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采用传统干预技术与行为干预技术应用在中老年冠心病护理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分别采用传统干预技术与行为干预技术应用在中老年冠心病护理中价值分析

陈慧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 湖北浠水 438200

摘要目的探讨分别采用传统干预技术与行为干预技术应用在中老年冠心病护理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80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干预技术,实验组实施行为干预技术。比较两组遵医行为率、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行为干预技术效果确切,可提高遵医行为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传统干预技术;行为干预技术;中老年冠心病;护理价值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有关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患病率逐年增加。这是因为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流行程度越来越高,而冠心病的发生率与之高度相关,天天抽烟、喝酒会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率,并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降低了临床治疗的效果。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当前,行为干预逐渐取代传统的护理措施,在临床实践中,对病人的护理更加体贴,提高了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1-2]。本研究探析了分别采用传统干预技术与行为干预技术应用在中老年冠心病护理中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80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80。

其中实验组年龄35-78岁,平均(54.45±4.12)岁,男28:女12。病程1~7年,平均(3.46±2.42)年;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日1~7次,平均(3.67±0.94)次。对照组年龄35-76岁,平均(54.14±4.56)岁,男28:女12。病程1~7年,平均(3.42±2.46)年;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日1~7次,平均(3.62±0.91)次。两组一般资料统计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干预技术,实验组实施行为干预技术。(1)饮食干预,根据临床资料,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原因。在冠心病病人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对病人的饮食进行干预,使病人多食用清淡、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促使病人远离辛辣、高脂肪、食物。严格控制病人饮酒,监督病人合理饮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2)不良行为的干预可以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应改善病人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告知病人不良习惯对病人健康的危害,教育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血压、血糖监测,提醒病人按时服药,提高病人健康意识,克服不良习惯。(3)心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疗程较长,治疗效果不佳,病人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和烦躁。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往往会无限扩大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率,从而导致焦虑和恐惧。所以护士需要安抚这些坏情绪。比如,有必要向病人普及健康疾病的知识,让病人了解自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基本病理机制。另外,还需要建立病人对治疗的信心和消除恐惧。护理人员要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安慰病人,使其有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4)放训练可以帮助病人缓解压力和焦虑,改变身心放松活动。先了解病人的兴趣爱好,通过散步、表达情绪、听音乐、听励志故事等方式引导病人放松。以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接受护理和治疗。(5)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冠心病知识,引导病人对疾病、治疗护理的误区,让病人了解冠心病,正确治疗冠心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并在日常护理中,向病人传授基本的自我护理内容,使病人有一定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根据病人描述及自身专业知识,分析病人的心理状况,告知病人因错误认知而产生的不良心理,讲解正确的疾病相关知识及诊治流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遵医行为率、生活质量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SPSS25.0软件中, 计数x2检验,计量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比较

实验组遵医行为率40(100.00)高于对照组30(75.00)(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组别

例数

时期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躯体健康

物质生活

实验组

40

护理前

65.45±1.93

57.15±2.28

63.19±2.21

64.01±3.21

护理后

96.45±2.21

92.45±4.01

92.14±3.21

93.12±3.01

对照组

40

护理前

65.15±1.78

57.14±2.56

63.03±2.56

64.45±3.13

护理后

82.35±2.01

82.01±3.45

83.56±3.01

82.56±3.01

3讨论

冠心病可根据病情进行分类,冠心病通常分为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病人主要表现为胸闷、胸闷,伴有剧烈疼痛和肿胀疼痛,这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最严重的是对患者心脏的伤害

[3-4]。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危及病人的生命。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方法,以改善病人的日常行为为主要目标。有关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对冠心病患者病情有较大的影响,行为护理正是为了改善这一状况[5-6]

冠心病的治疗比较复杂,易反复发作,病人需长期治疗,严重影响其心理和情绪。只有认识到疾病,正确治疗,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护理的作用。本文将行为干预技术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以提高病人对冠心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及治疗,加深病人的心理情绪,从思想行为方面对病人进行干预,纠正病人的错误观念和行为,提高护理依从性[7-8]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遵医行为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冠心病的临床护理,充分证明行为干预能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识,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治疗观念和心理,积极接受护理,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态,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行为干预技术效果确切,可提高遵医行为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淑红,朱德强.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24):131-132+224.

[2]倪逸斐,薛茵,陈琳.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1,16(24):185-187.

[3]郑国萍,任伟莉,刘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23):143-145.

[4]杜娜,高玲.集束化护理联合气压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02):308-309.

[5]吴珊.多元化护理措施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应激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9):3449-3451.

[6]刘莹,张山,刘娟.路径化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住院患者心功能康复、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9):3576-3579.

[7]张学艾,王玉梅.强化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8):149-150.

[8]高琼琼,赵蕊.用药教育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8):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