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6
/ 3

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探讨

吴红英

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妇幼保健院)435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风险评估和PDCA循环法对于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各个科室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合感染管理方法改进前后进行分组,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风险评估和PDCA循环法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管理。分析对比感染管理的质量与手卫生与感染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感染管理质量与手卫生与感染考核成绩、手卫生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医院感染管理方面风险评估和PDCA循环法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基于管理实施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为患者的疾病康复提供支持,值得推广。

【关键词】医院感染;感染防控;工作现状;未来展望

医院感染属于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伴随着近些年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临床可用治疗方式的不断改变,在目前的临床诊疗工作中会大量使用各种精密仪器设备,同时其中许多的治疗措施属于侵入性的治疗措施,而侵入性的治疗往往会对患者形成一定的创伤,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带有一定的出血,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与治疗后可能会因为创口的存在导致病菌的侵袭从而感染[1]-[2]。与此同时,放化疗与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源、传播方式,此时会导致易感人群不断增多导致手卫生与感染考核成绩随之提升[3]-[4]。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与康复均会形成较大的影响,往往会导致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不断增加,从而间接加重患者的生理压力、经济负担,所以医院感染问题也是医学界高度重视的问题[5]。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本文通过论著思路分析探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风险评估和PDCA循环法的应用价值。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各个科室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合感染管理方法改进前后进行分组。本次研究总共参与数据调查、管理的医务工作者共40名,其中男女分别16例、24例,年龄(34.55±4.61)岁,职称方面初级10例、中级24例、高级6例,其中护士25例、医师10例、监控员5例。

1.2方法

常规组未采取特殊管理措施。

实验组采用风险评估和PDCA循环法进行医院感染的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组建风险管理小组

风险管理小组基于医院主管人员组织,纳入各个科室护士长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管理,同时结合风险管理小组中总结与提出的各种管理措施对医护工作方案进行改进,并做好对小组工作质量的评估与管理。

1.2.2风险评估方法

基于风险指标明确、风险识别、权重系数赋值、构建风险矩阵等分析与评价方式。通过综合分析,最终认为医院感染的风险影响因素主要在于管理组织不完善、感染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思想落后、感染管理不到位、无菌与消毒意识理念薄弱、医疗器械管理效果不佳、抗菌药物管理不足。以管理制度为例,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针对安全注射、手卫生管理、无菌管理、消毒隔离、医疗废弃物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落实,导致无法有效的做好对医院感染的监控。

1.2.3PDCA循环法

首先P(计划),结合国家医院感染监控工作要求、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上述的风险因素明确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同时纳入问题和缺陷,结合不同科室感染发生情况,基于目标、计划检查存在相关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充分调查并总结医院感染问题后,制订成册并分发给相关科室,组织科室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其次D(实施)。制定的实施计划如下:1、强化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建设。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方面,需要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并开展目标性的监测,针对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和患者开展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促使所有人员可以形成对医院感染问题的正确理解与认知。针对性强化对医院领导工作者的培训管理,促使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形成对医院感染的控制理念与认知,定时做好人员培训,同时在培训后需要及时进行考核,尽可能保障相关规章制度与管理目标可以顺利落实。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需要坚持预防为主、合理治理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2、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医院方面需要制定完善且带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体系,尽可能保障医院中所有工作均有对应的工作规范标准,可以做到感染防控工作有据可依,促使相关工作可以规范进行,从而保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与此同时,需要制定关于医院感染的突发应急处理预案,针对性推动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综合水平;3、细化管理工作。为了更好的保障医院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开展,需要针对性的优化医院感染管控工作模式,此时做好管理工作的细化显得非常重要。在医院的治疗室、处置室、院区等构建对应的监测、预警管理系统,并针对性强化对不同区域的管理工作有着较高的实践性价值。强化污染区域的感染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使用后的医疗器械进行规范消毒包装并做好合理的监督管理,落实无菌管理工作针对性提升医疗物品的清洗与消毒质量管理,从而规避医疗器械相关的感染现象;4、强化感染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医院内需要构建相对应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办公室与专职工作人员,及时更新并完善医院感染的监测管理装置,针对性提升整体监督管理质量。针对洗手区域的仪器设备需要不断的更新完善,尽可能保障所有医务工作者可以规范洗手,保障手卫生落实质量。强化感染科、护理部以及医务科之间的沟通协调,针对不同科室中医务工作者的手卫生意识理念进行培训管理,促使所有医务工作者可以正确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以及手卫生的操作知识,尽可能发挥感染科专职工作者的基础职责与作用,针对不同科室工作者手卫生落实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从而保障医院内手卫生的落实效果,降低因手卫生而导致的感染现象;5、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制定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准则,并完善对应的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制度,针对性控制并降低因为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而导致的耐药感染现象。针对性提升病原菌的送检率与送检质量水平,结合患者的个体病情与药敏试验结果,结合患者的病情、药代动力学、药敏检测结果以及药物经济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选用最佳抗菌药物,从而保障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再次,C(检查)。结合上述提出的相关管理措施,针对实施的结果进行监察、自查、抽查管理,并且每个月需要在科室内进行考核。归纳总结问题的改善情况。最后,A(处理)每个月开展感染质量管理质量会议,及时总结管理成绩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发放到对应科室,并制定规定时间要求其进行整改,针对感染控制的相关专业工作者定时监督和执行情况,并提出反馈单。结合反馈情况总结下一个工作计划。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感染管理的质量与手卫生与感染考核成绩。

