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牛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一例牛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胡宝林

湖南省常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省 常宁市 邮编421500

摘要:2023年6月,常宁市三角塘镇一养牛场发生肉牛严重营养不良及死亡现象,经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肉牛肝片吸虫病。通过药物防治、改善饲养管理、消毒以及无害化处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疫情得以平息。

关键词:肝片吸虫病、诊断、防治

     牛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在牛的肝脏或者胆管而引发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俗称肝蛭病。它是草食动物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特征是引起牛的急性或慢性肝炎、胆管炎,急性感染可致全身中毒甚至死亡,慢性可导致牛消瘦、贫血、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等。

1、发病情况

     2023年6月29日,常宁市三角塘镇一养牛户向常宁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求诊,述说其牛场发病,已死亡肉牛3头。笔者接诊后赶赴现场诊治并控制了疫情。该场2023年4月从山东引进鲁西黄牛及西门塔尔牛42头,引进时平均体重为310斤,饲养两个多月只长骨架不长肉,未见增重,反而死亡3头,现存栏肉用黄牛39头。

2、临床症状

      病牛精神不振、行动迟缓、不愿走动、体温39℃~40℃、被毛粗乱、毛焦易断、体形消瘦、肋骨突出、食欲减退、眼脸水肿、眼结膜苍白或发黄、发绀,额下与胸腹部亦有不同程度水肿,腹泻或便秘,有时交替出现,排粘液样血便,拉黄褐色尿液,触摸肝区疼痛,叩诊肝区浊音变大。养殖户曾用青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进行治疗。病情未得到控制,反而更加严重。

3、病理变化

      解剖一头急性死亡的牛,发现其肝脏显著肿大,肝脏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沉积,可见4mm左右的暗红色虫道,虫道里有凝血与少量幼虫;腹腔严重积液,混有大量暗红色血液。另一头慢性死亡的牛则表现为肝脏萎缩、质地变硬、颜色变浅、边缘钝圆,胆管显著增厚、粗糙、大幅扩张,呈绳索状突出于肝脏表面,横切胆管有沙沙质感,胆管内有大量红褐色液体并夹杂一定数量虫体,虫体呈柳叶状、鲜红色或暗红色,胆管壁上有盐沙沉积,胸腔、腹腔以及心包均有黄色或红色积液。

4、实验室诊断

      从牛场采取新鲜牛粪10g,带回实验室检查。将粪便捣碎,加入100ml清水,搅拌均匀,离心两分钟,沉淀后倾倒掉上清液;再加入清水100ml,搅匀,再离心两分钟,沉淀后倒掉上清液,如此反复三次。取沉淀物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椭圆形、金黄色或黄褐色虫卵,虫卵前端有不明显卵盖,卵壳薄而透明,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即为肝片吸虫虫卵。解剖病死牛时,切开胆管后,收集个体较大吸虫成虫,肉眼可见其呈柳叶状,头部较尖,肩部较宽,向后逐渐变窄。

5、预防

5.1加强饲养管理

5.1.1补充营养。病牛身体消瘦,营养不良,必须增加精饲料用量,提高牛的身体素质,增强其抵抗能力。可用10%左右的麦麸+20%左右的豆粕+70%左右的玉米+0.5%的食盐配成精料,每头牛每天补料3斤以上。而养牛户每天只是补给每头牛三两左右的精料,是远远不够的。另可在牛舍内悬挂舔砖供牛自由舔食以满足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

5.1.2搞好卫生。保持牛舍清洁干爽,及时清除粪便,并将粪便堆积发酵处理,以杀灭吸虫虫卵。因积水有利于细菌生存繁殖,同时粪尿产生的NH3、H2S等气体可刺激眼结膜、呼吸道粘膜引发呼吸道疾病,必须及时清除。

5.1.3清洁饮水。喂给牛群清洁的饮水,如自来水、井水等,禁止饮用池塘水或沼泽地污水,尽量不在沼泽地或低洼处放牧,以减少牛群感染肝片吸虫的几率,因池塘有淡水螺等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

5.1.4合理轮牧

     不要长期在同一个地方放牧,在秋末冬初,由放牧改为舍饲,以切断吸虫的生活链条。

5.2定期驱虫

      定期驱虫是预防肝片吸虫病最有效的办法。每年3~4月,7~8月,9~11月各进行一次驱虫。交替使用驱虫药物,避免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而产生耐药性。驱虫之后牛群排出的粪便不能随意丢弃,应堆积发酵以杀灭粪便当中的寄生虫虫卵和成虫。

