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县甜龙竹丰产栽培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墨江县甜龙竹丰产栽培技术

李亚茜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林草服务中心 云南 墨江 654800

摘要:竹类植物是十分重要的森林植被资源,具有类型多、分布广、生长快等优势,多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等地。云南境内竹类植物分布广泛,墨江县甜龙竹是目前广泛栽培的一种竹类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目前竹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管理粗放、科技水平有待提高等,基于此,本文对甜龙竹的丰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以提高产值,实现效益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甜龙竹;栽培;种植;管理

甜龙竹为禾本科牡竹属大型丛生竹类植物,在东南亚热带地区分布广泛,我国多分布于云南省,其中墨江县较多,为阳性植物,喜高温、湿润、向阳之地,具有良好的耐热、耐寒性,同时兼具生态、经济效益,是优良丛生竹。但是结合现状分析,目前云南墨江县竹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设备设施不完善、产品单一等,尚未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主要原因在于竹种源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种植面积相对分散,同时农户种植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多数竹林存在结构单一、产品质量差等问题,影响资源的优化利用。墨江竹笋是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的特产,竹笋质洁白纯细,锋毛少,味颇鲜美。竹笋是墨江有名的土特产之一,尤其是甜笋更是美味佳肴。基于此,本文基于试验和调查结果,对甜龙竹的丰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1甜龙竹丰产栽培技术

1.1栽培环境

环境对于竹产量质量有直接影响,为了达到丰产目的,对栽培环境合理选择十分必要。甜龙竹适宜栽培环境:热带、亚热带气候,海拔800-1600m,年平均温度大于17℃,降水量大于1200mm。(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年平均气温17.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1.5℃;最热月为6月,平均气温22.1℃)非常适合栽培,其对土壤环境并无较高要求,以赤红壤和红壤为主。甜龙竹为浅根竹属,根系通常在土层50cm范围内分布,因此需要确保种植地土层厚度大于60cm,选择湿润、疏松且具有良好透水性能的土壤。在地形方面,主要以低山、山谷、缓坡等地形为主,水坡种植则要选择下中部地带,确保水肥条件良好,周围最好有房屋、田间,避免在风口直接栽种,导致倒伏问题。

1.2母竹选择

母竹主要选择3年生以内,由于甜龙竹的芽眼对生,所以秆基选择时,需要确保有两到三对健康芽眼。注意母竹竹径的控制,通常在8-10cm区间内,确保其分枝低,枝繁叶茂且竹节无异常,减少病虫害发生。

1.3母竹处理

对母竹进行挖掘时,避免损伤杆基的芽眼,注意加强秆柄的保护。挖掘时需要明确秆柄中竹篼和老秆的连接部位,保留8cm左右并切除,过短容易损伤笋眼,过长则影响后期种植管理。挖掘后将竹梢砍去,保留一定盘数的竹枝,当竹叶过于茂密则需要清理部分枝叶,有助于提高存活率。尽量在运输前1-2天进行母竹的挖掘,避免挖掘、运输和栽植的用时过长。

为了减少母竹的水分流失,如长时间运输需要在秆柄和母竹顶部采用保鲜膜包扎处理,竹篼包扎的难度较大,且栽种时需要解除,影响工作效率。运输过程中,为了避免秆基宿土脱落以及芽眼损伤,需要逐层叠放母竹,对竹篼则需要错开堆放,另外还需要利用遮阴网,减少水分流失,定时洒水,保证枝叶处于湿润状态[1]。卸车时需要做到轻拿轻放,主要选择阴凉处,避免强光的长时间暴晒。

1.4施肥

墨江县土地多为酸性土壤,甜龙竹栽植的时间适宜为6月前后,因此多在3月份清理打塘,不但能够确保土壤曝晒充分,同时能够保证回塘后农家肥的腐熟。造林前做好地质杂物的清除工作,如石块、杂草等。结合当地立体条件和经营情况明确栽植的密度,通常情况下,每亩22-33株,同时注意行距的控制,为根系生长提供保障,便于后续种植管理。挖塘时需要分别放置表心和心土,做好防虫消杀。之后充分拌匀底肥和表土,放入坑塘中,心土回满穴并稍高于地表。底肥主要选择腐熟农家肥,用量10-20kg,并不建议农户选择化肥或复合肥,因为操作不规范容易烧根,且目前市场中竹用复合肥相对匮乏,因此需要采用其他作物的肥料,受配比差异等因素影响,准确掌握用量的难度较大。