管理质量通过物体表面菌落与杀菌率两项指标进行评定,通过分析最终确定采用采血台、彩超机、诊断仪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医学论著研究采用SPSS软件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分析。P<0.05代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管理质量对比

实验组感染管理质量评价结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感染管理质量对比

组别

采血台

彩超机

诊断仪

菌落数

杀菌率

菌落数

杀菌率

菌落数

杀菌率

实施后

3.15±1.20

94.43%

2.05±0.81

93.25%

2.10±0.81

92.50%

实施前

2.05±1.03

99.15%

1.13±0.69

98.21%

1.16±0.68

97.51%

T值

2.344

9.364

2.364

10.213

3.225

11.10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手卫生与感染考核成绩与手卫生合格率对比

实验组手卫生与感染考核成绩、手卫生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手卫生与感染考核成绩与手卫生合格率对比

组别

手卫生

考核成绩

抽查数

合格数

合格率

抽查数

合格数

合格率

实施后

145

110

75.86%

54

44

81.48%

实施前

181

168

92.82%

55

53

96.36%

X2

-

-

12.301

-

-

9.850

P

-

-

<0.05

-

-

<0.05

3.讨论

医院感染主要是指发生在医院内的感染事件,其普遍发生在接受手术治疗、放化疗治疗的患者群体中,因为这一些患者本身的生理功能、免疫功能带有缺损,所以感染的发生会形成相当严重的危害与结果[6]-[7]。在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患者的身体功能会遭受进一步的损伤,此时会导致患者的身体机能与免疫功能显著下降,从而间接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与功能康复,并且医院感染的发生还会导致医疗费用的显著提升,加重医院的工作量与患者的生理痛苦感受。伴随着医疗技术、理念的持续发展,医院感染问题受重视度不断提高,引发广泛关注的同时如何防控感染也成为了医院工作的重点[8]-[9]。在近代医学理念中对于医院感染的问题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并进一步的重视,在19世纪时,部分医疗工作者针对伤兵的伤口感染状况进行了关注调查,并设计了系列降低手卫生与感染考核成绩的措施[10]-[11]

医院感染主要是指发生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于患者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医院的医疗环境形象均会形成严重的影响,并且还有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对于患者、医院均存在明显的负面危害,属于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12]。医院感染本身带有易感性、易变性、易致命等特征,会严重影响临床医疗质量,所以在临床中需要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尽可能降低医院的感染风险,借助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缺陷与不足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具体原因制定详细的管理措施,尽可能降低医院的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高临床医疗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实验组感染管理质量与手卫生与感染考核成绩、手卫生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本次研究结果证明风险评估与PDCA循环法的结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发生风险,特别是对于医护工作者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可以作为常规管理模式。

对此,医院感染管理方面风险评估和PDCA循环法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基于管理实施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为患者的疾病康复提供支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苏晴晴,刘玲,袁洪兰.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三管风险评估与管理在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评价研究[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3,6(01):52-55.

[2]钱泽霞,管香林.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在中医院病区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效果[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3,40(01):76-78.

[3]赵娜,武昆利,付海艳,张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结核病科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表[J].中国医药科学,2023,13(01):175-178+200.

[4]尹丽霞,余治君,陈宝敏.基于风险矩阵及排序赋值法的肿瘤专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3,15(01):55-60.

[5]张利,梅浙川,潘传波,游璐,陈志美.基于风险矩阵法的方舱医院感染风险防控管理效果评估[J].重庆医学:1-10.

[6]赵娜,武昆利,付海艳.FMEA法在传染病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19):195-198.

[7]任红霞,赵萍,薛佳殷.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基于HFMEA法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19):3412-3414.

[8]郭玲玲,吴晓英,刘小兰,江萌.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COSO-ERM优化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21(09):829-836.

[9]苏祥,宗呈祥,王霞,孙小刚,吕凤云,孙玲.风险评估体系在不同科室医院感染分类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21(09):844-852.

[10]黄定金,彭玉梅,钟玉景,周玲珍.PDCA循环管理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作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16):174-176.

[11]高洁,于广军,许姜姜,郭骏华,宋莉莉.半定量评估方法在儿童专科医院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上海预防医学,2022,34(10):981-987.

[12]吕倩,赖晓全,徐敏,谭莉.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发热门诊医院感染风险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12):1861-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