5.3消灭中间宿主

      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淡水螺,根据淡水螺的生活习性,可改良草场,填平低洼处,使淡水螺失去滋生环境或在牧区内使用1:50000的硫酸铜溶液对淡水螺进行灭杀。也可以在池塘内大批养鸭,这种生物灭螺法可增加经济效益,又可消灭椎实螺。

6、治疗

6.1西药治疗

    驱虫首选硝氯酚,剂量为4mg/Kg-5mg/Kg体重,口服,一周之后再进行一次。也可按0.5-1.0mg/Kg体重进行肌肉注射。常用丙硫咪唑口服驱虫,剂量为15mg-25mg /Kg体重。还可用硫氯酚40-50mg /Kg体重口服、三氯苯唑12mg /Kg体重灌服、溴酚磷16mg /Kg体重或碘醚枊胺7.5mg /Kg体重口服,效果不错。驱虫同时还应采取对症治疗,如选用黄连素20ml抗腹泻,对于身体瘦弱的补充营养,可选择25%的葡萄糖注射液1000ml静脉滴注。

6.2中药治疗

    采用健胃消食散调理胃肠道功能。黄柏、苍术、知母、厚朴、麦芽、山楂、神曲、甘草各50g,碾成粉末,口服。每天一次,连用三至五天,一周后再用三至五天。

6.3微生物制剂疗法

    可喂给EM菌等微生物制剂,在牛的瘤胃中建立正常菌群,杀灭有害微生物,促进消化。

7、几点体会

7.1牛肝片吸虫病的发生流行与寄生虫的生活习性联系密切。肝片吸虫的虫卵在25~30℃的时候最适宜发育, 一般5~7天即可孵化出毛蚴。气温低于10℃,虫卵会停止繁殖和发育,气温升至50℃左右,三分钟虫卵就会死亡。因此,夏秋季节是肝片吸虫病的高发季节。一定要注意防范。

7.2任何年龄,任何品种的牛对肝片吸虫病的易感性都很强。年龄越小的牛抵抗力越差,死亡率越高。成年牛一般为慢性感染,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母牛可能影响繁殖功能。

7.3牛的肝脏或胆管中肝片吸虫的成虫可排出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湿度下,两周左右可形成毛蚴,毛蚴在水体中游动,遇到椎实螺之后能够在其体内寄生,1至2个月后变成尾蚴,附着在水草或者是河岸边的其他物体上,牛群采食牧草或者饮入污水,尾蚴便进入到牛体内,发育成成虫。成虫排的卵随粪便进入环境,如此循环往复,构成肝片吸虫的生活史。切断吸虫的寄生生活的任何一个环节,均可防止吸虫病的发生与传播。

7.4寄生虫成虫主要寄生于肝脏与胆管,会采食周边脏器组织的血液、胆汁或者肝脏细胞,造成慢性肝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细胞显著下降,运送氧气的能力下降,病牛因缺氧而呼吸加快。另外,寄生虫从牛体内获取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牛长期营养不良,身体消瘦。肝片吸虫在牛体内频繁活动,其代谢产生的废物还会产生毒素,刺激胆管发炎,加重肝脏解毒负担。寄生虫在肝、胆管中移行可对肝脏或胆管造成机械性损坏。寄生虫蚕食肝脏组织细胞可导致肝脏逐渐萎缩硬化。肝片吸虫对养牛生产危害非常大,一定要注意防范。

7.5肝片吸虫可以感染人,因此,一定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尽量避免到低洼地带活动。要加强对牛羊肝片吸虫病的防疫知识宣传与培训。

7.6要督促落地报检和强化动物检疫,该养殖户从山东引进良种牛与良杂牛,未申报检疫,不排除从外地引进吸虫病的可能。

7.7自然草山牧草非人工种植的优良牧草,蛋白质含量低,且场主只补充少量精料,易造成营养不良,这是发病诱因之一,调查发现,场主常将牛放牧在不流动的水塘边,且水塘中有大量的椎实螺,不排除椎实螺作为吸虫病的中间宿主传播该病。养殖场栏舍内粪便未及时清除,且有大量尿水蓄积,场内氨气刺鼻,环境卫生极差,蚊蝇滋生,导致疾病传播。

参考文献:

[1]边秀东王燕.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 2021, 000(007):113-114.

[2]赵丽华.牛羊肝片吸虫病的综合防治研究[J].兽医导刊, 2021, 000(006):94.

[3]黄道彬陈余海.肉牛肝片吸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J].畜禽业, 2022, 33(9):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