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质量病害及处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桥梁工程质量病害及处理措施

孙元元

河南省孟津县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公路桥梁运营压力显著增大,部分现役桥梁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质量病害,承载性能显著降低,威胁行车安全,缩短使用寿命。积极开展质量病害检测,采取针对性处治措施,对提高桥梁使用性能,保证桥梁安全稳定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该文结合某桥梁实际情况,分析了桥梁病害形成原因,提出了科学有效的维修处理措施。

关键词:桥梁工程;质量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桥梁项目位于贵州省境内,为国省级公路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道路全线包含桥梁220座;其中:特大桥1座、大桥57座、中桥65座、小桥97座、总长40.992 km。公路全线按照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四车道标准布置,设计时速120 km/h,设计荷载为汽-超20、挂-120。

2 桥梁病害情况

2.1 裂缝病害

(1)K34+930、K35+990地道桥顶部开裂。

(2)K35+616桥梁0#桥台底部横向开裂。

(3)K35+116、K35+344、K35+906、K38+740、K38+923等地道桥空心板底横向开裂。

2.2 伸缩缝病害

(1)K35+318桥梁、K35+825分离式大桥伸缩缝挤死。

(2)K50+930桥梁伸缩缝局部损坏。

3 桥梁病害形式及成因

3.1 钢筋锈蚀

钢筋锈蚀是桥梁结构主要的病害形式之一。因混凝土碳化作用、环境污染、CL-侵入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使钢筋周围环境酸性增强,导致钢筋表面致密氧化膜被破坏,从而造成钢筋锈蚀。现阶段,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愈加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桥梁钢筋锈蚀。钢筋生锈后,其截面积显著增大,高达原始截面的10倍以上,对周边混凝土造成严重挤压,引发裂缝、剥离等质量病害,降低结构承载性能。同时,钢筋锈蚀后减小钢筋有效截面积,降低桥梁结构整体抗弯性能,影响结构承载能力,缩短使用寿命[1]。

3.2 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主要形成于混凝土固结阶段,由于混凝土内部水分散失速率增大,体积迅速减小,混凝土产生凝缩现象,从而引发收缩裂缝。通过对该项目所有桥梁的综合检测发现,约70%以上的桥梁收缩裂缝均是由于水分散失过快所致[2]。

3.3 温度裂缝

混凝土在热胀冷缩作用下,内部形成较大张应力,当其超出内部约束力后,便会引发结构裂缝。根据裂缝种类不同,可划分为截面上下温差裂缝、截面均匀温差裂缝、截面温差裂缝三种形式。当混凝土内部拉应力增大时,其截面裂缝受均匀温差影响,导致混凝土开裂加剧。如:温度突变时,桥梁结构伸缩缝将出现明显变化,约束桥梁变形,造成桥跨结构开裂,最终引发桥墩破坏[3]。

3.4 伸缩缝病害

伸缩缝是桥梁工程重要的结构组成部分。伸缩缝病害形式较多,主要包括伸缩缝过窄、高差、损坏、挤死失效、锚固区破损等。其中,伸缩缝过窄导致预留伸缩量不足,容易形成伸缩缝挤死现象,导致桥面产生坑槽等质量问题。伸缩缝高差主要是因桥台沉降、工艺偏差、垫石损坏等因素所致,容易形成路面沉陷,引发桥头跳车问题。伸缩缝损坏是由于桥梁运营过程中,伸缩缝出现铆钉松动、橡胶垫老化、断裂等病害,导致伸缩缝损坏。伸缩缝锚固区破损主要是由于后期浇筑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导致锚固部位形成薄弱环节,经交通荷载反复作用,使伸缩缝构件产生破坏。

4 修复处理技术

4.1 混凝土裂缝修补

4.1.1 表面封闭法

(1)混凝土裂缝修复前,应先对裂缝表面实施清理,清理范围为裂缝周边5 cm范围,确保洁净、干燥、无杂质、油污等;当裂缝面积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清理范围。

(2)清表完毕,采用电锤凿除裂缝周边松散混凝土,直至露出坚硬基面。

(3)采用铁钩将裂缝内杂质清除,并采用钢丝刷清除裂缝周边浮浆,通过高压气泵清除缝内浮尘,然后采用丙酮对裂缝位置实施清洁。

(4)裂缝清理完毕,并经干燥处理后,采用毛刷分层涂刷结构修复胶,每层涂刷应间隔3~5 min,涂刷厚度不得低于1 mm。

(5)当裂缝面积较大时,需对裂缝区域实施全面喷涂,以有效保证裂缝修复质量。

4.1.2 压力灌浆法

(1)施工流程:基底处理→设置灌浆、出浆嘴→裂缝密封处理→气密性检验→灌浆→检查验收。

(2)采用专用切割机清除裂缝两侧2~3 cm范围内的混凝土浮浆,并采用高压空气泵将缝内杂质清除干净,然后采用丙酮进行清洁处理。

(3)设置灌浆嘴:根据裂缝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灌浆嘴,缝宽较大处应少设,缝宽较小处应多设,布设间距不得超过30 cm。

