事故的发生概率,提升了隐患的排查效率,增强了人、车、物的联合防御能力,从而对施工质量体系进行了完善。

2.智慧工地建设过程

在技术条件逐渐成熟的同时,智慧现场也在持续地被改进,利用各种应用,将施工现场的碎片化信息,整合并分发给相关管理人员。同时,还利用领导座席,更好地向决策者展现项目的整体状况,让他们能够随时掌握关键目标的实施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可穿戴式智能终端,实现对人体位置、生命体征等的实时监测,以及对各类设备、设施的实时监测。随着终端产品的不断完善,还可以将智能手机与之相连,并在智能手机上下载安装移动 APP管理软件,让管理人员即便是在出差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登陆个人账户和密码,随时掌握施工进度。这样,就可以通过该平台,高效地对施工项目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将施工现场的任何远程图像、声音、人员信息、设备信息和定位信息都安全、可靠地传递到项目部,对施工人员、设备、车辆的工作动态进行实时掌握,为现场管理人员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部、承包商、业主、总公司等各个层次实现智能化、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与记录。

3.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当中的具体运用

3.1案例概况

在一个高层建筑项目中,上面15层是住宅,下面2层是停车场,它的占地面积是3201.31m2,使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它的建设地点是在城市中心,交通方便,为了确保该项目的建设安全,就需要建设单位加强安全管理。

3.2劳务实名管理体系

运用智慧工位系统,建立工位实名制管理体系。该系统主要是基于建设工程已有的人力资源,按照业务统一,数据集中管理的原则进行。在施工企业中推行施工人员的全程管理,才能使施工人员在施工企业中得到更好的管理。全面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与竞争能力。利用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工程中特种作业人员的定位、追踪,保障了特种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该系统可以对特定部位和危险部位进行精确定位,对进入危险部位的人员进行贴身追踪,从而避免了大规模的安全事故[2]。对工程内部的安全管理人员来说,可以通过劳务实名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工程内部的劳务状况。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建设中的劳动争议。

3.3塔吊安全监控体系

在建筑工程中,对塔吊进行全程监测,以技术防范取代人防。通过运用塔吊监测系统,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对塔吊的具体作业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提高了塔吊的安全性,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费用,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 GPRS技术的吊车安全监测系统。通过对塔吊的监测,可以通过用户端、主机端两种方式对塔吊进行可视化的远程监测,从而确保了施工现场的塔吊的安全运行。本系统能够与施工现场的内部状况相结合,把现场实时视频图像挂钩,以高清图像的形式,快速地向驾驶员展示,让塔吊驾驶员能够准确、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判断,确保了塔吊驾驶员在施工现场内部的视觉盲区问题得以解决。

3.4建筑深基坑监测体系

基于智慧场地的深基坑施工监测系统能够全面覆盖整个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在降水、基坑开挖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时效性。在某些重大建设项目中,设置监测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基坑内的地质灾害。比如,在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中,使用锚杆应力来对基坑周围的稳定性展开监测,并通过大数据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将深基坑的监测数据快速上传到监测后台,后台将对监测数据展开动态分析,并经过系统处理后,及时发送给负责人。若能对监测数据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有效的处理,并给予相应的预警,则可大大提高施工安全水平。建筑物深基坑的稳定性及安全监测工作,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首先,采用数据服务器、计算机服务器等技术,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可靠的、可操作的、可维护的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控制的硬件平台。在此基础上,对前期收集到的各种危险信息进行了实时上传,并对各危险点进行了监测。通过对现有的深基坑资料和历史资料的比较,得出相应的分析结果。其次,综合以上数据,通过3D建模,实现对深基坑地质环境的动态监测,精确判定基坑地质环境中是否有异常,并将相应数据推送至安全管理者进行决策

[3]

3.5设备与材料智能化安检

所有进入建筑工地的材料和设备都必须通过安全和质量检查,然后才能投入使用。运用智能视频控制与识别模式,有效地将工地中的所有材料分类,并对工地中的各种机械设备进行智能化的安全控制,保证工地物资及设备的安全。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可以使用移动式机械系统,该系统的智能安全控制过程比较简单,软件的安全成本也比较低,主要使用的是嵌入式系统和内联技术,这样可以让计算机可以快速地发现机械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

3.6建筑高支模监控体系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往往采用高支模进行施工,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有一定的风险性。采用高支模监测系统来指导施工,能有效地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一般情况下,需要在模板或支撑杆的上部安装一种安全传感器,这样就能将现场采集的压力数据和位移数据迅速地传送到后台,并对这些数据展开严密的监控和分析。工作人员可以与后台发出的警告或提示相结合,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保证施工项目高支撑形式施工现场的安全。

4.结束语

将智能现场系统运用到施工项目管理中,不但能够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有序,还对确保施工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施工项目管理的效率。在此背景下,基于决策的视角,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智慧工地体系的可操作性与先进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工程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益民.由数字工地到智慧工地[J].施工企业管理,2017(06):54.

[2]潘存瑞,胡海涛,张雷.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优势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2):87-88.

[3]毛志兵.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助力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5):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