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朱自清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1
/ 2

刍议朱自清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

刘善智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淮土初级中学

摘要:散文的语言,总的特点是神散形不散,但具体到不同的作者,则又会有更多的个人风格。朱自清散文质朴真挚,清新活泼,形成了自己独特艺术风格。尤其其散文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极具艺术感染力。作为一代散文大师,他的散文是五四时期实绩最大、成就最高的,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文章从善用口语,体现朴素美;巧用修辞,新鲜贴切;节奏鲜明,鲜活生动等三个方面分析朱自清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特色。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口语朴素;修辞贴切;节奏生动

自新文学运动以来,大量的文学作品开始采用白话文写作,其最大的缺陷是对于文学作品所用的语言缺乏研究和努力,只是一味地采用日常口语化的语言表达。然而,散文作家朱自清却能免俗,在散文写作方面,对语言表达精雕细琢,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现代白话文学语言表现力的大师写散文很讲究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善于熔化中国古典诗文的词汇,提炼口头语言的精华,可谓字斟句酌,下的功夫很深,创造出清幽细密的散文语言。下面将从口语的朴素美,修辞贴切以及节奏感等三个层面加以阐述。

一、善用口语,体现朴素美

关于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他强调文章最重自然,并明确提出要用活的口语创作文章。的确,读朱自清的散文,总让人有一种谈话般感觉,特别亲切有味,没有一点故意雕琢的痕迹,都是日常生活的口语表达他的生活感受,清新闲雅,明白如话,平易自然,堪称朴素美的典范。

朱自清对于口语有一种独到的敏感。朱自清的散文中,大量吸收口语体的语言,经过艺术的加工、改造和锤炼,成为自己作品的艺术语言,创造出自己艺术语言的个性风格。正如《春》中作者对春雨的描述: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1]

难看出,这段话中的语汇是用少年儿童口语来写的,文字朴实无华,像孩子在说话,充满了童趣。作者采用口语的句法重新进行组织与安排,赋予这些语汇以特殊的“达意”和“表情”的作用。文中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都是口语,比喻得很朴素。不仅把春雨的各种特点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而且也把作者对春雨的那份欣喜的朴素情怀,表现得平易自然。同时文中描绘出一幅春雨迷漫于天地之间的动人画面。而这时雨中的树叶和小草绿得发亮青得逼眼,其中,逼眼字虽是平常字眼,但用在这里却非常贴切自然而且动感十足

可见,朱自清散文大量地吸收了口语语汇和灵活地采用了口语句法,使得散文语言保留着大量特有口语的本色和格调,具有明白如话、通俗平易的特色。由于朱自清融入了个人独特的情感,虽然明白如话,但在意境表达方面毫不逊色,深受世人喜爱,具有天然的朴素美。

二、巧用修辞,新鲜贴切

朱自清语言的锤炼艺术,除能够学习和运用口语的节奏,构成他散文语言的风格外,其还特别重视修辞,形成新鲜贴切的艺术风格。朱自清散文,其语言讲究修辞,特别爱用新巧和富有诗意的夸张、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段装饰语言,增强语言的魅力和艺术感染力朱自清特别善于从各种角度来启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以及还使叙写事物的语言风格使得文章显得风趣《旅行杂记》齐燮元究竟是督军兼巡阅使,他的声音是加倍的宏亮;那里场中也特别肃静——齐燮元究竟与众不同呀!他咬字眼儿真咬得清白;他的话是“字本位”,是一个字一个字吐出来的。字与字间的时距我不能明指,只觉比普通人说话延长罢了;最令我惊异而且焦躁的,是有几句说完之后。那时我总以为第二句应该开始了,岂知一等不来,二等不至,三等不到;他是在唱歌呢,这儿碰着全休止符了!等到三等等完,四拍拍毕,第二句的第一个字才姗姗的来了。

在这里,作者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当时一个军阀的形象,显得很风趣。作者抓住齐燮元演讲时“字本位”的特点,用夸张手法渲染他一个字一个字的讲话,以及自己作为一个听众厌烦不堪的心理,从而把这个“大人物”的装腔作势、空虚腐朽表现得十分传神,十分风趣。

朱自清对修辞手法如火纯青的应用在《荷塘月色》一文中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如对于月色下的荷花美,朱自清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等清新形象。朱自清散文作品常出现通感修辞手段,这是常人难以使用的,它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一个比喻,把诉诸不同感觉器官的事物特征联系起来。如《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前句写荷花的清香,本来是诉诸嗅觉的,他却用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这种听觉来形容,让人感觉到香气的悠远、飘缈,若有若无,形象生动;后句写的和谐的旋律,却用梵婀玲上的名曲来比喻,将视觉通感为听觉

烘托出一种清新幽雅的氛围。作者用通感的这一艺术手法,不仅调动读者多方面联想,而且让人如浴荷塘月色之中

节奏鲜明,鲜活生动

朱自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节奏鲜明、鲜活生动而闻名。往往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为素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朱自清的散文节奏鲜明,表现在他的文字中具有明快流畅的特点。他善于运用短句和断句,使散文的行文显得简洁有力,使文章的节奏更加紧凑。他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又不乏诗意,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节奏感。朱自清的散文鲜活生动,表现在他对细节的观察和描写上。他善于捕捉人物的形象特点和生活细节,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真实的场景和情感。他的文字通常带有感性的色彩,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朱自清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也同样具有诗的韵味,非常注意句式安排。他以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短句、较有规律的停顿、抑扬有致的句调,构成了一种明快错落的节奏朱自清的散文还具有音乐的节奏感,鲜明的节奏使其表达更加鲜活生动。朱自清散文是通过押韵和叠音来实现散文作品的音节和谐动听中国古典诗歌和骈文很讲究平仄和押韵的。朱自清先生古文功底深厚,因此他的散文语言体现出这一传统优势

的散文作品还善用叠音词。叠字、叠词的运用,是朱自清散文中常见的语言表达。他注意语言词句的流畅和谐,而使用叠字的艺术效果在于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借声音的和谐增大语调的和谐。同时, 还可以使语言的行进速度放慢使文章柔美、平稳、舒缓,这是朱自清的散文艺术特点。例如《威尼斯》里用了微微茫茫走走来来去去老老实实疏疏落落叠音词从而使语言铿锵有力,朗朗上口。[4]此外,他散文作品中的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袅娜粒粒星星缕缕[5]等等叠音词, 虽然形式不同,但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朱自清还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富于变化的句式,运用反复,回环,排比等修辞方式来调节语言节奏,使语言读来紧凑明朗,和谐生动。他的散文语言艺术的动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基于丰厚的内涵和巨大的感染力的,所谓豪华落尽见真纯便是诠释这样的一种语言风格。

结语

综上所述,朱自清散文清幽细密的语言特点构成了朱自清委婉深切、谨严细致的艺术风格其散文洋溢着朴实的美,不同于鲁迅的冷峻刚健,徐志摩的自由奔放,郁达夫的忧郁伤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现今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虽离我们远去了,但作为一代散文大师,他的名字将永远和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彭甦.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N].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33.

[2]于友先、刑富君. 朱自清代表作 [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351-352.

[3]孙景阳.论散文语言的风格美[N].怀化师专学报,2001(6):58.

[4]陈艳红. 谈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J].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8(4):12.

[5]李学林秦国富吴蓓蓓.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J].鸡西大学学报,2007(6)8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