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类科技名词术语日译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3

船舶类科技名词术语日译策略分析

杨竹楠 王怡

(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大连116000)

摘要:我国船舶行业发展迅速,学习和借鉴日本造船先进经验及科研成果,有利于为我国在船舶制造维修方面提供重要参考。然而,日语船舶类科技文本中存有大量专业术语与中长句,且多属于信息类文本。因此,在翻译时应尊重原文,遵循真实性、科学性,选取合适翻译方法,使译文通俗易懂。基于此,本文针对船舶类科技名词术语翻译特点,对船舶科技名词术语日译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船舶制造维修等方面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船舶;科技术语;日译策略

引言:

日译船舶类科技名词术语,可以促进中日两国间的良好技术交流。在翻译过程中为了提高其专业性和规范性,日译者除了要了解和积累船舶类科技术语外,还要有扎实的日语翻译技巧,才能高质量完成翻译,译文能被阅读者所接受。此外,日语句式与汉语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如何结合具体句式选择适合的翻译技巧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日译者结合实际情况去寻求有效对策。

一、船舶类科技名词术语日译特

(一)专业术语词汇较多

由于船舶类科技名词涉及很多专业术语,是科技理论研究的语言基础,需要准确运用具有科学性专业术语,才能正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而日译中,存在大量专业术语有很大差异的问题。同时,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会有大量专业术语,其中不乏闻所未闻的新词,这也给船舶类科技日译工作者造成很大困难。如果翻译者本身对船舶类相关科研知识了解不充分,且鲜有阅读船舶类相关科技资料和书籍,未能数量掌握相关船舶专业术语,则难以准确、科学地翻译出高质量译文。在翻译船舶类科技名词术语时,例如:滑落率(滑失率)、艤装(舾装)、酸洗、船舳(船艉)等[1],需要积累大量术语名词,了解更多最新科技知识,提高日译效率和精准度。

(二)句式结构较为复杂

在船舶类科技名词术语中,句式结构复杂,长句子较多,且出现频率较高。一方面,日语句子有一定的次序,一般主语在最前,谓语在最后,宾语和补语在中间,而修饰语通常放在被修饰语前面。通常在实际的科技名词术语日译中,为了使文章更严谨,还会把状语、注释语附加在被修饰语前,除了谓语必须在句尾外,其它成分不会因为次序颠倒而改变句意。这就造成句式层次复杂、冗长,主谓词远离,给翻译者带来难度。另一方面,日语活用词有词尾变化,通过词尾变化可以使各种词句更加连贯,变换句型,如:“ので”“には”等逻辑关系的接续助词,可以把简短句构成复杂句子。而汉语语序不能随意改变,且惯用短句,将修饰语、注释语等另组成一句,主谓分明,说明随后,句子层次分明,丝毫不觉冗长[2]。例如:

例文:フレーム構造全体と設備とその周辺の弁部材、付属品、鉄舾部材、電気舾部材などとの連結を一体化し、吊荷の確実性と安全性を確保するために、ユニット構造の強固さを確保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译文:应使整个框架结构与设备及其周边的阀件、附件、铁舾件、电舾件等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确保单元结构的牢固,以便于吊运的可靠和安全。这句话就是将修饰词放在了被修饰词的前面。

(三)被动句多

一般而言,日语船舶类文章中含有大量专业科技理论性术语,这些名词具有严谨性,相关结论都是以客观事实作为依据的,文中相关数据和结论也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这些结论都能经受事实的检验。为了给所论述的客观事实以突出的地位,因此船舶类科技名词术语的日语中多通过第三人称来描述相关理论知识和科学依据,很少使用第一、第二人称有主观臆断的句子。在日语中,被动语态是较为常见的句式结构。而在汉语中,多使用直陈氏句子来表达,很少用被动式。在很多情况下,汉语是以主动形式表达被动含义的,因此,在翻译时,许多被动句子不一定全译成被动句,在某些条件下,出于汉语表达习惯的需要,也可以译成主动句[3]。例如:

1)例文:船舶保养是在掌握其设备、系统及其零件磨损规律的情况下,检查设备运转情况,按照技术规程操作,经常进行除锈、清洁,调整、紧定、润滑,以便减少设备磨损,延长使用时间,消除故障隐患等,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译文:船舶の整備はその設備、システムとその部品の摩耗規則を把握した上で、設備の稼働状況を検査し、技術規程に従って操作し、錆除去、清掃、調整、緊定、潤滑を頻繁に行い、設備の摩耗を減らし、使用時間を延ばし、故障の危険性を取り除くなど、よくある仕事である。

2)例文:勤務中は機内の各機械の稼働状況を巡視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すべての機械の不調現象を分析、判断し、処理と関連記録を作成する。

译文:在岗时,应巡视机舱中各个机器的运转情况。对所有机器的工作失常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并做出处理和相关记录。

