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生产作业风险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1
/ 2

电力安全生产作业风险控制

胡湘泉

贵州电网公司都匀供电局  贵州省都匀市  558000

摘要:要重视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合理的科学研究。只有与时俱进,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具体内容,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提供电力安全服务项目,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1电力生产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1.1 风险意识淡薄

当前电力生产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但却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问题进行处理为主,并没有对安全隐患加以重视。即企业更加关注可见的、显性的安全问题,却没有意识到不可见的、隐性的安全风险的巨大危害,导致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极为淡薄。

1.2 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

风险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需要健全的风险防控体系作基础。但是当前电力生产企业缺乏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主要体现在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风险管控结构不健全,相应的防控制度也不完善,导致风险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标准的指引下,难以有效开展。

1.3风险评估较为局限

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准确评估风险,从而为后续的风险防控工作提供依据。电力生产涉及诸多领域,并与电力输送、供给、销售等息息相关,可谓是极为复杂的庞大体系。而电力生产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往往只注重于生产本身,对其他层面的关注不够、分析不足,导致风险评估较为局限,无法真实反映风险。

1.4 风险预防能力差

风险管理的最优选择在于预防和规避风险,消除风险造成的恶劣后果。但是由于电力生产企业的安全隐患防范意识较差,再加上风险评估存在严重局限,导致其风险预防工作难以开展。与此同时,企业还存在风险预防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削弱了风险预防能力。

1.5 作业风险管控未形成协同机制

作业风险管控集中在一线班组,各级管理人员未充分履行风险管控职责,尚未实现作业风险立体化管控。作业风险管控职责分工不清,安监部和业务部门专业管理职责界面不清,尚未建成综合监管和专业监督有序协同的系统化管控机制。

1.6 现场作业管控的投入不足

传统的作业安全管理主要依靠人盯人的现场管控,监管覆盖面小、效率低,缺乏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来扩大监督的覆盖面,并通过智能识别和预警关键行为、关键工序的违章行为,来提升监督的有效性。通过事故事件和违章可见,体外循环、三超作业、违章作业等屡查屡犯,缺少现场视频监控导致作业人员心存侥幸,未实现源头化、透明化作业风险管控。

2应对的措施

2.1增强风险意识

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尽量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需要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具体发展状况合理运用风险控制方式,能够预防电力风险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电力企业需要组织一些安全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使其可以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出应用优势。风险管理人员需要尽量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及时更新电力管理理念,保证电力生产工作可以有序开展。

2.2认真评估电力生产情况

为了能够使电力企业各个部门将风险管理充分落实到工作中,电力企业需要创建风险监督管理、安全评价机制,可以在评估电力安全生产状况后,根据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特征,制定电力安全评价管理方案,为职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使员工从主观意愿上加强电力安全管理力度。

通过不断健全电力风险监督管理机制,可以对电力生产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能够在提升监督管理体系落实程度的同时,降低电力生产中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为电力风险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参考依据。电力企业需要定期安排工作人员进行风险排查,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问题,制定问题解决方案,防止安全问题对电力系统正常电能输送产生不利影响。

2.3对电力设备定期进行故障检查和维修工作

在电力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电力设备是比较主要的工具,需要安排工作人员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工作,可以在提高电力设备运行管理效率的同时,保证电力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能够提高电力传输的稳定性。

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工作,在检查出电力设备出现的隐患问题后,保证电力设备不会具有隐患问题,能够防止电力企业由于设备运行问题造成安全事故。电力企业需要对电力设备定期开展停电、故障检修工作,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管理时,工作人员需要将设备清理干净,在保存电力设备的时候需要进行防腐处理。

2.4健全应急预案

电力生产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一些不负责任、没有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因此,建立健全应急体系迫在眉睫。制定科学规范的电力生产安全风险预案,可以使企业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问题采取预防措施来应对灾害事故。通过完善相应制度提高员工及工作人员对规避危险发生意识以及应急能力以减少灾难事故的损失。同时,也能为电网工程项目提供可靠、详细和及时的数据信息,为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最后,建立健全电力生产应急体系,可以有效避免事故扩大化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5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电力企业应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健全“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在全企业范围内营造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坚持人命关天、安全至上的发展理念。领导层应以身作则,对安全生产“总体抓”,部门领导应亲自出马进行“具体抓”,全体员工“协力抓”,针对违规操作、违章行为及时检举,自觉履行安全责任和义务,构建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新格局。企业还应结合电力生产特点,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层层签订责任状,使岗位职责得以明确,各部门分工合理,没有空白或者重合之处,以免在出现安全事故时相互推诿。同时,充分发挥好安委会的领导作用,将安全考核与绩效挂钩,对安全事故必须追责,确保该项责任制度的贯彻落实。

2.6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电力企业合理运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方式,将标准化管理要素作为关键点,以对象管理和过程管理作为基础,形成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电力企业工作情况、人员信息、工作流程等,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在系统投入应用前,电力企业需要把基础信息导入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之中,后续的管理也就是将重要信息准确录入到此系统当中,为实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的有效管控、计划方案制定、工作落实分析、决定制定等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电力企业应积极搭建作业监控平台或中心,配置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对作业计划、资源配置、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等作业全过程实现透明化管控。基于风险灵活配置在线视频、离线视频(如执法记录仪等)监控设备,优先对高风险、环境复杂、易失控、隐患多的作业实现透明管控。

2.7 突发事故方案

电力生产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及难以预测性等特点,因此,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首先充分考虑各种突发情况。如停电时间、设备故障处理能力、环境条件对现场状态产生重大影响程度。其次,是要有针对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和风险事件进行防范与控制。再次,就是要事先确定出具体的事故方案并实施有效预防行动,以避免造成严重后果或人员伤亡等后果发生后才采取应急救援,如电力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紧急救援方案等。最后,就是要建立相应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并加强对其实施监控。

结论

总的来说,电力企业要想长期保持发展趋势,就必须注意优化和改进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要建立符合电力企业发展现状的安全体系,保证电力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控制和减少工作中的安全生产事故,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毕树柏,陈兵,李群.风险评估方法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8):29-34.

[2]朱启超,匡兴华,沈永平.风险矩阵方法与应用述评[J].中国工程科学,2003,5(1):89-94.

[3]湛淡淡.关于建筑施工企业保险管理问题的研究[J].时代金融,2020(15):38-39.

[4]唐志刚,费长江.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分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9,33(3):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