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及提升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9
/ 3

国内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及提升路径

王立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北京 100859

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归纳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的研究意义和构成要素,对国内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发展的困境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路径。这一研究领域有助于深化对媒体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为媒体传播和国际交流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提升路径

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媒体行业面临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主流媒体需要通过提升国际传播力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更广泛的影响力[1]。研究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及其提升路径是现代传媒学领域的关键课题之一。在理解媒体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效果,并探索提升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竞争力和地位的途径。

一、研究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的意义

影响国家形象和国际关系

主流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对于塑造国家和地区的形象、价值观和利益表达起到关键作用[2]。全球化、媒体竞争、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的追求、数字化媒体和新技术的兴起,以及跨文化沟通和诚信度的需求。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承担着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角色。

推动文化交流与认知多元化

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有力地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研究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有助于加深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促进多元文化的认知与尊重,减少文化冲突与误解。

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通过研究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可以发现提升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路径和策略,增强国际话语权。

促进媒体发展和创新

研究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不仅需要关注媒体的现状和问题,还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模式。这有助于推动媒体行业的变革和发展,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

引导媒体责任和诚信度

研究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可以引导媒体关注公共利益、坚守道德伦理,提高媒体的责任感和诚信度。这有助于建立健康、可靠的媒体环境,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二、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的构成要素

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主流媒体应该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和可信度,能够获得受众的信任和支持。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首先要建立在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上[3]。媒体机构需要建立公正、客观、准确的新闻报道标准,对重要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和报道,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和证据,以获得读者和观众的信任。

媒体的影响力和声誉

主流媒体应该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能够对国际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还与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和声誉密切相关。具有广泛读者群体和良好口碑的媒体更容易吸引国际关注和接受度,其报道和观点往往能够引起广泛讨论和反响。

跨国媒体集团的全球布局

主流媒体应该具备国际合作的能力,能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合作,共同推动国际传播的发展。跨国媒体集团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分支机构、频道、网站等形式,扩大了自己的传播网络,增强了国际传播力。这些媒体集团拥有全球化的资源和报道能力,能够及时、全面地报道国际新闻,进而影响国际舆论的形成。

多语种和多媒体传播能力

主流媒体应该具备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广泛地传递信息,以影响和引导国际舆论。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还取决于其具备的多语种和多媒体传播能力。通过提供多语种的新闻报道、翻译服务和定制化的内容,媒体能够更好地进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满足读者和观众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通过整合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媒体能够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传达信息,提升传播效果。

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的运用

主流媒体应该具备创新意识,能够不断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和渠道,拓展国际传播的空间和渠道。随着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主流媒体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账号、推送新闻、与读者互动等方式,扩大了自己的国际传播范围[4]。通过社交媒体的分享和转发,新闻报道能够更快速地传播到全球各地,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三、国内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力方面存在的困境

)自主媒体平台之间的传播协作困境

1.竞争和独立性

每个自主媒体平台都追求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独立性。在某些情况下,不同平台可能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它们可能不愿意与竞争对手合作,以避免损害自身的利益和独立形象。

2.言论自由和观点差异

自主媒体平台通常代表不同的观点和利益。这可能导致平台之间存在观点差异和意识形态冲突,使得协作变得困难。平台可能担心与其他平台合作会受到观点折衷、言论自由受限等问题。

3.数据和隐私问题

自主平台可能面临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平台之间进行协作可能需要共享用户数据或敏感信息,这涉及到隐私和安全问题,使得平台在进行合作时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语言障碍

文化差异

中国的主流媒体大多以中文为主要语言进行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相较于使用英语等全球通用语言的国际媒体,语言障碍使得中国主流媒体的报道无法直接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同时,由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在价值观、社会制度、历史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媒体的报道在跨文化传播中可能遭遇理解和接受的障碍。

国际话语体系的不平衡

国际话语体系的不平衡是指在国际关系中,一些国家或地区的话语权、影响力和参与程度相对较强,而其他国家或地区相对较弱,导致全球舆论和决策过程中存在着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现象[5]。在国际传播中,各个国家的媒体都会争夺话语权,希望自己的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然而,国内主流媒体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媒体来说在舆论引导力、资源投入和国际影响力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这导致了在国际传播中话语体系的不平衡,使得难以主导议程设置。在国际事务和重大议题上,中国的主流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相对较低。

四、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的提升路径

加强自主媒体平台的合作协同

1.共同利益的识别和强调

平台之间可以识别和强调彼此的共同利益,明确合作的价值和目标。通过共同利益的理解和强调,促进协作合作的动力。加强与国际媒体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合作报道、资源共享等方式,拓宽国际传播的渠道和影响力。

