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病害相关因素及施工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病害相关因素及施工对策

赵健康

511102198610284617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1混凝土路面较为常见的病害

1.1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

1.2混凝土路面产生接缝碎裂

1.3混凝土面产生起砂碎裂

1.4混凝土面产生起拱裂缝

2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的因素

2.1路基施工的控制因素问题

2.2施工设计的控制因素问题

2.3施工技术的控制因素问题

2.4施工养护的控制因素问题

4混凝土路面病害控制的技术

4.1裂缝的控制

4.2接缝的控制

4.3起砂的控制

4.4胀缝的控制

5总结

参考文献

摘要: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部分病害问题发生的机率较大,对道路的危害较大。这类病害产生的因素与路基处理、施工设计、技术应用、养护处理不当有关,带来了裂缝产生、接缝碎裂、路面起砂、路面拱胀的问题。现分析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病害相关因素及施工对策。

关键词:市政施工;道路施工;混凝土;病害

引言

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会出现一些病害问题,这些病害问题发生的机率较大,对道路的危害较大,在施工时,单位必须了解路面病害产生的因素,并通过优化施工技术控制这些因素,提高施工质量。

1混凝土路面较为常见的病害

1.1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

混凝土露面产生裂缝的呈现方法为路面开始出现龟裂,裂纹可能是横向的,也可能是纵向的,这些裂缝深浅不一。虽然这些裂纹不没有深至让路面碎裂,但是裂缝已经让路面出现负荷能力改变的问题。路面裂缝呈现的原因为:第一,路面出现的干呈拉应力超过了设计的预测,出现了路面病害;第二,路面混凝土水分不足,出现了干裂的问题;第三,裂缝问题让水泥和骨料不能结合,路面抗负荷能力发生改变。当混凝土路面发生裂缝问题时,如果没有做好处理,裂缝就会变叁,或者引发其它的路害问题。

1.2混凝土路面产生接缝碎裂

接缝碎裂是对混凝土路面影响最大的病害,一旦发生接缝碎裂,路面便会陆续出现更多的路害问题。接缝碎裂的病害呈现的原因为:第一,混凝土道路施工时未作好接缝处理,比如在施工中未做好排水处理,让道路积水排到接缝中,积水对道路产生侵蚀的作用,当道路在使用时,受到侵蚀的接缝最先出现了质量问题。第二,道路未做好负荷的计算,道路在使用时出现了各种位移问题,一旦道路路面材发生位移,最先受到损害的就是接缝处,从而出现了接缝碎裂;第三,道路施工时出现养护不当,并且因为养护不当产生的问题是从接缝开始,所以道路在使用时最先发生了接缝碎裂。

1.3混凝土面产生起砂碎裂

混凝土产生的起缝碎裂是指混凝土道路在使用时由表至里产生了层次,表层次产生破裂,并裸露出起砂状的里层。起砂碎裂的病害呈现的原因为:第一,混凝土的配比不正确,让混凝土材料产生了层次感,部分层次已经砂化;第二,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正确,让材料在施工中出现了泌水的问题,这样的材料已经存在潜在起砂的问题,在使用中,因为泌了水的路面抗负荷能力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所以表层发生碎裂,露出混凝土的起砂层;第三,在施工中,未能依标准让水泥散干,于是在使用时混凝土材料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发生分层起砂的质量问题;第四,饰面时间不足或次数不够,道路材料出现了质量的问题。

1.4混凝土面产生起拱裂缝

混凝土产生的起拱碎裂是指混凝土道路在使用时发生热胀冷缩差异的问题。表层的混凝土材料与里层混凝土材料发生了物理性开裂,表层发生起拱的物理更象,当混凝土道路起拱时,意味着独层不能和里面共同承担负荷,一旦发生负荷过大的问题,那么马上发生拱层碎裂的问题。混凝土路面产生拱胀病害呈现的原因为:第一,材料的配置不当,导致表里两层物理性状不一;第二,施工中未做好热裂冷缩的控制,导致表里两层的热胀冷缩性能不一。

2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的因素

2.1路基施工的控制因素问题

部分道路施工地段存在软弱地基,这些软弱地基含水量大、抗负荷能力不足,当道路投入使用时极易发生各种问题。比如因为软弱地基问题造成道路下沉或塌方的问题、软弱地基含水量大,水分积在接缝处的问题、抗负荷能力不足,让混凝土材料独自承担负荷发生裂缝的问题等。如果在施工以前没有处理好软弱地基,道路在使用时必定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

2.2施工设计的控制因素问题

施工设计的控制问题通常表现防水排水的问题上。在施工时,如果未做好防水或排水的设计,那么水分就不能够充分的排出,这些水分未来会对混凝土材料造成影响。特别是在施工中,混凝土材料浇筑时产生的水分如果未曾排出,它们就会侵蚀混凝土材料,比如水分积蓄在接缝中,产生唧泥,它们就会对混凝土路面砼产生侵蚀作用。

