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州地铁灰岩区地连墙一槽两钻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3

浅谈广州地铁灰岩区地连墙一槽两钻施工技术

史佳朋

130925198912225811

[摘要] 岩溶作为广州地铁常见不利地质之一,是指可溶性岩层,如碳酸盐类岩层(石灰岩、白云岩)等。岩溶地区经常产生沟槽、裂隙和空洞等不良地质,施工风险极大,地铁施工中容易导致地面坍塌、基坑涌水涌砂、盾构栽头陷落等事故。灰岩区地连墙施工时,需预先探明岩溶发育情况,从而为设计人员确定地连墙深度提供基础资料。一槽两钻施工可以准确的探明地连墙所在位置的发育情况,为后续的岩溶处理、地连墙成槽施工提供依据,从而极大降低了灰岩区围护结构施工的风险,保证了施工质量。

[关键词] 灰岩区;地连墙;一槽两钻



0引言

岩溶地层中溶土洞较为发育,且上覆地层中有较厚的砂层和淤泥层,为地面沉降和塌陷的高危险区域,溶土洞的大小和分布无规律可言,勘探和注浆施工难度大,钻孔及注浆过程中发生塌陷风险较大。

岩溶地质中进行地连墙施工,极易可能导致可能造成塌孔、地面沉陷、突水等工程事故。地连墙施工之前先对槽段位置进行一槽两钻,探明岩溶发育情况,为下一步岩溶处理和地连墙确定深度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如果地质探明不清,则地连墙施工过程中极有可能导致地面坍塌、槽壁坍塌等险情。

1地连墙槽壁坍塌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由于溶(土)洞发育的复杂性,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线路岩溶处理总体技术要求》,岩溶区围护结构超前钻探勘探点间距不超过3米,现有灰岩区地连墙地质勘探资料钻孔间距多为12米,不足以指导施工阶段岩溶处理。因此施工阶段仍有必要开展详勘补充勘察,对钻孔进行加密,对岩溶发育情况进行超前探测,查清各分幅连续墙的基岩面的起伏、埋深,查清基底及连续墙底一定深度范围内溶洞、土洞发育情况,进一步查明墙底地层,特别是岩溶的渗透性及坑内坑外的水力联系等。

2朝阳站站位图

1.2工程地质条件

朝阳站现场为冲洪积平原,地表构筑物较少。根据详勘资料,岩溶发育,施工地质风险极大。

本区为沉积平原地貌。第四系由人工填土、冲洪积砂层、土层、石炭系残积土组成。本区软土较发育。砂层分布广泛且砂层较厚本区段地质时代成因较复杂,发育有灰岩、页岩及砂岩等。

2一槽两钻施工工艺

2.1孔位测量

1)本次勘察钻孔测放控制点和钻孔布置图由建设单位提供,钻孔平面布置图由总体提供,采用广州城建坐标系统和广州城建高程系统。

2)用GPS和全站仪测放钻孔位置,测量钻孔高程,孔位坐标及高程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以米为单位)。

3)一槽两钻勘察施工钻孔测放及复核精度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同一钻孔,咨询单位复测与施工单位测放成果不应超过20cm,若超过20cm时应查明原因并进行复测。

4)原则上应在原位施钻,如出现因现场条件限制而无法施工的钻孔时,可适当调整孔位,钻孔移位不得超过0.5m;钻探结束后对孔位坐标和高程要进行复核。

2.2管线探测及开孔措施

根据总体单位提供的场地管线探测资料,进行实地查勘,观察地面的管线、管道标志,充分了解区内管线的种类、数量及埋藏情况,与管线管理部门联系人取得联系,现场确认管线材质、用途、埋深、位置走向等相关信息。

现场与施工单位取得联系,对场地内原位管线的迁改、新埋设管线的类型、位置、埋深充分了解,并进行现场确认。

施钻前,由专门的地下管线探测组提前进场对所有钻孔位置进行探测,若发现钻孔位置位于管线或管道上方,在不违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调整钻孔位置。

由于场地已由施工单位征拆,对个别明确存在管线的部位采用人工挖孔的方式进行槽探,深处采用吊锤锤击式挖探。其余钻孔3m之内采用人工挖探,采用锤击式挖探至6m,并保证挖探深度穿透填土层。

2.3钻探

施工采用XY-100型钻机。钻孔口径φ127~φ76。对揭露多层高度较大的溶洞,必要时在溶洞部位采用套管护孔,相应的采用小一级的钻孔口径,但应满足取岩样部位岩芯不小于89mm,最小孔径不应小于φ76。

场地稳定性差,已发生多起小规模地面塌陷,结合考虑施工单位已进场,本次勘察对未揭露溶洞、土洞的钻孔采用灌注水泥浆方法进行封孔,采用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注浆封孔,水灰比为1:0.50,并将地面补平以恢复原貌。对揭露溶洞、土洞的钻孔,移交施工单位预以下注浆管封孔,由施工单位及时进行回填灌浆。

C:\Users\Su_zx\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791983518040919070.jpg

