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护理及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1
/ 1

肠梗阻的护理及预防

周妍

峨眉山市中医医院,四川 峨眉山,614200

相信很多人对肠梗阻不够了解,但从字面意思不难看出其指的是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它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主动了解一些肠梗阻知识,明确其症状有哪些及如何护理和预防,确保我们遇到自己或家人患肠梗阻时能够从容应对,及时就医!

肠梗阻的症状

肠梗阻即我们所说的肠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肠道,该病会对患者的肠道功能、肠管形态产生不良影响,倘若未及时治疗,还会导致体液、电解质丢失,甚至影响肠壁循环,引起感染问题,造成患者死亡。肠梗阻的症状如下:

1.腹痛:肠梗阻的类型不同,腹痛表现各异。以小肠梗阻为例,患者会感觉上腹、中腹疼痛;结肠梗阻则会感到下腹疼痛;麻痹性肠梗阻的症状为持续性胀痛。

2.呕吐:呕吐时间、频率、性质与肠梗阻部位有关。如果患者出现低位梗阻,呕吐频率相对比较低,呕吐物呈粪汁样血性、棕褐色液体,闻起来比较臭;反之,如果为十二指肠、空肠等高位肠梗阻,患者会出现频繁呕吐情况,呕吐物为胃液、肠液、胆汁等。

3.腹胀:通常肠梗阻发生一段时间之后患者才会感到腹胀。高位小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梗阻则会出现全腹膨胀。

4.停止排便、排气:发生完全性肠梗阻之后,患者不会再排气、排便。患病初期,受肠道蠕动影响,梗阻以下部位残留的粪便、气体仍然能够排出来。对于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来说,其可能会排出血性液体、果酱样便。值得注意的是,在肠梗阻诊断中,不能因早期少量排气排便而排除患病可能。

如何解除肠梗阻

肠梗阻看似只是一个普通的疾病,但该病的死亡率相对比较高。调查显示,肠梗阻的死亡率为5%-10%。如果存在肠绞窄情况,患者的死亡风险会进一步增加,大约为10%-20%。基于此,患者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了肠梗阻,尽早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1.非手术治疗:对于粘连、粪便堵塞等原因引起的单纯性肠梗阻,采取基础治疗方法即可,通过发挥药物作用,缓解相关症状,以免对肠管运动造成刺激。

2.手术治疗:在肿瘤、先天性肠道畸形等引起的肠梗阻及绞窄性肠梗阻、经药物治疗无效的肠梗阻患者中,手术治疗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如今,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肠扭转复位术、肠造口术等手术方式在肠梗阻治疗中应用普遍,具备相应的效果。

肠梗阻的护理方法

   1.饮食指导:在肠梗阻护理中,饮食指导非常关键。建议患者日常多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保持饮食清淡,营养丰富,适当补充维生素,还可以吃一些果蔬汁、蛋花汤、菜汤、米汤等流质饮食。此外,注意饮食禁忌,不吃辛辣、刺激食物,少吃一些含淀粉类食物。倘若患者反复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千万不要暴饮暴食,少吃一些粗纤维食物,饭后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2.生活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肠梗阻的治疗和预防非常有帮助。患者要保持心情愉悦,适当进行慢跑、散步、体操等体育运动,加速肠道蠕动,使肠梗阻症状减轻。对于便秘者来说,要注意调整饮食,适当按摩腹部,加速排便,倘若上述操作无效,可口服缓泻剂,避免排便过于用力。

3.适当运动:肠梗阻患者出院后,可以做一些慢跑、打太极等无氧运动,使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增强,保障患者的健康。

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与肠梗阻患者沟通,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不要过于紧张,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感,主动向患者介绍肠梗阻的诱因,提示其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同时,还要提醒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肠梗阻恢复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尽快治疗。

正确预防肠梗阻

    1.刚吃过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2.手术患者要尽早下床活动,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降低肠梗阻风险。

3.大家都知道,老年人很容易发生便秘,一旦肠管被粪石堵塞,很容易发生肠梗阻。在这里提醒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肠道通畅,倘若必要,还可以使用一些通便药物,从根本上预防肠梗阻。

4.肿瘤体积过大也可能引起肠梗阻。建议定期体检,及时对肠道肿瘤、肠息肉进行治疗,以免引起肠梗阻。

5.疝气也是肠梗阻的一大诱因,当疝囊出现嵌顿情况或者转变为绞窄性疝,可能会造成肠管坏死。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自己患有腹壁疝,尽早到医院治疗,把肠梗阻的患病风险降到最低。

温馨提示

肠梗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日常要主动学习肠梗阻知识,明确其相关症状、护理方法等,在生活中加强注意和预防,听从医生的建议科学治疗,使肠梗阻远离我们,保障我们的肠道安全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