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备战打仗,持续提升水中兵器装备技术保障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聚焦备战打仗,持续提升水中兵器装备技术保障工作

杨立健,代笠

(海军装备部)

摘 要:论述了水中兵器装备技术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当前形势下要高度重视,从思想上重视装备技术保障工作这个关键。探讨了强化组织,从体系上建立保障长效机制的办法。积极探索了从模式上提高保障工作实效的做法。

关键词:水中兵器;装备技术保障;长效机制

1高度重视,从思想上重视保障这个关键

深刻领会做好装备技术保障工作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意义,对促进使用部队在短时间内掌握新型水中兵器,形成战斗力并长期保持,持续改进水中兵器装备性能质量都有着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现代战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保持和恢复战斗力的竞赛。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军参战的1700多辆坦克出现大量损伤,在戈兰高地,以军第7旅的100辆坦克经过战争的前三天,实际剩余作战数量不足20辆;在西奈,参战的290辆坦克有2/3被毁。但以军凭借良好的战场技术保障机构,10天内就修理坦克2000辆次,有720辆损坏坦克重新恢复了战斗力,其中还有300多辆为以军缴获的阿方坦克,损坏坦克的修复率高达86%。战后分析认为,以军之所以可以高效开展技术保障工作,主要是,高度重视,各级军事主官亲自抓战场技术保障;组织严密,储备大量维修器材及置换件,确保以最高效的换件修理完成前线装备修复;体系完备,军企联动,确保部队打到哪里,维修力量就跟到哪里。以军的成功经验,揭示了战争中技术保障的特殊重要性。

有鉴于此,作为军代表,我们应该始终聚焦备战打仗,提高认识、主动作为,把技术保障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抓紧抓好。

2强化组织,从体系上建立保障长效机制

技术保障工作涉及范围广、涵盖内容多,贯穿武器装备全寿命管理各个周期,必须以系统的的思维建立体系,确保技术保障工作有的放矢、规范高效。

(一)源头抓好。长期以来水中兵器三化七性设计受重视程度不够、一线部队参与度不高、试验验证试验不充分、设计专业性强等诸多原因,普遍存在设计水平不高的情况,特别是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等方面更为突出。为此军代表抓住技术保障工作源头,重点就是要强化工程研制阶段三化七性设计,一是要督促承研单位提高思想认识,组织工作培训,强制落实相关标准及合同要求;二是监督承研单位积极吸纳一线部队、修理厂等使用单位全面参与型号设计全过程,确保设计方案更加贴合实际使用。三是要监督承研单位加大试验验证力度,确保问题隐患从源头及时排除,未来技术保障更加高效。

(二)完善机制。新形势下,部队技术保障工作机动性更强,频率更高,技术更密,范围更广,为此,军代表应该敢于担当,主动靠前,监督承研承制单位完善机制体制,为部队战斗力生成和保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方面要完善技术保障规章制度。监督承研承制单位明确技术保障的组织框架、工作界面、职责分工,详细制定装备临抢修,重大演训活动技术支援保障,部队培训,器材筹措,部队走访以及装备信息沟通等技术保障方案。另一方面建立精干的技术保障队伍。军代表室应针对每一型装备的技术保障特点和需求,监督承制单位抽调骨干力量、技术专家建立队伍并保持动态可控,帮助部队完成重大任务和紧急情况下的装备维修任务,解决部队装备维修中的重、难点技术问题。   

(三)狠抓归零。军代表应监督承制单位快速高效完成部队反映问题的调研、整改,严格故障技术归零,以“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细处实处;用故障管理归零强化责任落实到人,必要时及时采取约谈、上报等方式强力问责督办,并充分利用两评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倒逼承制单位提升问题整改效率和服务质量水平。

3积极探索,从模式上提高保障工作实效

新时期,随着装备实战化运用理念日趋深入,水中兵器技术保障体制、方式、方法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军代表应紧盯装备保障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在总结前期装备保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以实战化为核心的水中兵器保障工作的新模式,以提升保障工作实效,更好地满足实战化保障需求。

