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王蕊婷   赵颖辉   刘小雪

西安市第五医院 心血管一病区   710082 

【摘要】探讨心内科护理中,采用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就诊的患者56例,采用配偶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护理中引入细节思维管理理论模式,对护理质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呈现出较高评分(P<0.05)。结论 心内科护理过程中采取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应用效果,对护理质量的各项指标也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心内科;护理;应用效果

心内科患者大多数为心脏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可以起到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地促进病情的好转和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另外,心脏病患者常常伴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心衰、心律失常等。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进而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和资源浪费。心内科护理涉及到许多细节,例如病情观察、用药管理、安全防范等。采用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关注和处理各个细节,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例如心脏病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医疗差错。采用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从细节方面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往往比较脆弱,需要护理人员关注和关心。心脏病患者需要多学科协作治疗,涉及到多个护理人员的工作。采用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密切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本次研究选择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常规护理和细节思维管理理论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56例内心科患者,分为两组护理观察,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中引入细节思维管理理论模式,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对比的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药物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心理护理、休息和营养、安全管理等。

观察组护理中引入细节思维管理:(1)细致观察:包括呼吸、胸痛、疼痛、恶心等症状的出现和变化,以便及时处理并减轻患者的不适。(1)注重细节:例如手卫生、换床单、更换衣物等,避免交叉感染,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3)关注心理:心脏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往往比较脆弱,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给予更多的耐心去倾听、关心和支持,减少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概率,让患者能够更加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早日康复。(4)做好教育:大多数患者健康理念和健康意识都不强,也不能完全遵从医护人员的指导配合治疗,这时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患者病情情况和采取的相关治疗方案,还有后续的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促进康复。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分析及护理满意度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分)表示,采用t、X2检验, 结果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具有更高的评分和更显著的应用效果,P<0.05,详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进行差异对比(±s,分)

组别

病患评分

健康教育

病房管理

基础护理

护理文书

对照组

(28例)

7.52±1.56

6.85±1.97

7.01±1.55

7.41±1.42

6.93±2.21

观察组

(28例)

9.11±0.98

9.75±0.43

9.21±0.97

9.33±0.88

8.98±0.86

t

6.452

10793

7.878

8.503

5.528

P

<0.05

<0.05

<0.05

<0.05

<0.05

2.2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总满意度96.43%,具有更高的满意效果,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情况[n/%]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28名)

16(57.14)

6(21.43)

6(21.43)

22(78.57)

观察组(28名)

17(60.71)

10(35.71)

1(3.57)

27(96.43)

X2

7.657

0.344

12.915

15.763

X2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心内科患者是指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衰等疾病。心内科患者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偏大:心脏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因此心内科患者年龄偏大,多数在50岁以上。

(2)病情多变:心脏疾病的病情多变,可能出现急性发作或慢性恶化等情况,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3)治疗时间较长:心脏疾病治疗时间较长,通常需要长期用药和康复训练,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全程陪护和指导。

(4)心理压力大:心脏疾病会对患者产生心理影响,如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还会对医护人员和自身都产生怀疑的心理,影响病情康复的同时,也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困难。

而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减轻病情家中情况、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增强患者信息的重要意义。

细节思维管理理论是一种现代管理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在管理工作中注重细节,通过对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最大化。细节思维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细化管理:强调在管理过程中注重细节,从事物的微小细节中发现问题,关注流程细节,实现精益化管理。

(2)追求卓越: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以实现工作的最高效率和最佳效果。

(3)持续改进:强调持续改进的重要性,不断寻找问题和改进方案。

(4)专注于细节:专注于关键细节,深入了解工作的各个环节,了解每一个细节的作用和影响,以做出更好的管理决策。

细节思维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强调注重细节,通过细致入微的管理方法和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最大化。在心内科护理中,护理人员采用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可以更加关注患者的细节,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问题,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具有以下应用效果:

(1)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关注患者的细节,对患者进行详细了解和及时跟进,并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案,不但有益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还能让患者对医护人员和意愿都产生极度好感,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2)促进康复: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细致的护理管理,帮助患者按时按量用药、进行康复训练和生活调整等,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康复效果和治疗成功率。

(3)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细节思维,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都能够进行统一规划和精细化安排,避免浪费时间和资源。有效提高自身工作基础上,还能更合理地安排患者的需求,解决更多患者存在的问题。

(4)提高护理水平:细节思维管理理论要求护理人员持续学习和改进,提高专业水平和素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增加护理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应用于心内科护理中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同时患者对该理论也具有较高的认可,护理满意度高达96.43%,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晋仙.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细节思维管理理论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8):3197-3199.

[2]张剑萍.细节思维管理用于心内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6):137+154.

[3]范禹,赫敬艳.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对心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01):69-70+73.

[4]李威.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5):126-127.

[5]王春惠.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