2.合作议题的选择

选择符合各方利益的合作议题,并确定明确的合作范围和目标。通过选择合适的合作议题,平台之间可以在特定领域进行协作,减少可能引发冲突的问题。关注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积极参与国际话语权的争夺,通过深入报道和多样化视角吸引国际关注。

3.数据与资源共享

平台可以考虑共享数据和资源,以提高报道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共享可以是双向的,允许平台之间交流信息并相互补充,同时尊重各自的独立性。推动技术创新,积极开发和利用新的传播技术和平台,提高媒体的信息传播效率和效果。

3.标准与伦理规范

建立共同的标准和伦理规范,以保持媒体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平台之间可以制定公正、客观、透明的报道原则,并遵循职业道德准则,从而增强合作关系的可信度和稳定性。

加强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沟通

培养更多具备良好外语水平和跨文化沟通技巧的媒体从业人员,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国际受众进行交流和理解。同时,加强对外语新闻报道和翻译的支持,提供多语种的媒体产品,以满足不同国际受众的需求。主流媒体应根据国际受众的需求和背景,定期制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报道计划,强调独家信息、深度分析和质量内容的创作。增加跨文化团队和专业人员,确保报道和内容在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适应性。加强对国际受众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了解,创作和提供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内容。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像、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现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有吸引力的内容,鼓励用户互动和分享,增加影响力和扩散效应。

建立国际传播战略

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的声音,制定并实施一揽子的国际传播战略,明确目标受众,确定重点领域和关键信息,制定相应的策略和举措。同时,配合外交、文化等政策,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提升国家整体形象和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媒体进行广泛合作和交流,通过合作报道、资源共享等方式扩大国际传播的影响力。建立国际媒体合作机制,开展联合刊载、共同项目等活动,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媒体交流与合作。

提高报道质量和可信度

媒体应注重客观、公正、真实和全面的新闻报道,加强事实核查,避免错误和偏见。建立有效的编辑审核机制和媒体监督体系,增强媒体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1.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媒体从业人员应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如客观中立、实事求是、真实准确、敬业负责等原则。报道应该基于事实,避免夸大和歪曲事实,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判断能力。

2.多元化信息源

为了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媒体应该获取来自多个信息源的消息,并进行核实和验证。避免依赖单一渠道或个别消息来源,以免受到信息偏见或误导。为更好地与全球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主流媒体平台可以提供多语言服务。通过提供多种语言的内容和界面,使用户能够更便捷地获取信息,并参与到国际社群中。

3.提供证据和数据支持

报道中应该提供充足的证据和数据支持,尽可能提供可查证的来源和证明材料。这样能够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并使读者或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所传递的信息。

4.增加审查和编辑环节

媒体机构应该设立严格的审查和编辑环节,确保报道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编辑人员应该对报道进行审核和修订,排除可能存在的错误和偏见。

5.强化记者培训和教育

媒体机构应该加强对记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新闻判断能力。记者应该具备扎实的新闻素养、良好的调查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以便更好地采集、整理和报道信息。加强对记者和编辑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加强国际记者团队和新闻资源的建设,提供更广泛、多样化的报道内容。鼓励媒体机构与国际主流媒体进行合作交流,借鉴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改进报道方式和语言表达,融入更多国际元素。

6.加强与读者或观众的互动和沟通

媒体应该与读者或观众建立更加广泛和密切的互动和沟通渠道,接受他们的反馈和意见。及时纠正错误和不准确的报道,同时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解释报道背后的原因和决策过程。鼓励用户参与和互动,如评论、转发、讨论等。通过设立用户互动区域或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激发用户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形成一个积极互动的国际社群生态。

五、总结

综上,提升中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需要全方位的努力和策略。中国主流媒体要提升国际传播力,需要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缺乏国际话语权以及技术和平台限制等困境。通过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应对挑战,中国主流媒体有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朱小妮,徐乃瑞.智媒时代新型主流媒体的身份认同:逻辑、困境与策略[J].中国编辑,2023(05):23-27.

[2]周凡.从社会动员到媒介动员——国内外媒介动员理论研究述评[J].东南传播,2021(02):88-91.

[3]沈正赋.论新闻舆论“四力”发展的动力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01):9-18.

[4]龙丹凤.社交媒体外宣账号的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08):42-44.

[5]胡小恒,王让新.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必要性及其实践路径[J].毛泽东思想研究,2022,39(03):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