(一)“保姆式”向“牵引式”转变。过去,军代表在部队演训保障中,全面参与演练方案制定、产品技术准备、预先训练、数据分析与总结,战雷技术准备过程尤其重视,为了杜绝人为操作错误的发生,确保零差错,采用“双岗制”全程保驾,军代表作为监督岗,细到产品段调、总装总调的每一个参数都严格把关。如今,随着部队对装备的进一步熟悉掌握,技术准备能力逐步提升,过去“保姆式”的保障模式已与新形势不相适应,应形成“牵引式”的保障模式:

军代表应发挥主导作用,坚持面向产品、问题导向、风险导向。演练方案制定阶段,深入了解保障任务的战术背景、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难点,把影响演练成败的各种因素讲清楚,把应急保障措施和预案说明白;实施阶段,高度关注质量问题的处理,督促承制单位提供技术支援,确保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处理,并得到部队的认可;数据分析与总结阶段,针对部队反馈的装备及使用过程的问题,组织型号队伍开展分析研究,从装备性能、战备状态、作战效能等方面进行答复,向研制生产单位提出明确的装备改进意见,并督促研制生产单位及时加以解决,以更好满足部队实战化作战使用需求。

(二)“被动服务”向“主动保障”转变。军代表应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承制单位转变技术保障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保障。

一要建立定期走访制度。通过定期组织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到部队进行调研, 深入了解武器装备在实际使用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全面了解部队装备使用维护情况,听取部队官兵使用和改进意见,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

二要探索建立远程支援保障方式,运用信息手段,将现场遇到的问题实时传输给后方的技术保障专家,协助现场对装备的技术状况行评估和抢修,实现一个技术专家对多个方向装备的保障,解决技术专家数量有限,难以统筹保障力量的问题。

三要建立保障信息渠道。军代表应在部队和承制单位之间建立实用、畅通、高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军代表要加强与部队的沟通、交流,做到出现问题反应迅速、处理及时、不留隐患。通过对装备使用与维护信息进行分析,动态调整维修计划,使装备的修理范围与周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同时,要针对装备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组织开展质量技术攻关,进一步提高装备质量。通过维修数据的长期积累和分析,还可以为新型武器装备的维修性、保障性设计提供依据。

四要加强对部队人员的培训,注重培训效果。装备是供人来使用的,无论多么先进、可靠的装备,没有人去操纵,就是一堆废铁,因此,加强对使用部队的培训,是保证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必要环节。培训工作的关键是要让部队人员正确掌握装备使用、维护和保障方法,根据部队人员变换的需要持续进行。

(三)“粗放保障”向“精确保障”转变。“满足需要”和“花费最少”是衡量装备保障是否有效的两个基本标准。在水中兵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备品备件、消耗品等保障物资,在这方面,目前存在备件清单不实用、各战区保障方向重复订购、有寿件未能及时使用等问题,而实际使用中消耗多、时间紧等特点对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军代表应组织承制单位建立快速高效的物资保障体系,实现从“以防万一”的粗放型保障向“量体裁衣”的精确型保障转变。军代表应与承制单位一道,配合部队机关和器材保障部门建立维修备用器材信息联络渠道,研究在维修过程中器材需求和供应的特点和规律,统筹考虑平时和战时需求。通过对平时使用、维修中装备故障情况、备件更换情况的统计,利用科学的统计技术,改变以往简单地按百分比来计算数量的方法,合理安排维修器材、备件的生产、储备,以充分发挥维修备件保障能力,提高保障经济效益。考虑“社会化”保障模式。以承制单位为依托建立器材保障库,采取“极速投送”模式实施保障,即在需要时,及时地把各种保障物资直接投送到目的地,而不需要事先储备大量的器材物资。

4结束语

新形势下,为满足海军多样化作战的诸多需求,水中兵器从型号、技术、性能等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部队实战化训练进一步走深走实,对水中兵器的技术保障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解决水中兵器技术保障工作中的新矛盾、新问题,落实好装备采购体系改革后军代表的新使命、新职责,军代表应当以确保技术保障工作服务备战为主要职责,使得装备技术保障工作更加高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