1.5定值种苗

结合竹篼情况,种植的坑塘内挖种植穴,根据竹篼笋眼向下到基部的长度明确种植穴深度,同时为了减少细菌秦旭,避免切口与肥料直接接触,需要将适量红泥涂抹在竹篼根部。对坡地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切口与上坡方向保持一致,为竹笋的两侧萌发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有利于后续的采收和种植管理。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对土壤分层压实处理,回土以掩盖第一对笋眼为宜,通常需要和地面处于平行,当回土到竹篼本来土痕部位,竹篼母竹出笋偏高,土痕较低,母竹种植过深则会导致土痕增高,因此不能将土痕的位置作为回土高度。回土后需要进行松土处理。种植20天左右判断是否成活,如果枝条或竹秆萌发新芽说明成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补植打造。通常情况下,针对6月种植的带篼母竹,9-10月便可出笋,每年出笋约1-3头,长到2m左右时需要断尖处理,严格控制断尖高度,为竹苗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1.6追肥

种植50天左右可以将竹秆薄膜去除,微量元素及尿素的补充主要通过叶面追肥。

2、种植管理

2.1母竹选留

母竹的选留需要重点考虑空间因素,尽量选择竹丛外沿,为后续生长、采笋和养护提供便利,同时选择出笋位置较低的母竹,避免竹丛高度的持续升高,影响后续养护工作及产量。通常情况下,每丛选留3-4株母竹。同时选留时还要重点考虑时间因素,一些地块的水肥条件、气候温度良好,通常2-3月能够产少量笋,笋体小且水分不足,口感不佳,经济效益不理想,因此需要全部保留,等到其长到2m左右进行断尖处理,5-6月竹笋萌发,进而满足高产要求[2]。针对4-7月萌发竹笋,萌发位置理想需要保留,其他采收处理,另外避免留笋时间过晚影响质量,引发病虫害问题。

2.2采笋

采笋是甜龙竹种植管理的要点,如果采笋的高度较高,会影响口感,过低则会影响效益,因此生产时需要保证采笋高度的合理性。通常情况下,甜龙竹每株笋眼有三到四对,出笋的位置主要为由上到下二到四对笋眼处,位置不同可导致采笋高度不同,例如位置为第二对笋眼,出土5-7cm便可采笋;位置为第三对笋眼,需要出土2-4cm采笋;如果位置为第四对笋眼,首先需要观察土壤情况,土壤湿润可进行采笋。另外,还需要加强对采收单颗竹笋的重量控制。

2.3砍竹

8-9月中旬结合预留母竹情况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在此基础上明确选留母竹。对其他母竹而言,如果存在竹丛过密、枝叶交错等情况,需要合理砍伐,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砍伐时保留立柱2cm左右的高度,竹丛最多砍伐一半数量,齐根砍伐会影响萌发晚的母竹,且过度砍伐必然影响光合作用与营养摄取。

2.4松土施肥

松土时对土壤全面翻挖,确保其疏松,合理控制宽度等参数。翻挖深度以暴露所有笋眼为宜,过深容易损坏新根,影响成活率。施肥前需要在竹丛外沿一定范围内开挖施肥沟,沟深约10cm,每丛施复合肥和尿素,用量分别1000g和500mg。沟中均有撒肥,同时避免肥料与根系、笋眼直接接触,导致烧根等问题。

3结语

通过采用丰产栽培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墨江县甜龙竹产量,保证其质量,对于保持竹林整体结构,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甜龙竹在云南省分布广泛,加强栽培技术研究,采取有效种植管理措施,能够实现对自然资源的优化利用,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显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丰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帮助广大农户实现增产增收,对于提高农户经济效益,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文君,刘蔚漪,朱礼月,等. 甜龙竹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世界竹藤通讯,2022,20(2):36-42.

[2] 黄玲,初彩华,邓琳,等. 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勃氏甜龙竹苗的叶片结构与光合特性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20,49(2):68-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