2.3施工技术的控制因素问题

道路施工中,如果未依照标准施工,便会出现施工技术不当产生质量隐患。比如道路施工要求施工具有连贯性,假如在施工时,没有即时切缝,那么切缝时,会会对混凝土材料的物理性能产生影响,从而产生断缝。或者单位在配置混凝土材料时,配料不够准确,混凝土材料强度偏低,当路面承担了较大的负荷时,立即出现了裂缝等质量问题;施工时如果未做好基层高层处理,从而引发基层下刨问题,也易发生断缝。

2.4施工养护的控制因素问题

施工成果在养护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成品的保护工作,混凝土材料便易产生各种质量问题。比如混凝土材料易出现离析问题、干缩问题、拉伸力产生的裂缝问题等。当时这些问题可能不明显,在投入使用后,当道路的负荷力不足时,质量问题便会成为病害问题。

3混凝土路面病害控制的原理

混凝土路面病害控制的原理如下:第一,在施工以前必须做好地基处理的工作,这是减少病害问题产生的基础。第二,施工时必须做好环境处理工作,比如要做好基层的清洁工作,不要在出现较为极端的天气下施工,避免环境因素影响施工技术的应用,出现质量隐患。第三,在施工时,控制好每个工艺的技术应用,避免出现施工质量的隐患。第四,施工完成后,全面做好养护工作,避免道路在投入使用以前就出现质量的隐患。只有结合这四项原理开始应用混凝土路面病害控制的技术定向的控制现有的病害,才能做好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

4混凝土路面病害控制的技术

4.1裂缝的控制

混凝土材料如果发生刚性不足、延性不足的问题,就会出现裂缝的问题。在开展施工以前,就必须结合道路抗负荷的能力,做好施工材料的优化工作。在施工中,可以尝试减少混凝土用水量,增加外加剂来加强水泥的粘接力,提高水泥的性能。水泥本身的性能也会影响材料的刚性与延性,在施工中可以选择水化热系数较低的水泥,这种水泥不易发生肿胀,也不易出现热胀冷缩系数过大的问题。在施工中,如果发生接缝处理不当,也会引起混凝土材料刚性无法达到施工要求的问题,施工时,单位必须加强施工的连贯性,依设计要求处理接缝。在施工完成后,必须做好养护工作,避免道路受到外在压力、温度、施工的影响。养护的方法为在养护期间设好路障,在道路上覆盖簿簿的土层,做好酒水等湿润的工作,覆盖好土工布。施工人员必须每日做好养护工作,如果出现极端的环境,还要增加养护的次数。

4.2接缝的控制

首先,在施工以前就必须全面做好排水措施,避免施工产生的水分无法排除,给后续施工带来影响。其次,要做好综合的施工处理工作,比如接近桥梁处或其它固定构筑物的位置,有时可能会出现胀缝质量的问题,这些特殊的地段可以尽可能少设置胀缝,或者不设置胀缝。要依设计要求科学的设计胀缝的宽度与深度,施工前做好胀缝的深度清理作业。再次,如果胀缝线使用耐热系数不高的纯沥青,有可能会因为胀缝的热胀冷缩性能不足,从而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施工时可以考虑优化沥青设计,优化沥青的耐热系数。最后,要优化胀缝的设计,比如纵向缝可以考虑应用平缝加拉杆的设计,避免混凝土材料受到不良的影响。

4.3起砂的控制

起砂的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施工时要优化模板支设的稳固设计与接头的设计,避免混凝土材料时就出现质量问题。第二,科学的设置混凝土材料,避免材料本身易起砂。第三,依照设计控制面板施工质量,避免面板施工发生质量隐患造成起砂。

4.4胀缝的控制

在得意洋洋宾设置好接缝设计以后,在施工中就要做好胀缝封缝处理及胀缝贯通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工作,这是决定混凝土材料是不是容易出现起拱的重要施工环节。在胀缝处要设置传力杆,了解胀缝承担的各种力量。在施工中,科学的分析传力杆数据,设计接缝处材料的使用。要使用耐热、耐寒性能好的沥青作为填料,避免接缝填料处理不适当,给混凝土材料带来影响。

5总结

当前市政道路经常出现病害,这类病害产生的因素与路基处理、施工设计、技术应用、养护处理不当有关,带来了裂缝产生、接缝碎裂、路面起砂、路面拱胀的问题。在施工时,要分析病害问题处理的机理,做好施工的管理,然后定向优化施工技术,减少最为常见的施工病害问题。

参考文献:

[1]洪锦祥,缪昌文,刘加平,万赟.  冻融损伤混凝土力学性能衰减规律[J]. 建筑材料学报. 2012(02)

[2]李晓群,曾江洪,徐仲平.  基于病害发展演化机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研究[J]. 华东公路. 2010(02)

[3]乔克雄.  基于损伤力学原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疲劳损伤机理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0(03)

[4]徐世烺,赵艳华.  混凝土裂缝扩展的断裂过程准则与解析[J]. 工程力学. 2008(S2)

[5]吴超凡,台电仓,饶中.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发展过程研究[J]. 公路交通技术.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