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6
/ 2

水资源保护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徐超

锡林浩特市水利局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  026000

摘要: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脉与基础,城市经济发展、规模均与水有很大联系,水与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环境有必然关系,是助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决定国运,也代表城市国家安全。尤其是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其经济发展也明显受到影响。水资源在自然资源中十分重要,必须对其合理利用与规划。只有对水资源合理做好开发与利用,才有助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保护

引言

水资源即地表水、地下水,前者包括湖泊、河流等,动态水量较多,也就是地表水资源。地下水储存量是历史时期形成的动态水量过少,主要凭借地表水、降水入渗补给。城市经济的发展下,更需要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可持续利用水资源,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遵循“以人为本”,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秉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只有顺应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才能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效的和谐统一。近些年,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必须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只有遵守自然规律,立足于水资源的承载力,合理控制水资源的开发,改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造成的影响,方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我国水资源特点

1.1 人均占有量不丰富

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量在世界范围内占3/4,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均水量1/4。

1.2 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大部分分布在东南区域,少部分分布在西北区域。年平均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明显减少,导致西北与华北地区比较干旱,缺乏水资源。

1.3 水资源在年内、年际分布不均

缺乏均匀的地表径流时间,径流季节性分配中,夏季水资源多,冬季水资源少,北方的年际变化明显更大[1]

2 水资源保护策略

2.1 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不断出台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条例,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定不同水域纳污能量核定,适当限制排污总量,逐步对水资源保护协调机制进行完善,在做好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向各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上报监测结果,公布不同地区的水源地。

2.2 强化环境责任意识

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不仅应满足人们基本需求,还需规避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考虑当下利益的同时还需考虑长远利益。人类不能站在自然对立角度来思考问题,过分解读文化活动意义,不能有肆意征服自然的想法和举动,也不能对水资源问题持消极态度,而应该在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探索保护资源的策略。要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有公正的环境作为支撑,环境公正所指的即环境资源应用、保护上均呈现全部主体平等,所享的义务与权利也均等,所实施的活动影响环境以免对环境造成损害,尽力改善环境责任,针对违反环境义务的行为应适当予以处罚。为有效保护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期间,人类必须同时遵循两个准则:对人类生存有利、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利[2]。主题、目标可以遵循“尊重并爱护自然,实现人和自然的协同进化。”

2.3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

依据减排节能的总体要求,建设节水型社会,明确节水型社会任务、目标,探索类型不同的模式与有效途径。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各项活动,如:单位与社区活动。

2.4 制定突发事件预案

各级水行政主管针对突发性水污染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案,能够有序应对突发事件,科学处置,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2.5 资源消耗从“借贷式”转成“预付式”

我国在开发水资源时其状态主要是粗放式状态,通常是自单一资源过渡到综合开发。通过深入对湖泊资源的开发,长期无度对湖泊资源的利用,致使湖泊资源严重受损。另外,由于过度开发湖泊生物资源,导致生物多样性严重受到破坏。自然资源可分为再生和不再生资源,不再生资源更是说明这种资源的短缺。为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提前借贷消费的模式在环境中不可取,因为这种方式需要在破坏后对其进行修复,会出现高额的利息。所以,我们需要提前感知资源短缺可能造成的后果,做好环境保护,积极预付环境,得到环境的善待[3]

对待未来的态度与现实息息相关,一个共同体会怎样对待未来,也会更好的对待现在。人类对子孙后代的利益进行保护并对其认可,均是理性力量的展现。从历史角度我们就可以发现:如果一个社会对后代人的利益不再认可,对未来社会也丧失积极的关注力,那么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他也就无法解决,短时间就会走向崩溃。从功利角度来说,即使从人们自身利益出发,我们也应该对未来高度关注。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1 完善创新治水理论,可持续发展水利

按照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我们应全面做好规划、综合治理,实施开源节流、兴利除害、防洪抗旱,合理开发水资源,合理利用,做好配置优化,科学保护水资源,综合做好治理,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推动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

不断对治水思路进行完善和创新,统筹规划水环境恶化、洪涝灾害等问题,综合做好治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防洪体系时,以实现人水和谐为主。在治水的同时对人类活动进行规范,为水资源预留足够的出路、空间。节约水资源,实现配置的优化与保护。纠正对水资源的错误认识,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创建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区域内统一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用水利信息化实现水利现代化,使水利工作含有更好的科技成分。

3.2 增强干部群众水资源保护意识,科学管理水资源

水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剧水资源问题,长期发展必须对水资源问题高度重视,对其做好教育、宣传,帮助人民群众认识到水资源不足的缺陷,养成良好的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经济活动中避免只考虑短期利益而忽略整体利益。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改正浪费用水的恶习,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意识,通过开展诸多节水活动,建立“节水型环保卫生城市”[4]。解决水资源环境问题主抓水资源保护,充分调动全部积极因素,利用多种有效方式,切实强化水污染的防治,做好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促使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3 创建节水型防污型社会运行机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

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体制的创新与制度建设的支撑,打造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定额管理与排污总量与用人的结合,科学落实计划、定额用水,创建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创建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期间,科学调整经济结构,做好环保产业的发展,做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水环境的保护,修复生态。创建科学的水资源利用体系,使水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

3.4 增大水利投入,支持环保工程

开发利用水资源,治理保护、管理对于公共财政支持来说是主要领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强化公共财政支持力,创建比较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长期建设国债投资时应重点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利建设比重。筹集基金时扩大范围,创新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创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运行机制,对经济政策做好调整,优化投资环境,实现投资体制的多元化,共同参与多种资金,如:政府财政资金、国债资金、银行信贷资金,打造良好的投资信贷体系,保障这一体系的长期与稳定。

结语

综上所述,站在社会经济角度,从维护资源、开发使用层次上综合展开分析,保障资源的有序使用,切实提高环境承载力。深入贯彻节水型理念,在社会各方面落实可持续思想,为发展和谐社会贡献积极力量。

参考文献:

[1]江文平,袁俊.关于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2(6):0100-0103.

[2]贾琼洁.水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分析实践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2(11):0052-0054.

[3]王传兵.水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研究[J].区域治理,2021(23):157-158.

[4]杜亮.浅谈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1(3):0050-0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