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直肠癌造口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个性化护理在直肠癌造口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魏兰朱欢欢通讯作者郭佳孟盼丽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1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分析基于个性化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自我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永久性结肠造口40例直肠癌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直肠癌造口术后;生活质量;应用效果评价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国恶性肿瘤前五位。近年来直肠癌的平均发病年龄逐渐降低,而发病率却逐渐上升[1]。该病早期有微妙的临床症状。确诊为直肠癌后,大多数患者需要接受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并需要永久进行结肠造口术。然而结肠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排便方式,使患者无法自主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因此,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干预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个性化护理作为住院护理的延伸和延续,可以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从医院延伸到患者家属,保证患者出院后更好的生活质量[2-3]。近年来,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多项研究将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使个性化护理在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本研究探讨分析基于个性化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自我的影响。

1、资料与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了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永久性结肠造口40例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肿瘤科学分会制定的结直肠癌诊断标准,经临床症状、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2)肿瘤无复发、转移;(3)年龄在20-70岁之间;(4)研究对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沟通、理解或阅读障碍的患者;(2) 接受过放疗、化疗或免疫治疗的患者;(3)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出院健康指导、定期出院随访通知、常规电话随访等。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护理:

(1)建立个性化护理团队,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1名,护士4名。

(2)团队人员培训:团队人员接受医师和护士长的方案培训,掌握研究目标以及各成员的任务和职责。培训内容包括直肠癌结肠造口知识、患者负性情绪诱发、结肠造口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心理沟通技巧、心理问题测量等。

(3)建立患者出院信息档案,出院后由医师和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医疗护理方案,包括心理、日常饮食、疾病复查、运动等;通过健康教育,强化患者知识,包括患者的自我保健、造口相关知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此外,还分享了患者成功的自我护理经验,并提供新的方法和产品介绍,使患者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

(4)建立微信、QQ群等即时通讯群:建立微信、QQ群,供患者及家属发布日常自我护理日记。护理人员对患者发布的信息进行整理,建立相应的护理日记,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引导或提醒患者返回医院。护士每周在指定时间解答患者疑问,每月进行一次视频通话,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及时与患者沟通。医护人员提醒患者按时来医院复查的重要性,并及时向患者发布直肠癌及结肠造口治疗的最新进展。根据患者的自我护理日记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处理其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MOS 36项简短健康调查 (SF-36) 评估干预前后(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SF-36包含8个维度,包括身体功能、角色身体、身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角色情感、活力和总体健康。每个维度的得分在0-100之间,分数越高意味着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 (%)表示,组间比较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表1 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分析表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59.83±5.21

63.47±6.98

研究组

56.39±4.03

81.82± 5.78

t

2.133

12.393

P

0.129

0.000

3、讨论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直肠癌人群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是临床常规用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方法。但结肠造口会改变患者正常的排便方式,难以适应,还会产生负面情绪,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接受永久性结肠造口的直肠癌患者,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个性化护理通过随访、病情复查、医患联谊、现代沟通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有针对性的指导。持续的护理使患者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从而有效解决患者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本研究将传统个性化护理服务与现代网络平台相结合,构建基于网络教育模式的个性化护理服务

[5-6]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据文献报道,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可能与患者出院时接受的健康教育指导自我护理实践的应用有关,而改善程度较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可能与出院后未能得到及时帮助以及医护人员未能及时解答问题有关。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杜卫卫,林晓忆,刘榕.结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疾病获益感与社会心理适应的相关性[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14):194-198.

[2] 熊伟,陈守梅,张小龙.功能互补式多途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直肠癌Miles术后肠造口患者心理弹性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3,40(02):141-145.

[3]方小丽,张美红.聚焦解决模式健康宣教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8,(10):90-95.

[4]任俏,张晓燕,陆旭,等.聚焦式心理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术后化疗患者心境状态的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4):465-467.

[5]刘鑫.直肠癌肠造口化疗患者心理痛苦的现状及焦点解决护理干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2019.

[6]宋丹.聚焦解决模式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