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防护用品在化工行业重要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个人防护用品在化工行业重要意义

张军

蓬莱嘉信染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265600

摘要: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中国化工业已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能力稳步增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提高和化工行业的加速发展,企业普遍采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以及高度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手段,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网络安全风险,这使得化工行业面临巨大的安全挑战。

化工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不到位。2020年5月,美国政府问责局发布了一项审计报告,报告表明,数以千计的美国化工设施依赖于严重过时的网络安全指南,这使它们容易受到黑客攻击。2020年6月,ICIS发布消息称,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黑客正试图利用工作习惯变化暴露的新漏洞,恶意活动更为猖獗,因此针对化工行业信息技术和生产资产的攻击大幅增加。

关键词:化工安全;工业控制安全;安全防护

一、化工行业工控安全分析

化工行业作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是意图窃取敏感信息、破坏生产运行或造成社会混乱的人的重要目标。对化工行业的网络攻击可能不仅仅是暴露信息或影响生产,还可能破坏或影响计算机系统,使设备超出安全限制,对设备甚至人员造成物理损害。该行业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腐蚀等特殊性也增加了生命风险。

二、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的分析
2.1误认为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无味无色或者不超标,就不必佩戴个体防护用品。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第3.1条,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包括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最高容许浓度(MAC)。从定义可以看出,职业接触限值保护的是绝大多数劳动者,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超标,并不代表绝对的安全;而且,在低浓度长期接触有害因素的情况下,人体健康仍有可能遭受慢性危害。因此,即使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不超标的前提下,大多数情况下依旧要求作业人员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呼吸防护的行为动机来自于对危害的认知,而认知往往来自于作业人员的视觉、嗅觉和味觉。但许多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甲烷、汞蒸气等是无色无味的,不具有任何警示性。无色、无嗅、无味并不代表危害因素不存在或者不超标,很多一线作业人员因为文化素养不高,并不清楚其中原理,因此,应该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2.2误认为个体防护用品可替代工程技术措施
    个体防护用品能降低劳动者直接毒害程度,正确佩戴可保护劳动者免于受到伤害。但对工作场所、工作环境作业条件的改善没有任何贡献。个体防护是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最后防线,并非最优先选择。按照本质安全的要求,控制工艺风险,以无害物质替代有害物质,加强工艺管理,实施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的工程技术措施,通过局部排风除尘、排毒等工程技术措施,将有害物质控制在劳动者不能接触的范围与空间内,作业场所的安全才能真正实现。
2.3因舒适度等原因,职工不愿佩戴个体防护用品
    根据国家标准《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佩戴是根据环境进行选择的,若现场存在高温、低温或高湿,或存在有机溶剂及其他腐蚀性物质,应选择耐高温、耐低温或耐腐蚀的呼吸防护用品,或选择能调节温度、湿度的供气式呼吸防护用品;若作业强度较大,或作业时间较长,应选择呼吸负荷较低的呼吸防护用品,如供气式或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若有语言交流的需求,应选择有适宜通话功能的呼吸防护用品。每种呼吸防护用品都有其特定的防护作用,不能因为嫌其笨重或者感觉不舒适,就拒绝佩戴;作业人员应该养成坚持佩戴的良好习惯。只要进行合理选择,注意自己头部大小与呼吸防护器材的匹配,一般都能避免佩戴的不舒适。
化工行业职业卫生防护与管理完善策略
3.1建立职业卫生防护和管理体系
    构建良好的职业卫生防护屏障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是减少化工行业职业病发生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职业卫生防护和管理体系构建需要以职业安全健康为基本向导,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构建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来提升化工行业员工的职业安全意识,掌握科学正确的职业操作技能,降低职业病的发病概率。在建立职业卫生防护和管理体系时,要鼓励企业全员参与,建立文件体系保障生产过程中的落实和实施。首先,在文件体系的构建中,要建立起专门的部门,安排专业人员参与到体系制定和构建中,明确职业卫生防护和管理体系构建方案、执行目标、执行策略、健康指标等内容。同时,在进行体系制定和策划过程中,可以聘请专家对进行指导。其次,文件体系中的内容要涵盖石油化工企业中所有的部门、生产环节和人员;并且还要明确责任制,划分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实施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另外,还要建立起风险评估系统和危险预判系统,根据预判和评估的结果来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此外,还要针对化工企业中的所有工作人员派发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防护和管理手册,提高员工的职业安全意识。最后,最为重要的是文件体系要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要求相统一,在文件体系形成后,尽快发布,让化工企业中的所有员工进行学习,提高文件体系的实施效率,真正发挥出文件体系的作用。


3.2加强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防护管理
    在加强化工行业职业卫生防护和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加强生产过程中的防护工作。首先,要完善生产加工管理机构。对于生产加工工作要在各个不同的生产车间设置职业卫生防护和管理人员,加强作业人员对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维护等方面的培训,保证防护设施的正常运行,个体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并结合自身企业生产加工的实际情况设置职业卫生防护管理目标,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责任,加强对生产加工过程中职业卫生的防护和管理。其次,加快对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的研究。在化工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力量,加强对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同时还要加快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建设,通过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工艺来取代人工操作,从而减少对企业员工健康产生的危害;同时,还要对那些具有一定职业危害的老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新和调整,提升老旧设备的密闭性能,减少有害物质和气体的泄漏;此外,还要保障生产加工车间的通风,通过安装排风扇、排风机等不同的通风手段来提升职业卫生防护和管理效率。另外,还要加强对生产加工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在培训教育中要对职业卫生防护管理手段和方法等进行重点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防护意识,提高职业卫生防护效率和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个人防护用品的屏蔽和吸收过滤作用能消除或减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在当生产环境职业危害因素不能根本改善或者发生中毒事故时,这是劳动者最主要也是最后一道防护措施,能否有效地进行个人卫生防护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应根据有害环境性质和危害程度、空气污染物种类、作业状况、使用特点等,有针对性地为工人配备符合要求的呼吸防护用品。也需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企业进行相关服务和指导尤为重要。从而加强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提高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素质,都是预防职业病危害发生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2]宋耀武,李强,张昱,刘俞辰.特种设备安全防护技术在煤化工行业的应用[J].当代化工研究,2021(2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