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何护理自己的“血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生活中,如何护理自己的“血压”?

罗娇妍

凤山县人民医院  广西 凤山547600

随着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血压发病率逐年递增,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一旦引发高血压疾病,不仅要接受其带来的不良症状,还要承受其导致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必须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对血压给予足够的重视,从生活细节方面入手,护理好自己的“血压”,改善血压水平,才能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1.高血压的症状

早期常无症状,偶尔体检发现血压升高,少数病人则在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被发现。高血压的典型症状包括:头痛、疲倦或不安、心律失常、心悸、耳鸣等。若已达高血压危象(≥180/120 mmHg),患者可发生卒中、视物模糊、意识丧失、失忆、心肌梗死、肾功能损害、主动脉夹层、心绞痛、肺水肿以及子痫。不同亚型的高血压有其特殊症状:妊娠期高血压由妊娠诱发,主要症状为蛋白尿、水肿,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婴幼儿高血压可表现为烦躁、过于兴奋、夜间尖声哭叫、生长发育迟缓等。更年期高血压,可表现为腰膝酸软、四肢浮肿等症状。特殊诱因导致的高血压会有其特殊的症状,如颈性高血压表现为肩颈部疼痛、上肢麻木不适;肾性高血压可出现腰背或肋腹部疼痛。

当合并其他症状时,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更为复杂。常见的高血压合并疾病有很多,会有相关的症状表现。伴左室肥厚;伴冠心病/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合并肾脏病变;伴痛风或高尿酸血症;伴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伴消化性溃疡;伴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可引发多种其他并发症:主动脉夹层,常常表现为突发严重胸痛;眼部血管异常,逐渐出现视物模糊;记忆理解力下降;痴呆。其他可能相关的伴发症状包括眼底出血、面部潮红、晕眩。

2.高血压发病原因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目前考虑主要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遗传,遗传因素是公认高血压发病的决定因素;(2)体重,高血压的患病率和人群肥胖的程度呈正相关,和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每减轻10kg体重,可以使收缩压下降5-20mmHg;(3)饮食中的钠盐的摄入,摄入过多钠盐可以使血压升高,其它的部分电解质以及优质蛋白质可以防止血压升高;(4)微量元素,少量的铬元素可能会影响血压升高;(5)不良的生活嗜好,主要是吸烟、饮酒,吸烟者的高血压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很多,卒中的风险也很高。少量饮酒对血压没有影响,但是大量饮酒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6)精神应激: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超过体力劳动者,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和长期噪声环境中的工作者患高血压较多。

  3.日常生活中护理血压的方法

合理饮食:(1)限制总热能,减少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针对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在标准值范围内。(2)适量蛋白质。在选择蛋白质摄入时,应考虑蛋白质的生理作用,尽量选择优质蛋白质,植物蛋白为首选,其次动物蛋白主要来源为鱼肉、牛肉、鸡蛋白、牛奶、瘦猪肉。(3)减少盐的摄入。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有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每天钠盐摄入量应低于6g,增加钾盐摄入,建议使用可定量的盐勺。减少味精、酱油等含钠盐调味品的使用量,减少含钠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等。(4)减少油腻、辛辣、寒凉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中钙的摄入。(5)戒烟限酒。

调整不良情绪:当人们在紧张、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状态下,会导致血压值的升高。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已有高血压症状的人群还是正常血压人群,都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化,要做情绪的主人,当遇到着急上火的事情时,不要随即爆发内心情绪,要闭眼思考几分钟,让自己的思绪平稳下来,还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让自己紧张烦闷的心理状态得到调整和放松,实现自身不良情绪的控制和转化。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心理状态的合理调整,有利于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科学运动:运动可以燃烧体内多余糖分并消耗过多脂肪,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激起人体各器官活性,对血管发挥着较强的保护作用,将患者血压水平维持在可允许范围内,实现降压效果,从而帮助身体尽早恢复健康。结合自身的耐受度制定运动计划,选择运动方式例如健步走、慢跑、骑车与跳舞等,运动强度在自身可承受范围内,即以稍能出汗为主,维持心率110 ~150次/min。若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等不适现象,则需要立即停止运动。运动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每天的运动时间在 30 分钟 ~45 分钟为宜,每周的运动次数不低于5次,尽量选择下午时间进行运动,以便能够有效躲避体内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高峰期。还可以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共同参与运动,能提高运动积极性。

落实血压监测:应积极展开血压的监测,充分了解自身健康情况。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加强对血压指标的认识与理解,在家准备一台血压仪,每日监测自己的血压。在测量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并保证在监测过程中不要说话和走动,保持在同一位置进行监测,这样会保证血压监测数值的准确性。在血压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就要反思自己近期的行为习惯,然后适当改善和调整,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血压得不到控制还会继续上升的话,就要寻求医生帮助,然后谨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避免各类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血压是决定身体是否健康的关键因素,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风险,能够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多种并发症,会给人带来生命威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血压的控制与护理,从而促进身体健康,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