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

赵鲁 张月苓 王芮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委党校  山东省  泰安市271500

摘要:文化传承和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各种文化元素在不断交流、融合和碰撞中产生了新的变化和发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保持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同时又能够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革,成为一个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创新

1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传承和创新之间并非互相冲突的关系,事实上,文化传承和创新是相互促进、共存共荣的关系。在传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保存文化遗产和传统价值观念,也需要对其进行有机更新、完善和丰富。从创新的角度看,创新的源泉往往来自历史传承中的某些元素,而这些元素经过创新后又成了新的文化创造。

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与统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在多个维度上加以分析。从矛盾的角度来看,传承与创新似乎处于对立的两端:传承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保持和延续,而创新则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突破和更新。然而,从统一的角度来看,传承与创新实际上是相互依存的。传承为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借鉴和灵感,同时,创新也为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有其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等多种维度。这些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道德基石。在传承过程中,我们应当尊重和保留这些价值,尽量避免传统文化的断裂和失真。同时,传承也不应该僵化为对过去的盲目崇拜,而应该是对传统文化价值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在创新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创新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使之与时俱进。同时,我们也要警惕过度追求创新而忽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导致文化的异化和失真。实际上,传承与创新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在传承中,我们可以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为创新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同时,创新为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传统文化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尊重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敢于突破和超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以保证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始终保持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总之,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把握好矛盾与统一的关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同时积极探索适应现代社会的创新路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现代文明做出贡献。

2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路径

2.1致力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

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导这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指南针,而中国儒家文化是在中华民族近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所沉淀下来的底蕴,丰富的普世主义价值也蕴涵在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施创新性转化工作的进程中,也要跟上新时代蓬勃发展的脚步,着力于挖掘并整合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前提下为创新性的转化工作奠定基石,并将二者协同推进下去,既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也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良好的发展。

也许是由于过去文化与现在的话语之间会形成一定程度的互动,从而产生了相应的文化继承性,但并非所有过去的文化都对当下的现实情况有进步作用,也并非所有的历史关键词都要与古代的文化理念一一对应。随着时间的变迁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也会产生巨大的不同。在古代与现代,我们的表达方式、用词以及语境都完全不同,所以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要积极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齐,但并不代表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去简单定义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内容,更非要让它们全部为今人所用。

这里介绍的都是传统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意义,希望透过人们对文化传统底蕴的深入理解以及与现代文明之间的衔接,建立一个可以推动我国文化核心价值观全面构建的,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力量支撑,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的理论研究,让人们切实地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古今变化。

2.2 融入生活,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活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医、木版印刷、刺绣和书法是其中的精华,已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随著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很多人都觉得它是陌生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时,缺乏相应的内容与方法。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效避免它生于民间,死于庙堂,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对它的传承与发展。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把它贯穿到国民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使它在每一个领域都能得到充分的继承与发展。注重国民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民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让国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与家庭必须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的方方面面,把它推进教科书、教室、校园的各个角落,引导青少年自觉地学习、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当起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责任。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传承至今,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却因远离现代生活,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并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服饰、饮食、技艺、音乐等,使之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使之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之发挥出更好、更幸福、更和谐的社会所应有的作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新时代,党中央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与弘扬不可或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既能使亿万农民获得更加深刻的精神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又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近代化。

2.3增强大众文化传承使命感,夯实文化自信精神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使命感指的是大众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文化传承中的角色和应当承担的任务,主动进行文化传承的意识和信念。尤其是青年群体,应该有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为此,应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使其自觉承担起传承文化的责任、做好文化传承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可通过使其观赏古典建筑、开展交流学习活动等形式,提升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使命感。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各民族文化各有千秋,不应区别对待,应该倡导大学生对全国各民族文化一视同仁,使其主动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结语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这既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也是每一个中华人民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它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努力把新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张升,杨国庆,栗时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J].人才资源开发,2020(23):44-47.

[2]李新潮,范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述评与展望[J].文化软实力,2020,5(03):74-82.

[3]黄意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面临的障碍及破解路径[J].重庆社会科学,2020(05):1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