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静电防护技术与管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电子元器件静电防护技术与管理探究

张墅

三星高新电机(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市300385

摘要:电子元器件在现代电子设备和小型机器仪器中发挥重要作用,由多个零件组成,可在同类产品中通用。近年来,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成为新兴数字产业的重点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元器件的发展方向也在逐渐改变,它们越来越体积小、质量轻、密度高、功能多,但同时也越来越静电敏感,静电防护技术与管理措施变得尤为重要。静电防护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对电子元器件进行保护,防止静电对其产生损害。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静电防护技术;管理

1静电的产生及危害

1.1静电的产生原理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则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电子则带有负电荷,而中子则不带电。当一个原子的结构稳定时,质子和电子所带的电荷数量是相等的,因此电荷处于正负平衡的状态。然而,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电子的分布就会发生变化,这就会打破电荷的平衡状态,导致物体带电。这就是静电产生的原理。静电是一种电荷的积累,通常在摩擦、接触和分离等过程中产生。例如,当你梳头发或者脱掉衣服时,你可能会感到头发或者衣服对皮肤产生的静电。静电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所带的电荷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和介质的电导率等因素。当两个带电物体之间距离足够近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就会非常强大,可能会导致电火花的产生。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静电,静电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例如,在电子学中,静电可以被用来控制电子的流动和存储信息。此外,静电还可以用于喷涂、粘合和清洁等方面。

1.2静电的产生方式

静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它是由于电子在物体间转移而产生的。静电产生方式有三种:传导、感应、摩擦。传导产生静电的原理是电子在物体间转移,打破原来的电荷平衡状态。这种方式常常出现在金属导体中,因为金属具有良好的电导性,电子可以很容易地在金属之间传递。感应产生静电的原理是在电场中,不带电物体进入其中,电子转移打破电荷的平衡状态。这种方式常常出现在电容器中,因为电容器中的电子可以在两个金属板之间来回运动,从而产生静电。摩擦产生静电的本质是在动能、热能等作用下,导致电子发生转移,进而产生静电。这种方式常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摩擦塑料棒可以使得塑料棒带上静电,进而可以吸附小纸片等物体。

1.3静电的危害

静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对于电子元器件来说,静电所带来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静电对电子元器件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静电聚集后会产生高电位,可能将元器件击穿而损坏。电子元器件本身的抗电强度很低,可承受的极限电压不足100V,而静电产生的电压往往高于这个值,因此,一旦静电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元器件的损坏。第二,静电聚集后,会对周围空气中的微小粉尘颗粒产生吸附作用,这些粉尘颗粒可能会在元器件表面形成导电通路,进而影响元器件的使用性能。特别是对一些高精密度的元器件,如半导体器件等,这种影响更为显著。此外,还有一些绝缘材料,如硅、石英、玻璃等,它们很容易积累静电荷,对其性能造成影响,甚至失效成为废品。因此,在电子元器件的生产、运输、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中,都需要注意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2电子元器件静电防护管理措施

2.1明确静电防护目标

静电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然而,静电若不能得到有效的防护,可能会对人体和设备造成危害。为了减少静电危害,各个领域都开始了静电防护工作。为了确保静电防护工作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明确防护目标,并对防护措施进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因此,将静电防护归口于工程技术部门,并以季度为单位开展考核工作,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不同领域的防静电工作也有所不同,各部门需要落实自己的职能,关注不同领域的防静电工作。例如,在医疗领域,需要重点关注手术室和ICU等高度洁净的区域。因此,各部门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防静电措施。此外,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防静电培训活动,可以提高防静电意识和技术水平。这可以保证员工对防静电的注意力和重视程度,以及对防静电措施的有效性。最后,在防静电工作区内,器材设备要做到100%检测,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要及时整改。这可以确保防静电措施的实施和有效性,以及防止静电造成的危害。

2.2识别静电影响因素

电子元器件因受到静电损坏而失效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保障元器件的品质和性能,正确的静电防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一些关键点,帮助我们准确识别出电子元器件受到静电损坏的环节和过程,提供完整的标识,制订防护计划,确定优先级。首先,元器件库房是重要的防静电场所,需要贴上显眼的静电防护标识,提醒所有进入库房的人员注意静电防护。存放元器件的货架要接地处理,且相邻间距要满足规范要求,以保证电子元器件在存放过程中不受到静电的影响。其次,客房管理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和考核,具有相应的工作资质。这些人员需要了解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并能够正确操作和使用防静电设备。除此之外,其他人员领料时,必须使用防静电盒,穿静电防护服和防护鞋,以避免在领取元器件的过程中引起静电损伤。同时,对库房进行静电防护考核是必要的。建议以季度为单位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改进后续的管理工作,以保证库房内电子元器件的品质和性能。

2.3编制系统管理文件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静电防护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能够建立有效的静电防护体系,需要在企业内部编制相应的管理文件,包括静电防护管理手册、静电防护管理的程序文件和三级文件。其中,静电防护管理手册是整个体系的核心文件。它需要包含实施静电防护目标的范围、任务、科研生产活动和措施,以及本单位静电防护管理的任务和职责分工。此外,还需要列举直接引用或支持的文件、检测方法和需要的设备,以及本单位与分包商、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角色和责任等。为确保该手册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它的编制需要由工程技术部签发,并且需要满足规范标准,符合单位实际生产情况,兼顾科学性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建立起完整的静电防护体系,从而保障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率。在企业内部,静电防护管理的程序文件和三级文件也同样重要。程序文件需要详细规定静电防护管理的具体流程,包括静电防护的前期准备、防护措施的实施、检测和监控、事故处理和评估等方面。而三级文件则需要详细描述静电防护管理的具体细节和操作规范,以及相应的责任和权限。

2.4加强监控测量工作

电子元器件静电防护管理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加强监控测量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严格的监控和测量,才能确保静电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在单位内形成三级监控机制。首先,内部监控测量是一级监控措施,其频次一般为6个月一次。在这个阶段,对不符合防护要求的项目进行纠正和验证,以实现闭环管理。这个阶段的关键是对内部防护措施的检验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稳定性。其次,内部审核是二级监控措施。在这个阶段,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评估静电防护体系的功能,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评估防护体系的整体性能,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3结论

总之,随着电子元器件产业的蓬勃发展,静电防护技术和管理措施的研究不仅对于保障电子元器件的品质和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于促进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其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鹭帆.静电防护技术要点在电子工程领域中的有效应用[J].新型工业化,2022,12(4):160-163.

[2]王斌,张翠,李朝辉,等.实验室静电防护措施及技术[J].电力电子技术,2021,55(8):24-27.

[3]杨光敏,温文辉.半导体器件工业生产中的静电防护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16):77-78.

[4]何积浩,高志良,季启政,等.IEC61340-5-1:2016《电子器件的静电防护--基本要求》标准解析[J].标准科学,2021(7):17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