3钻探

2.4取样

从岩芯管内按照规范要求采取芯样,并按照顺序摆放,取样的深度为地连墙底下1m且穿越溶洞底下0.5m。

2.5原位测试

标贯试验为原位进行的主要试验。试验采用国内探矿机械厂生产的标准贯入器,其贯入器对开管外径51mm、内径35mm、对开管长度500mm、自由落锤,锤重63.5kg,落距76cm,先用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约15cm,操作前需要先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将贯入器打入土层15cm,不计击数,再贯入30cm,计击数,再描述土性。

对流塑状充填物,钻进过程中钻具自落,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3一槽两钻技术要求

2.1钻孔布置与编号

勘探点布置原则:

(1)勘探点布置根据具体的设计或施工需要确定。

(2)对于车站工程地下连续墙,宜沿地连墙每3m布置一个超前钻勘探点。

(3)勘探点布置应充分利用已实施详勘钻孔。

勘探点具体布置:

连续墙共282幅,其中“一”字型274幅,“L”字型8幅,“Z”字型15幅,“T”字型2幅,“一”字型地连墙施工区域每幅布置2个地质超前钻,分别在槽段1/4、3/4部位处布置(如布置于在6m标准单槽段1.5m,4.5m位置处),孔距3m;对“L” 字型、“Z” 字型、“T” 字型地连墙施工区域一般根据每幅长度不同布置3~4个,钻孔布置于转角部位,并适当加密,总体上按墙型均匀分布。

钻孔的布置充分考虑详勘钻孔,对位于地连墙墙身范围内的已实施的详勘钻孔进行利用,对未实施的详勘钻孔移位至连续墙范围内按详勘技术要求进行实施,实施详勘钻孔的孔位不再重复布置超前钻孔。

4布置示意图

2.2钻孔深度

一槽两钻钻孔深度规定如下:

钻孔的深度应钻至连续墙底以下,并满足嵌固深度的要求,在上述基础上再向下5m稳定相对不透水层(较完整中等风化岩或微风化岩);若围护结构底、桩底或基底以下遇串珠状溶、土洞时,需钻穿洞底,当穿越岩体厚度累计达5m,勘探点可在溶洞底入完整岩体2m后终孔。

地下连续墙底以已有详勘资料为基础,由基坑底向下满足地下连续墙嵌固深度要求初步确定,具体详见一槽两钻技术要求。超前钻探过程若揭露地下连续墙底仍不满足嵌固深度要求,则将地下连续墙底加深至满足嵌固深度要求。

连续墙的嵌固原则如下:进入全风化层5.5m,强风化层3.0m,中风化层2.5m,微风化层1.5m,遇溶土洞时需穿过溶土洞并入岩不少于1m。

5钻孔探测原理图

4一槽两钻结果

本次勘探揭露的基岩为石炭系下统石蹬子组(C1ds)灰岩,该地层具有岩溶发育的特点,本次一槽两钻共实施521孔,另外利用工可、初勘 、详勘钻孔357孔,共878个钻孔,其中401个钻孔揭示溶(土)洞,最大溶洞高26.7m,最小溶洞高为0.1m,土洞最大14.9m。见洞率45.6%,线岩溶率13.3%。

勘察揭露,溶、土洞多呈无充填、半充填,部分呈全充填状,充填物以流塑状黑色稀泥、泥浆为主,少数为松散砂层,性状差,采取困难。

本次揭露土洞的钻孔,土洞顶部高程多与相邻钻孔岩面顶面相近,可能为顶板极薄的溶洞,钻探过程中无法察觉。对揭露溶、土洞,特别是高度较大的土洞,以及顶板厚度较小且高度较大的溶洞,溶洞顶板以上直接覆盖厚层砂层的情况,施工过程中应引起注意,极易导致地面塌陷,应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并做好地面塌陷应急预案。

朝阳站岩溶强发育,对地连墙施工风险极大。若未对岩溶提前采取充填注浆处理,施工过程挖至岩土交界面时,可能出现护壁泥浆迅速漏失,导致槽壁失稳,或贯穿岩溶顶板时发生地面塌陷事故。建议地连墙施工前,先采取充填、注浆等措施,对勘察揭露的岩溶洞穴进行处理,再进行岩溶探边以及补充勘察。

6芯样照片

6质量保证措施

专业工序质量的良好控制是确保成品优良的基础,工序控制,即对勘察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控制,通过控制每个工序的质量达到控制整个工程勘察质量的目的。

(1)所有钻机及配套设备,确保性能可靠,质量良好。

(2)确保现场作业人员技术熟练,配置合理:每台钻机配备1名机长,1名熟悉钻探记录的原始班报表记录人员,3名熟练钻探工人。

(3)设备安装:对地下管线情况确认无误后,再安排钻机就位,进行开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钻孔位置不会破坏管线。

