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脾胃虚弱如何调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1

中医养生-----脾胃虚弱如何调理

黄玲

泸州市中医医院  四川泸州  646000

脾胃一旦损伤,身体就容易生病,其原因是脾胃是后天之本,主要起到生化气血的作用,一个人如果气血不足,那肯定容易生病了。脾胃不仅仅用来区分消化功能好坏,还会哮喘、失眠、抑郁等有关。那么,脾胃虚弱的主要表现是哪些?中医学将脾胃虚弱分为三种类型,主要为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三种不同病症类型有不同病症表现,调理也有所不同,本文将普及如何调理脾胃虚弱。

IMG_256

一、脾胃虚弱症状表现

最常见的便是脾气虚弱,这里的脾胃虚弱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层面,患者存在便秘、大便稀溏现象,且伴随严重的食欲不振、偏食等症状,脾可以促进胃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大部分肠胃病患者都存在脾气虚弱的病症。此外,肌肉层面出现两个极端,分别是肥胖和消瘦。从中医角度来看,脾主肌肉,因此,脾虚之人会明显感受到身体乏力,出汗多,呼吸急促,此外,下肢水肿。身体过于瘦也是脾虚所致,脾虚无法促进气血运化,进而食物消化吸收受阻,营养无法全部吸收;此外,身体过胖也是由于脾虚生湿气,使其无法转化聚集在体内,这种肥胖主要体现在肚子肥胖。脾虚患者还会导致湿气下注妇科,女性出现妇科炎症疾病,表现为白带过多,经量或多或少。此外,睡觉流梦口水也是脾虚患者症状表现,此时,患者睡眠质量会下降,且记忆力会衰退。口水为津液,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流出,除非脾虚无法吸收,就会出现流梦口水现象,脾虚患者还会出现舌边齿痕印。

二、中医脾胃虚弱分型

中医学视角下,脾胃功能异常有多种分型,其中脾胃虚弱是其主要类型之一。脾胃虚弱可以再次细分为脾胃气虚、脾阳虚与胃阴虚三大亚型,各有其特殊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首先,脾胃气虚型的患者常表现为全身乏力、呼吸短促。同时,这类患者往往食欲不振,吃饭后容易产生胃部胀满的感觉,大便状况也偏向于稀溏。从面色上,他们的脸可能呈现出一种黯淡或略显黄色的状态。为了针对这种情况,中医提供了如森林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等草药调配来进行疏通和调理。

其次,脾阳虚型的症状主要集中于胃部,例如胃部冷痛,对冷食和油腻食物的耐受度低下。一旦摄入不适当的食物,他们可能会立刻出现腹痛或腹泻的情况。对应的治疗方法中,附子理中丸被认为是针对脾阳虚的良药,可以有效调和脾阳。

再者,胃阴虚型的患者表现出的主要症状是体内的“虚火”上升,导致口部干燥、容易产生饥饿感、胃部隐痛,甚至可能出现口舌生疮的情况。参梅养胃颗粒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有助于平衡体内环境。

三、脾胃虚弱患者的调理方法

(一)饮食调理法

脾胃虚弱的根本调理法还是饮食调理,需要结合患者身体实际情况,制定脾胃虚弱的饮食方案,主要选择食疗粥调理最好。八宝粥其配方为将莲子、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配合相关的梗米煮粥食用,可以起到补血益气作用。对于身体气虚,食欲不振的患者来讲,八宝粥具有很好的调理效果。此外,还可以搭配党参、大枣、梗米适量煮粥食用,可以起到健脾效果。此法对于进食后腹胀不消化的患者来讲,尤为有效。此外,还可以选择薏苡小豆粥、薏苡仁、赤小豆和梗米熬粥,可以起到渗湿利水、健脾的效果,非常适用于脾胃湿热所导致的食欲不振,排尿量少且身体水肿的患者。

(二)保持健康的心态

脾胃是后天之本,肝脏主要是宣泄情绪,调理气机。如果想要保护好脾胃、肝脏,则要保持乐观、积极心态,及时宣泄不良情绪,不能长时间堆积负面情绪,避免伤及肝脏、脾胃,人们需要注意情志调理,过怒则伤肝,思虑过度伤脾,进而影响食物吸收,时间一久,气血不足容易导致产生精神情志方面的疾病,因此,保持乐观、豁达、舒畅的情绪很重要,乐观的心态是调理脾胃的灵丹妙药。脾胃有三怕,一怕升,二怕冷,三怕撑,这些一定要在内心深处有一个明确的认知。生冷的食物,各种冷饮,生冷的蔬菜水果千万不要食用,寒气容易伤脾胃、身体。此外,切忌饮食过于饱,最伤脾胃,很多病都是撑出来的。

(三)合理的运动方式

从中医角度出发,脾主肌肉四肢,也就是活动四肢和肌肉可以起到强化脾胃,增强消化功能的作用。而且,可以从临床上看到,借助运动时遇到消化能力会增强,经常运动的人,脾胃虚弱状态就会有所好转。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适量原则,不要运动过量、超量,可以进行散步、瑜伽等相对柔和的运动,过犹不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此外,还可以对身体的相关穴位进行按揉,例如按揉隐白穴,盘腿端坐后,赤着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的隐白血。脚跟部位内侧通过左旋按压,右旋按压。然后更换一侧,继续相同的手法。除此之外,还可以揉公孙穴,通过盘腿端坐之后,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公孙穴,公孙穴在足内侧第一跖骨下部,通过左旋按压、右旋按压,然后交替动作继续进行。还可以揉阴陵泉穴,通过保持端坐位,双手扶双膝后按压。在按压完相关的穴位之后,可以进行推胃经,拇指按足三里,沿着胫骨外从上往下推,直到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