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气象科普文化推广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驻马店市气象科普文化推广研究

莫小沛

(河南省驻马店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463000)

摘要:气象科普宣传同人们生活密不可分,气象科普工作应当与新的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出气象科普效益。本文在简要概述气象科普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驻马店市气象科普现状,给出了几点气象科普宣传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气象科普 现状 宣传对策   驻马店市

引言

气象科普是增强全民科普素质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普及气象知识、推广气象科学技术和宣传气象文化等提升社会和公众服务能力的社会公共性事业。气象科普宣传同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不尽相同,直接关系到社会大众及经济发展。只有将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做好,才能将气象科技服务人民和社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再加上气象科技服务水平高度同气象科普宣传程度密切相关,将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做好显得刻不容缓。

1、气象科普具体内容

1.1气象科学知识

实际上,气象科学又被称之为大气科学,是对大气不同现象和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并将这些规律为人类提供服务的学科。地球大气是研究气象科学的主要对象,包含了其的组成、结构和运动规律。在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内容主要涵盖有大气组成部分、垂直结构、基本要素、天气现象等。

1.2气象灾害及防御

气象灾害隶属于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的次生灾害超过了整个自然灾害的70%。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有:①暴雨:造成河水泛滥,进而引发山洪;②干旱:农业、林业旱灾,导致工业及生活用水困难;③高温:引起人体疾病,作物逼熟;④冰雹:危害农作物生长、破坏房屋;⑤冻害:导致作物和牲畜冻害;⑥大风:房屋、倒塌,树木连根拔起。针对气象灾害及防御方面的科普内容主要包含灾害成因、影响、预警信号及防灾减灾等。

1.3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利用

从地球诞生至今,气候和气象条件就在不断变化。尤其是近百年气候变化,同人类活动的关系较大,气候变化还会对粮食供给、人体健康、海平面升高、淡水资源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对气候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才能对不断恶化的气候环境进行缓解。

1.4气象与生活

气象环境和气候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的重要条件,该部分气象科普内容涵盖有气象与健康、气象与旅游、气象与农林业、、气象与工业、气象与交通、气象与军事、气象与政治等。

1.5气象文化

气象文化包含气象科学文化和气象人文文化方面的内容。前者是培养气象科学兴趣、构建气象科技创新理念、开展创新活动;后者则是同气象有关的谚语、谜语、二十四节气等方面的民俗文化、气象历史人物等。

2、驻马店市气象科普现状

2.1市县共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驻马店市气象科普馆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市气象科普馆为中心,围绕基层气象台站“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结合各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需求,因地制宜,建设县级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基地,形成市县联动、优势互补的科普基地建设新格局。

2.2建立“1+N+N”高质量气象科普宣传机制

“1”是指建立一个由气象台高工、工程师和硕士为主要成员的科普专家团队,“N”是指由该团队衍射出去的N个科普对象、N种气象科普产品和N个气象科普宣传渠道。N个气象科普对象如学校、社区和应急、防汛、城管等行政事业单位等;N种气象科普产品如文章、短视频、图书、手册、讲座、展板等;N种科普宣传渠道如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新媒体如网络、各种App(微信、微博、抖音、美篇、快手)和线上、线下宣传活动等。

2.3气象科普形式、对象、内容多点突破

由线下实地开展为主转移到线上,通过视频会议、网络直播等方式,对防汛部门、乡镇灾害信息员、气象信息员、志愿者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培训。与其他省市科普工作者互相发挥优势,强强联合举办线上知识讲座、科技场馆参观、实地考察等科普活动。制作高质量的气象科普视频。科普对象扩展到全市领导干部职工,开展防灾减灾气象科普知识培训、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培训。