(4)钻孔施工

严格按照钻探工序进行钻探施工:钻机就位→校正钻机水平、垂直度→丈量有关钻具→填写该孔有关资料→开孔钻进→量测余尺→提钻→按顺序取出岩土芯、排好→岩芯拍照→记录孔深、回次进尺→编录描述→清孔→下取土器取样→提钻→校正孔深→记录样品深度→分清上下关系、包装好样品→清孔→标贯试验→(“量测余尺→标贯试验”程序重复直至终孔)→校正孔深→复测孔位→接受验收。

钻探操作严格按钻探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章操作。若遇情况较复杂,及时通知业主等有关单位。钻孔结束若不再进行其他孔内工作即进行封孔,保证封堵质量,避免隧道施工时出现漏水、涌水现象。

7安全保证措施

(1)个人保护规程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一定要穿着工作服、劳保鞋,戴安全帽,严禁赤膊、赤脚、穿拖鞋、高跟鞋和易滑鞋上机操作。

由于不少作业地段位于交通要道和居民区之中,来往人员和车辆较多,施工人员进出施工现场时,必须穿着反光衣,并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注意前后瞭望,以确保避开来往车辆与行人。

(2)钻机作业安全规程

①钻机操作人员上岗前严禁饮酒,工作时严禁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严禁打闹,钻机钻探时需注意力高度集中。

②安装、拆卸钻塔前,对各个部件进行严格检查,确定无安全隐患后方可施工;

③安装、拆卸钻塔应在机长统一指挥下进行,作业人员要合理安排,严格按钻探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塔上塔下不得同时作业;

④场地光线不足、夜间或5级以上雾、雪、大风、雷雨等天气禁止拆卸、安装钻塔作业;

⑤竖立或放下钻架时,作业人员应离开钻架起落范围,对周围进行警戒,严禁无关人员入内,设专人进行操作;

⑥钻机使用的钢丝绳应遵守下列规定:

●钢丝绳安全系数应大于7;

●提引器处于孔口时,升降机卷筒钢丝绳圈数不少于3圈;

●钢丝绳固定连接的卡扣应不少于3个;绳头距卡扣的长度应大于钢丝绳直径的6倍。

⑦升降机,应平稳操作,严禁升降过程中用手触摸钢丝绳;

⑧提引器、提引钩,应有安全连锁装置;提落钻具或钻杆,提引器切口应朝下;

⑨钻具处于悬吊或倾斜状态时,禁止用手探摸悬吊钻具内的岩芯或探视管内岩芯;

⑩发生跑钻时,禁止抱插垫叉或强行抓抱钻杆;

⑪机械设备运行时,严禁用手去触摸,钻机停止运转后,方可对钻机情况进行检查;

⑫钻进时,禁止用手扶持高压胶管或水龙头,修配高压胶管或水龙头时应停机;

⑬调整回转器、转盘时应停机检查,并将变速手把放在空档位置。

⑭扩孔、扫脱落岩芯、扫孔或遇溶洞、松散复杂地层钻进时,应由机(班)长或熟练技工操作。

8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1)收集钻探区域的市政、电信、煤气、热力等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资料,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2)依据收集到的地下管线、管道图和复查探测的管道、管线图,结合地面管线、管道标志,指导勘探点现场测放。

(3)勘探点初步确定后,邀请相关管线产权单位进行现场确认,确保无误后最终确定勘探点位。

(4)开钻前利用管线探测仪对每个勘探点进行复探。如发现布设的钻孔位置有可能存在管线或管道分布时,应在不违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通报总包部及监理方,调整钻孔的布置。

(5)钻探中,钻孔6m以上范围,必须采取人工(洛阳铲)再次进行探测;10m以上范围,采用低速慢进的钻探方法,并做好观察记录。

(6)在钻探过程中,疑遇不明障碍物使机器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机,遇到地下文物立刻上报业主单位。在不违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挪动孔位,重新探测和调查后,方可开钻。

7管线保护标志

9结论

(1)本次勘察投入钻探、室内试验等多种勘察方法和手段,查明了连续墙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达到了超前钻勘察的目的和要求,可以为连续墙的埋深设计提供参数,满足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2)表层土质较差,砂层分布后。

(3)基岩上部土层主要为砂层及软土层,粉质黏土;土岩界面起伏大,岩面角度较陡;场区岩溶强发育,见洞率为45.6%,线岩溶率13.3%,溶洞规模较大,以无充填、半充填为主,部分全充填,充填物以流-软塑粉质黏土为主。

(4)里程ZDK4+035~ZDK4+045、YDK4+020~YDK4+050范围内,揭露的钻孔岩芯多有早期挤压破碎,后期胶结的情况,岩石多呈角砾构造,部分钻孔发育厚层方解石脉,该部位发育的断裂为F1断裂,其走向近东西走向,与朝阳站近垂直相交,断裂向北倾,其倾角大约75°。

    综上所述,朝阳站一槽两钻工作准确探明了岩溶发育区的工程地质,为确定岩溶处理范围提供了依据,为设计人员确定地连墙深度提供了依据,大大降低了灰岩地区地连墙施工的风险,有力的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为灰岩区地铁车站施工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