3)例文:船舶に対して適切かつ十分なメンテナンス作業を行うことは、船舶機械設備が良好な技術状態にあることを保証する主要な手であるセグメント。

译文:对船舶进行恰当、充分的维护保养工作是保证船舶机械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的主要手段。

从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日语常用被动式“れる”“られる”表达施受关系,而汉语一般用直陈式表达。为此,在日译船舶类科技术语时要了解被动语态的特点,处理好翻译方法,对日语科技文的翻译非常重要。

(四)准确性要求高

船舶类科技名词术语在日译中,要求高度准确性。首先要遵循原文的意思,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汉语使用者的语言表达习惯、文化背景等。如果只是译文本身准确,但词句难懂,不符合语境文化,那么就是不准确的译文。如果读者无法正确理解译文,那么无法达到翻译的目的[4]。在翻译过程中,如果翻译者自身都不理解文章的意思,那么是不可能翻译出正确的译文,翻译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这就要求翻译时一定要注重信息传达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和船舶行业专业知识来翻译。例如:“水線”在船舶类文中的意思是“吃水线”。

例文:船舶の構造が複雑で、船体と各種設備装置及び大部分の部品は鋼鉄でできている。

译文:船舶结构复杂,船体和各种设备装置以及绝大部分的零部件全是由钢铁制成。

不难看出,在翻译日语科技名词时,叙述性动词、惯用句式会比较多,这就需要通过多种翻译技巧来提高科技术语的准确性。

二、船舶类科技名词术语日译策略

(一)冗长的科技名词术语分解成基本词汇

翻译者可以在日常词汇积累中,背诵一些常用的基本船舶专业术语和名词,在使用的过程中只要将每个基本单词的中文意思串联在一起,就能够翻译出来。但是针对个别的专业词汇需要注意语序的问题。比如说バルブ(阀门)和安全弁(安全阀),将这两个词连接在一起,翻译的意思就是安全阀门,在船舶类科技术语中却叫作氧化苯乙烯,虽然意思差不多,但显然后者表达更加专业。出现这种问题,就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多了解一些船舶类专业表述语,在以后的翻译过程中才会更加专业[5]

(二)逻辑思维的运用

在船舶类科技术语的日译过程中,需要译者以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依托,对原文透彻理解与对译文准确表达的体现。结合原文的逻辑思维来确定译文语句的层次处理和结构安排的翻译既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合理运用,可使科技名词术语更加准确,整个句子层次清晰,结构紧凑。要在语言翻译中运用逻辑思维,就需加强外语和母语语言功底的训练,扩展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透彻地理解原文和准确地表达译文,提高翻译质量和翻译效率。中日两种语言在句式上的差异,决定了逻辑思维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正确的逻辑判断可以帮助理解原文中所包含的错综复杂的逻辑关系,所以在语言翻译中必须注重逻辑思维的作用。

(三)借助词典翻译,记忆同类名词

本书中提到日语中科技名词通常都是由一些最基本单词元素构成的,最好能对这些可怜名词进行分类加强记忆。这样再遇到很多比较长的单词,就可以快速将这些基本单词分解出来并进行翻译。比如,在背诵时按行来背,比如アイウエオ、カキクケコ这样。另外像な行的五个:ナニヌネノ,背诵时将其模拟成汉字“十二又示撇”,ナ就像汉字“十”、ニ跟汉字“二”差不多、ヌ像汉字“又”,ネ就是示字旁,ノ就是一撇,按照这个方法进行背诵,这样同类名词就会记得特别牢固。此外,还可以借助相关日译词典查阅。当在翻译中遇到困难时,比如专业词不容易分开或分开后仍查不到意思,都可以使用雅虎日本搜索,将需要查询的船舶术语名词输入后进行搜索,词典中有船舶类科技术语相关的详细注解,根据注解就可以知道相关专业术语名词的具体含义。

(四)意译法的应用

意译法就是根据原文术语的意思,运用汉语的构词要素,按照汉语的构词法则,译出相应的汉语术语。对单个词来讲,意译就是直译。意译法是翻译科技术语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具有简洁、易记、见词明义的特点。意译时,一定要对原词所表达的具体事物和概念进行仔细推敲,以准确译出该词的科学涵义。适合这类译法的词有合成词和派生词。

如:ハッチ(甲板上为货物出入而设的开口,简称“舱口”)、波の中で遭遇する予想荷重(在波浪中遭遇到的语气载荷)、ホバークラフト(气垫船)、航路標識船(航标船)、甲板(甲板)、空母(航空母舰)等。运用意译法翻译科技术语时,还可分别运用增词、减词、转换等技巧。为使译名清楚,见词明义,必要时可以增补一个或一些汉字。如:ボート甲板に上がる(“甲板”可增补为“登艇甲板”)、上螺铠(“螺铨”可增补为“上螺铨”)、球状船舳(“球鼻首”增补为“球状船艏”)等。在不损害原意的前提下,为简洁易记,翻译时,可以用减少某个或某些汉字的方法对一些术语的部分词义省译。如:ブレーキ(“制动装置”可省译为“制动”)、端面(“终端表面”可省译为“端面”)、チェーンを作る(“制链器”可省译为“制链”)、羽根車(“叶轮装置”可省译为“叶轮”)、船首(“飞剪型船首”可省译为“飞剪船首”)等。也可以在日译时在词类之间进行转换,以便译出的术语明白易懂。如:ショックキラー(缓冲器)、クッション(缓冲)等。

