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肺结节诊断中CT值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浅谈肺结节诊断中CT值的重要性

张亚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的加重、健康体检的增多和低剂量螺旋CT(LDCT)的普及,肺部小结节病变(直径≤2 cm)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对肺部小结节的诊断及其治疗存在相关困扰。肺部小结节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多见为结核瘤、炎性假瘤、错构瘤、肺硬化性血管瘤等;恶性结节多为肺癌和转移瘤[1]。CT扫描具有高分辨能力,在降低辐射量的同时,对于微小的病变也能发现,使得其被迅速推广使用。

关键词 CT值  肺结节诊断   重要性

一、利用CT值诊断肺结节的原理

肺是人体的重要呼吸器官,其解剖结构非常复杂。了解CT图像中正常人体肺的主要解剖结构是分析CT图像的基础。螺旋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作用主要是发现和鉴别小结节的性质。在小于1 cm,位于肺尖部、心后区、后肋膈角、脊柱旁沟、密度较淡的小结节只能依靠CT才能发现。CT值可以在薄层CT的DICOM原始图像文件中测得,它反映着结节的密度,在肺结节的诊断中CT值的意义重大。 

二、CT扫描诊断肺结节的诊断现状

近数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跃居全身恶性肿瘤之首,但迄今为止肺癌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原因为就诊患者中75%~80%的病例因为种种原因,并不适合手术治疗。而肺癌的首选治疗为手术,因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肺癌的早期诊疗策略中便显得尤为重要。肺部小结节病变中包含很大一定比例的早期肺癌,如果能在肺癌的早期阶段即能发现这些病例,给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将极大地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据报道,原位癌的治愈率可接近100%,而 I一Ⅱ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25%~75%。[2]因肺部小结节患者的早期I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发病机制不明确,在某种程度上,临床医师与患者一样,均担心良性病变的假阳性结果(CT 影像学征象趋向恶性可能),使得患者造成心理负担,未经定期随访而直接手术治疗,导致当前紧缺的医疗资源愈加明显;对于恶性病变的假阴性结果 (CT影像学征象趋向良性可能),可导致患者在定期随访中错失最佳手术时机,延误或耽误患者病情,后期的补救治疗或综合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使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临新的信任危机,进一步加重医患矛盾。研究显示,与良性病变组相比,恶心病变组CT影像学中的边缘毛刺、分叶、内部空泡、胸膜凹陷征等征象的比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CT影像学对肺部小结节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肺部小结节的术前影像学征象越来越符合其相应的 术后病理结果,值得在临床和影像诊断工作中应用及推广。

三、肺结节诊断中CT值的重要意义

(一)肺结节CT诊断符合率高于普通X线检查

CT扫描与普通X线胸片相对比其优点在于CT分辨密度差异的灵敏度高;CT横断面像没有影像重迭。CT属于是断层扫描,对肺部细小病变显示更加清晰,可以较早期发现病变,对早期肺结节可以精准的检出。但是由于普通 CT平扫的辐射剂量高过胸片,很多人普遍不能接受, 随着低剂量 CT 的发展,已经很好的解决了辐射剂量大、漏诊的现象。CT可发现普通X线检查不易发现的病变,胸部CT扫描的优越性在于没有影像重迭,能将纵膈解剖显示清楚,发现纵膈肿大的淋巴结,确定结节侵犯胸膜的范围,结节侵犯大血管等。普通x线照片由于组织间互相重迭,一些位于纵膈遮盖区的病变常不易被发现。此外CT扫描还可能提出结节与大血管,心包、胸膜粘连的程度、为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或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CT在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上有一定意义

肺结节的影像学表现为小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近年来由于多排螺旋CT的广泛应用,发现了过去拍胸片或者是厚层CT难以发现的肺部小结节,这些肺部结节当中有很少的一部分是肺癌。从 CT值平均数看,结核的CT值高于肺癌及良性结节,炎症CT值较低。就病变性质而言,病变中有钙化、CT值较高,对良性病变的诊断更为有利。但单纯依赖CT值的高低来鉴别良恶性是不可靠的,应该结合影像的形态,轮廓、毛刺、钙化,以及病变周围情况 做出诊断。Riegelman提出肺内病变的CT值大于175Hu多为良性,通过对88例肺内结节CT值测量的经验指出:147Hu是恶性病变的最高值;CT值大于或等于164Hu以上者多为良性。[3]

(三)CT可用于临床诊断,治疗计划的制定和术后复查

CT术前TNM分期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为了选择尚能手术切除的病人,确切的术前肺结节分期至关重要,CT 术前分期能显示不利于手术的因素。CT可显示结节的位置,大小、周围主要组织结构关系,通过临床分析可得到精确的治疗计划。CT 强化后肺部结节病的影像学特点是淋巴结密度均匀 , 边界清晰未见融合。CT 影像学可见结节沿着支气管血管束的走向或者沿着小叶间隔以及胸膜下叶间裂分布并呈现串珠样的变化,偶尔可见直径约 1~2 cm 的大结节,多见于肺中叶,边界清楚且未见空洞。肺间质改变常表现出小叶间隔呈不均匀增厚状,支气管血管束变厚,可累及肺泡造成渗出性改变,会出现小片状的模糊影像, 部分患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个别患者会出现心包积液与胸腔积液。病变后期可表现出纤维条索影、间质纤维化,肺小叶结构变扭曲并伴有肺大泡与支气管扩张症状。

参考文献:

[1]吴仁昌,卢贺峰,常稳禄.螺旋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2).259-260.

[2]唐继梅.CT 诊断在肺结节良恶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6,(30).395-395.doi:10.3969/j.issn.1004-7484.2016.30.652.

[3]张敏鸣,周华,邹煜.动态增强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量研究在中华放射学[J].,2004,(3).263-267.doi:10.3760/j.issn:1005-1201.2004.0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