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研究

彭兴武

520203199710046250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实现“双碳”目标应当在能源供给、能源消费、人工固碳上共同发力,在居民生活、交通等领域,尽量用电能、氢能等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少CO2、SO2、NO2等空气污染物排放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或能源供应系统”,从而达到减碳、固碳的目的。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电池;绿色转型;商贸流通

引言

随着绿色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环保标准化建设,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光伏发电、风电、新能源汽车、建筑、工业等领域节能环保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强环境监测,逐步替代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在提高民生福祉的同时,推动碳排放全球化治理进程。

1主要问题

1.1矿产原材料供应问题显著

新能源动力电池核心部件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及电池隔膜。其中,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使用到碳酸锂、磷酸锂等锂盐原材料。我国是全球锂资源消耗量最大的国家,虽然国内锂资源储量大,但限于开采提纯工艺,锂资源大多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65%。澳大利亚作为全球锂资源开采的头部国家和中国锂资源主要来源地,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澳关系处于僵局,锂资源供应安全受到威胁,我国政府已将邻域相关资源划入国家战略储备。三元锂电池正极用到的镍、钴资源供应同样备受行业关注,两种矿产资源在国内的储量稀有,主要来源于进口,外贸依存度高达85%以上。

1.2矿产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

锂、镍、钴等矿产资源供应成本具有高度不可控性。2021~2022年间,新能源动力电池核心部件材料价格受到锂、镍、钴、磷等化工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巨大。据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数据及工信部数据显示: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锂镍钴正极)平均价格上涨108.9%;三元锂电池电解液平均价格上涨146.2%;电解镍、电解钴现货均价同比上涨25.6%、40.1%;碳酸锂、氢氧化锂现货均价同比上涨177%、117%;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平均上涨182.5%,磷酸铁锂电池电解液平均上涨190.2%。

1.3新动力电池技术问题待攻坚

新能源车长期存在的销售痛点之一是续航里程数,动力电池的成本和能量密度是新能源车厂商长期衡量的两个要素,中低端车型续航里程可达320km以上,高端车型续航里程可达600km以上,二者装载的动力电池区别在于电池能量密度不同,但后者成本是前者成本的2倍,保时捷、特斯拉、沃尔沃等高端新能源整车售价为中低端新能源车型售价2倍以上,市场份额有限。目前动力电池产业还难以满足消费者既要续航里程高又要价格实惠的要求,中低端动力电池技术仍应当持续攻关,性能有待逐步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有关动力电池自燃的安全事故频发,2020年工信部对动力电池安全性能做出要求,特别提出了“电池发生热安全事故后,需保证5分钟逃生时间”的相关要求。

2行业发展现状

2.1矿产原材料供应问题显著

新能源动力电池核心部件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及电池隔膜。其中,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使用到碳酸锂、磷酸锂等锂盐原材料。我国是全球锂资源消耗量最大的国家,虽然国内锂资源储量大,但限于开采提纯工艺,锂资源大多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65%。澳大利亚作为全球锂资源开采的头部国家和中国锂资源主要来源地,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澳关系处于僵局,锂资源供应安全受到威胁,我国政府已将邻域相关资源划入国家战略储备。

2.2新能源电池企业层面

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整体呈现出集中度高,宁德时代一家独大的局面。宁德时代同时发展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产业,并布局交通运输、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2017~2021年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五年排名全球第一,2021年动力电池国内装机量达到80.51GWh,约占总业务量的90%,占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占全球市场份额达到32.6%,同比提升8%。技术方面,宁德时代一方面研究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无钴化技术;另一方面布局钠离子电池,开辟新能源电池新路径。资源方面,宁德时代投资印度尼西亚镍铁生产项目,保障三元锂电池镍资源原材料供应。

2.3双碳”目标政策层面

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出财政补贴政策;实行“双积分制”政策;北京、上海、海南等地发布的地方试点禁售燃油车政策等加速了国内汽车市场格局从传统燃油车向以新能源车主导局面的转变,促进了企业对新能源车载电池积极布局、产业技术创新及市场接受度的不断提高。但国家补贴主要作用于保障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和新能源车市场推广,随着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企业格局基本稳定,市场逐渐由政府强制调控转向供需主动调控,对于新能源车产业的直接政策扶持不断退却。财政部提出2022年的补贴标准将较上年降低30%,并于2023年彻底取消补贴,新能源电池市场环境短期内将面临严峻挑战。

3.发展对策

3.1以协同为方向,优化提升“产业链”

系统梳理分析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现状,绘制产业链、企业分布、核心技术、市场分布等图谱,指引各地认清优劣势、明确着力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新能源电池产业耦合发展水平。聚焦制约新能源电池产业成长壮大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指导链上企业谋划实施补短板项目,实现配套协作、集群发展,有序推进整体产业链过剩环节的组合优化、薄弱环节的扶持壮大、缺失环节的补齐再造。

3.2以需求为牵引,深培厚植“创新链”

编制新能源电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创新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实施上下游企业协同攻关专项行动,驱动新能源电池产业能级跃升。研究出台激励措施,更好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支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各类研发活动,加大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和产业链的发展韧性。针对新能源电池产业共性需求和企业个性需要,构建多层次产业创新体系。指导各地建立完善产业对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融合贯通起来,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的有机衔接,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创新生态、产业生态,让更多的科研成果高效落地转化。

3.3以循环为目标,联接畅通“供应链”

建立完善新能源电池产品质量、环保、能效、安全等技术指标,协调畅通原材料、辅材等安全供应渠道,指导各地打通城市群、都市圈等产业、交通、物流连接通道,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区域供应链与空间战略相匹配,提升供应链的安全可控能力。引导新能源电池产业上下游企业加强对接交流,鼓励上游材料及设备、中游电池制造及系统集成安装、下游终端应用等企业深度合作,通过签订长单、技术合作、产业联盟等方式建立常态长效供应机制,真正把供应链转化为“共赢链”。

结语

综上,“双碳”目标背景给我国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从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政策等层面,结合现阶段市场发展状况,发现在新能源电池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导致价格激增、技术硬件需求提升等挑战,提出废旧电池冶炼回收、钠离子电池研制、STP市场营销策略、ESG环境社会治理等解决措施,助力新能源电池行业绿色转型。

参考文献

[1]刘仁厚,丁明磊,王书华.国际净零排放路线及其对中国双碳战略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22(01).

[2]郝皓,陶世鹏.绿色低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22(05).

[3]李政,张东杰,潘玲颖,李天枭,高俊伟.“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路径及建议[J].动力工程学报,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