(五)长句拆分法

日本专利中有的句子很长,表面看似很难翻译,但从句子结构和语法着手分析实际并不困难,示例如下:

1)例文:舶工業の生産過程は複雑な有機的な全体大システムであり、コンピュータ技術、情報技術の工業での広範な応用に伴い、造船業界は再び新しい技術革命を経験しており、その目標は現代の集成製造技術を通じて造船業のより高い経済効果をもたらすことであり、その主な特徴は地域主導型造船から中間製品主導型造船に向かうことである。

译文:船舶工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整体大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工业中广泛应用,造船行业正经历着又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其目标是通过现代集成制造技术带来造船业更高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的特征是由区域导向型造船走向中间产品导向型造船。

2)例文:機能ユニットは、一台(組)以上の設備または装置を中心とし、周辺関連の管路、弁部材、付属品、鉄舾部材および電気舾部材などを含む組合体が機能ユニットであり、ナセルの各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デッキに適用され、客室内および主甲板に関連する設備または装置に適用されて採用される。

译文:功能单元以含一台(组)及以上的设备或装置为中心并包含周边相关的管路、阀件、附件、铁舾件及电舾件等在内的组合体是功能单元。它适用于机舱各个平台甲板上采用,也适用于舱房内及主甲板上有关的设备或装置来采用。

这句相对较长,如果直接按照原文翻译难以表达清楚,为此需要拆分翻译。这样安排不仅表述清楚,而且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六)象形译

即象译和形译。所谓“象译”指的是根据所指事物的形状进行翻译;“形译”则根据词的形状进行翻译。此方法多用于使用字母表示其外形的科技术语的翻译。通过具体形象直接表达原义,实物性状由汉语直接显示或由日语词汇的主要因素间接显示。象形译法具体方法分为三种:象译,按照事物的形状,用表达其形象的汉语词汇来翻译,如:いかだ筏(木筏)、階段(直梯)、ディスクグラインダー(圆盘研磨盘)、フィレット溶接(平角焊缝)クランククランプ(曲柄夹板)、角線を折る(折角线)、T—bend(三通接头)等。形译,即用汉语形象相似的字来替换原语的表示事物形状的字母。如:ボール型(球型)、稜型(棱型)、クロスヘア(十字头)、円形ディスク(圆形盘)。“保留原字母不译,在该字母之后加“形”字,这一译法比前两种更为普遍”。如:u型弓型目(U型弓型眼)、uボルト(U形螺栓)、y型フィルタ(Y形过滤器)、t型フランジ(T型法兰)等。

(七)不译

日语船舶类科技名词术语中,有英文首字母缩略词所形成的专业术语,可选择不翻译。随着世界各国的交流日趋频繁,有些日语科技术语经常还未来得及找到合适的翻译,就已经原样流传开来。因此对这类术语除根据其原组成部分进行意译外,还可以不翻译,或者直接采用英文缩略词。如:J—S(连接卸扣)、船体(船体)、右舷(右舷)、A-S(末端卸扣)、母型船(母型船)、縁材、IMO(国际海事组织)、MARPOL73/78《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SMS(安全管理体系)等。这些术语之所以会原样照搬,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有些术语还没有合适的汉语术语与之对应;二是人们认为日语意译显得拖沓冗长,通过缩写翻译更简略。

三、结束语

在船舶类科技名词术语的日译中,如果译者想要翻译出高质量的译文,那么除了要掌握大量船舶类专业术语知识外,还要做到科技术语翻译的准确严谨。船舶类科技名词术语日译实际上是语义辨析、语法分析及逻辑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译者应该要综合利运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选择最恰当的翻译方法,准确、全面、科学地翻译出能被读者所接受的译文。文本介绍的几种翻译策略,只是常见的日译汉中会出现的,也是日常需要注意的问题。当然,更多的问题可能还会出现在实际翻译中,为此,需要译者付出艰辛的努力,掌握更多的翻译技巧,注重日常的科技名词术语的积累,才能做好科技名词术语日译工作。

参考文献

[1]杜薇.近代西方术语在中日翻译传播的路径及启示[J].上海翻译,2021(2).

[2]罗集广,张景华,朱棠.“西学东渐”对中日近代翻译实践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3).

[3]林银花.科技日语阅读与翻译能力的混合式教学设计——评《实用有色金属科技日语教程》[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21(04).

[4]许霄翔.锻压科技日语的翻译与交流原则技巧——评《科技日语》[J].锻压技术,2021,46(5).

[5]钱红日.科技日语语体的基本特点[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