3、驻马店市气象科普宣传对策

3.1转变气象科普理念,凸显气象科普地位

本质上来看,不同地区或区域间的文化背景和经济形势有一定差异,科普宣传类型不应按部就班。在宣传的过程中可通过重大节日主体的方式来讲解和宣传气象知识;驻马店市气象部门还可以进入到中小学或社区中举办科普知识讲座,或者是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不断转变科普宣传理念。气象科普宣传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气象科普宣传责任任重而道远,不可急于求成。一直以来,尽管政府部门始终将气象科普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却未形成有效的奖惩机制。始终坚持气象科普宣传的重要地位,同时加大政府部门的支持,确保气象科普宣传工作顺利推进。在实际气象科普宣传中,应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根据社会大众需求对现有服务模式进行转变,积极关注社会热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并以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推广气象科普知识,以吸引受众者群体的眼球。

3.2以用户阅读习惯为依托,编排推送信息

对于微博平台来说,更新次数并没有限制,只是将每条微博的字数控制在140字符以内,虽然微博上可将长段文字以图片的方式显示上产,但是微博用户阅读速度较快,受到阅读和思辨能力的限制很容易被长篇幅的碎片信息冲垮,140个字符对微博用户来说已经足够。因此,在选择微博平台宣传气象科普片知识时,应始终按照简洁化原则,以简单的文字表达清楚气象科普问题,以更好地符合微博用户阅读习惯;相较于微博,微信公众号在1d内只能对1条信息进行推送,在选择微信方式推广气象科普知识的过程中,应始终按照精品化原则,对推送内容精心编排。因单条微信推送的过程中并不存在字数方面的限制,在推送信息的过程中应将文字、表情、声音、影像等元素考虑进去,使用户有良好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3.3不断强化传统与新媒体平台间的联动宣传

在气象科普宣传的过程中,除了借助于广播电视这种传统媒体宣传方式外,还要对网络音视频媒体平台进行充分利用。将传统媒体平台上播放的气象影视节目可在新媒体端进行投放,积极制作同新媒体传播平台相符的科普短视频或科普动画。在确定气象科普内容的过程中,除了依赖于节目主创人员外,还可以全面挖掘社会力量,如利用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受众者对气象科普的需求;或者是以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根据未来天气变化情况,邀请网友留言自己重点关注哪方面的科普知识,并邀请有关专家或学者以影视节目为媒介全面解读科普问题,针对价值较高的科普内容可给予一定奖励;利用大小屏联动的方式加强同受众者群体之间的交流活动,增强受众活跃度水平,还能吸引人们对气象科普的关注度,使其可以积极参与到气象科普知识的日常学习中。

3.4制定天气与科普宣传手册,构建视频库

在对天气与科普宣传手册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应明确指出日常生产、生活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知识及具体防灾减灾办法。针对部分晦涩难懂的气象科普知识可做好注解;还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方便人们学习;该手册应实现天气与气象科普之间的有效对接,同时也方便气象影视节目主创人员对天气与气象科普间的关系进行准确把控,一旦出现对应的天气时机,可适当引入气象科普方面的内容。如针对汛期的强降雨天气,在气象科普的过程中可对强降雨出现原因、等级、预警信号、次生灾害防范等内容进行分析。根据该手册,还能对专门科普节目音视频库进行构建,根据天气与气象科普间的关系,将涉及有科普内容的音视频节目、专题节目、短视频、动画等根据不同种类上传。将手册与音视频库进行绑定整合,可确保主创人员实现科普节目资源共享,并结合天气变化情况和节目定位,查阅、筛选和使用科普内容,在节约时间、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新的科普宣传创意。

参考文献:

[1] 韩丹.新媒体时代强化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若干思考[J].农家参谋,2020(17):151.

[2] 姜姗.新媒体时代气象信息服务途径延伸思考[J].现代农业研究,2020(1):136-137.

[3] 李盛芳,郭超燕,陈献朝.融媒体时代气象宣传的问题与策略[J].视听,2020(2):138-1

作者简介:莫小沛(1989.11)女,汉,湖北省赤壁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