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8
/ 2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强

眉山市仁寿县人民医院四川  仁寿  620500

【摘要】目的:探究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以医院收治的100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有5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观察组应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一次手术结石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手术结石清除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结石采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可提高一次手术结石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关键词:肾结石;一次手术结石清除率;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常规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有调查数据[1]显示,肾结石结石是一类常见泌尿系统结石,发生率占80%,主要表现是患者的肾区、输尿管对应位置发生痉挛性疼痛、血尿以及晶体尿等多种不适症状。若不能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患者还会并发梗阻、感染,甚至会对肾脏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现今临床多在确诊疾病后通过微创手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标,其中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常规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均是临床常用手术,均具有创伤微小、恢复速度快、术后疼痛症状轻微等多种优点[2]。但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存在差异,临床尚未明确哪一种手术更优越。此次研究将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与常规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比较,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以我院收治的100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有50例患者。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0-68岁,平均(44.35±4.28)岁;体重41-79kg,平均(60.36±5.48)kg;病程1-15月,平均(8.41±2.15)月。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0-69岁,平均(44.79±4.32)岁;体重41-80kg,平均(60.84±5.53)kg;病程1-16月,平均(8.79±2.18)月。两组资料有比较价值但无比较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入院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及晶体尿;(2)患者的B超检查显示肾内存在结石;(3)患者在医院完成手术治疗并具有手术指征;(4)患者对此次手术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糖尿病或甲状腺结节等内分泌系统疾病;(2)患者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3)患者临床资料存在异常或欠缺;(4)患者精神及认知状态显示异常。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全麻,常规创建2条及以上静脉通道,常规消毒铺巾,进行输尿管插管,辅助患者俯卧位,在B超持续监测引导下创建经皮肾通道,将肾镜鞘准确、安全置入患者的目标盏,顺着肾镜鞘妥善置入肾镜,探查患者的肾脏状态,明确患者的结石位置、数量以及体积大小,之后进行常规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操作,一一清除结石。

观察组应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全麻,常规消毒铺巾,辅助患者截石位,将输尿管导管逆行送入患者的肾盂部位,在患者膀胱中置入气囊尿管,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提供生理盐水推注,之后帮助患者变更体位未俯卧位,在患者腹部放置一个软枕,应用B超对患者的11肋间/12肋缘下、腋后线以及肩胛线等多个位置进行定位。通过超声引导穿刺操作,之后让穿刺针进入患者的肾盏位置或是肾结石位置,撤除穿刺针针芯,确定穿刺针进入肾集合系统位置,准确置入导丝,撤除针鞘,进行导丝稳固,将其作为中心并设置长度是1.2-1.5cm,利用筋膜扩张器沿导丝将其扩展至F16,将F15金属扩张器逐步扩展为F16,之后置入 F24 镜鞘,取出金属扩张器,将肾镜放入其中。对患者的肾结石实施定位与观察,利用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系统进行清理工作,气压弹道能量控制在80%-100%,频率控制在12Hz;超声能量控制在70%,占空比维持70%。做好肾镜的直接性碎石处理,多余结石则利用气压弹道进行破碎处理。若无法进入肾盏实施结石处理,则利用输尿管镜实施后续气压弹道碎石处理,但需保证相关区域的检查工作全面科学,保证没有结石残留,之后置入F5-7 双J管,撤除镜鞘,常规置入造瘘管。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包含术后出血、局部组织损伤、感染三项,统计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手术结石清除率,通过手术前后的B超检查结果评价,以结石完全清除为成功治疗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手术结石清除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患者的一次手术结石清除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50例,n/%)

组别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一次手术结石清除率

术后出血

局部组织损伤

感染

合计

观察组

1(2.00%)

0(0.00%)

0(0.00%)

1(2.00%)

49(98.00%)

对照组

4(8.00%)

2(4.00%)

1(2.00%)

7(14.00%)

42(80.00%)

X²值

-

-

-

4.387

4.996

P值

-

-

-

0.001

0.001

3.讨论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多发生在人体肾盂、肾盏以及输尿管-肾盂连接部位,通常高发于男性青壮年群体,其发病病因非常复杂,结石多在肾脏形成,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药物因素等均可导致肾结石发生、发展。肾结石发生后,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难以排尿、腰腹部交通、发热、肾积水以及感染等。肾脏解释多处于人体肾盂以及肾盏中,容易对肾脏功能造成损伤,所以临床治疗目的是清除结石,最大程度上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临床治疗肾结石的方法较多,包含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保守疗法适合治疗症状轻微、结石体积微小、结石数量少患者。保守治疗中的药物溶石与ESWL治疗经临床证实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治疗效果不佳。若患者的肾结石体积较大、数量较多、属于复杂性肾结石,则将外科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3]。但多数患者就诊时,肾结石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需临床及时提供外科手术治疗。现今用于肾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案较多,不同方案具有不同效果。

目前在常规对于肾结石的治疗中存在较高的复发率,而且以往的治疗方式,对于结石的清除无法全面清理,清石情况差异性较大,所以对于更加彻底的手术方案选择至关重要。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手术结石清除率98.00%大于对照组80.0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小于对照组14.00%,可见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大于常规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肾结石的主要病变部位是肾盂肾盏处,行常规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固然可清除结石,在直视下完成手术操作,但术中出血会对手术视野造成干扰,降低手术精细度,此时容易损伤患者的周边正常组织,增加患者的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会遮掩部分微小结石,难以保证肾结石完全清除。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也是微创手术,但要求结合应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与超声等设备结合使用,可降低手术风险,在段时间内迅速清除结石,预防手术操作时间过长对脏器组织造成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结石的一次清除率,提高手术有效性;可直接对结石进行穿刺,准确、有效操作,更快完成取石操作,提高手术效率。

综上可知,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相比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压力,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唐海啸,石博文,戴泽昊,等.球囊扩张联合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单侧肾结石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0(8):1086-1090.

[2]赵长明,潘义伟,刘宇,等.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7):103,105.

[3]王志云,买成辉.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在感染性肾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21,13(3):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