(4)胶水封堵裂缝时,厚度不得小于2 mm,宽度不得小于5 cm。裂缝封堵完成,应进行严密性检测,避免产生漏气。检测方法如下:在裂缝表面均匀涂抹肥皂液,然后通过灌浆口向缝内通入空气,若无气泡产生,则表明封堵质量完好;若存在漏气现象,应重新进行密封处理[4]。

(5)根据裂缝面积大小,确定采取单孔注浆或分段注浆。注浆应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步推进。

(6)压力灌浆前,严格按照浆液性能合理确定注浆压力,以0.1~0.4 MPa为宜;注浆时,持续均匀增压,严禁压力突增、突降现象,待浆液充满缝隙,保持压力稳定。当注浆管液面不再变化时,持续稳压30 min后,停止加压,及时拆除设备,并对管道实施全面清洗[5]。

(7)待裂缝内浆液初凝后,撤除注胶设备,并采用速凝胶水封堵灌浆口,确保平整、光滑。

(8)注浆完毕,及时进行养护,直至浆体完全凝固。具体养护时间应根据温度、季节等条件综合确定,通常为24 h。灌缝料完全凝固后,需对表面实施清理,确保洁净、光滑。

4.2 混凝土表面缺陷处理施工

(1)混凝土表面缺陷处治前,应先清除混凝土表面灰尘、油污、杂质,并进行凿毛处理。

(2)若存在钢筋外露,需先清除表面铁锈,然后进行防腐处理。处理完成后在裂缝部位涂刷防锈涂料,涂刷宽度为20 cm。

(3)聚合物灰浆涂刷前2 h,需对缺陷位置实施全面清洗,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但不得存在积水。

(4)聚合物灰浆采用机械拌和,使用前,先静置5 min,并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具体时间需结合温度、湿度等条件综合确定。

(5)表面缺陷处理时,严格控制密实度,若修补厚度大于2 cm,需采用分层方式进行施工,且前、后两层时间间隔不得低于3~4 h[6]。

4.3 注浆加固施工

(1)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注浆孔位置,并采用微型钻孔设备进行钻孔,孔径为48 mm,严格控制钻孔深度和角度,确保满足要求。

(2)浆液采用水泥浆,水泥浆制备材料为P·032.5普通硅酸盐水泥,结合具体状况确定最佳配合比。根据实际需要可掺加适量的速凝剂、减水剂等材料。

(3)当存在地下水时,选用固结速度较快的注浆方法,由水位较高部位进行注浆。

(4)结合裂缝实际状况,合理确定注浆压力,以0.8~1.2 MPa为宜。

(5)根据试验数据科学确定注浆强度及注浆孔位置。

(6)注浆时严格监控桥涵沉降、变形、裂缝变化情况,并采用多孔间隔注浆法,以有效缩短浆液固结时间。

(7)当浆液由注浆管端头溢出、注浆管破裂或液面持续10~15 min内稳定不变时,立即停止注浆。

4.4 伸缩缝更换施工

(1)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对伸缩缝位置实施测量放样,沿裂缝混凝土带与桥面连接点画线,准确确定切割范围。实际切割时,严格按照放线线路进行切割,确保切面平顺,并合理控制切割深度,防止对桥梁构件造成破坏[7]。

(2)伸缩缝更换时,采用切割设备对旧伸缩缝实施锚固,严禁破坏预埋钢筋。

(3)伸缩缝拆除完毕,进行全面清洗,确保底部平整。

(4)开槽施工完成后,全面检查开槽尺寸,确保满足设计标准要求。

(5)预埋钢筋处理;先调直钢筋,并进行除锈处理,保证钢筋表面完整、洁净、无破损。若存在裂纹、断裂、扭曲等现象,需通过植筋方式进行更换。

(6)伸缩缝安装时,严格按照替换伸缩缝的长度确定具体位置,并科学控制梳齿板间距、槽口大小等指标,确保满足要求;同时,保证支架与梳齿板、不锈钢板相适应,合理调节锚固位置,避免出现错位,造成安装困难。

5 结语

综上所述,桥梁工程是交通运输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区域经济与交通发展的重任,维持桥梁安全稳定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桥梁维护保养能有效提升桥梁结构性能,提高桥梁运营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因此,桥梁结构运营过程中,应加强病害防治和养护工作。该文结合实际工程病害防治案例,制定了科学有效的维修加固方案。通过对该工程质量病害的加固处理,桥梁运营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保证了桥梁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 孙向鹏.高速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J].交通世界, 2021(29):142-143.

[2] 徐添聪.高速公路桥梁病害成因分析与维修处治措施[J].交通世界, 2021(10):130-131.

[3] 倪青.高速公路桥梁病害维修加固策略[J].四川水泥,2020(6):60.

[4] 莫峰.高速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5):61-63.

[5] 李平芳.高速公路桥梁病害成因分析与维修处治措施[J].交通世界, 2021(Z1):182-183.

[6] 朱登武.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早期病害统计分析及养护建议[J].四川水泥, 202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