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光伏支架基础的优化布局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盐池光伏支架基础的优化布局研究

李彬峰汤学云贺金鹏单青飞郝宝玉李轩名贾豪飞李浩男李艳辉刘晖岳树祥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本研究着重探讨了盐池光伏支架基础的优化布局,研究项目主要位于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国营中捷农场沧州临港晶山盐业有限公司所属盐池内。本项目关注于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和布局,实现盐池、废弃矿坑及滩地光伏发电空间的最大化利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共用桩基的最佳尺寸、承载力验算以及最佳布局。通过具体实地试验和现有工程项目的依托,本研究提出了一套经济有效的技术方案,旨在减少桥架桩基数量、降低施工桩基造价,同时增加并网容量和发电量,提升经济效益。预期通过本研究,将在盐池光伏发电领域实现创新性进展,并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盐池光伏、优化布局、共用桩基、经济效益、并网容量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已成为当前全球能源发展的重点。然而,随着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发电地正在逐渐减少,推动着学术和工业界寻找新的发电地。盐池、废弃矿坑和滩地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和环境条件,逐渐成为光伏发电的新热点。本研究基于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的实际项目,探讨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布局,实现盐池光伏发电空间的最大化利用,旨在解决当前光伏发电领域面临的关键技术和经济问题,为光伏发电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共用桩基的尺寸与承载力

共用桩基的尺寸与承载力是盐池光伏支架基础优化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盐池地区,由于地下盐层和土壤特性的不同,共用桩基的尺寸和承载能力需经过详细的研究和计算,以确保光伏支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1. 共用桩基尺寸的优化

盐池地区的土壤特点通常包括盐渍土壤和湿润土壤,这些土壤的承载能力会受盐分和水分含量的影响。因此,在确定共用桩基的尺寸时,以下因素需要考虑:

1.1.1 土壤类型和性质

需要对盐池地区的土壤类型和性质进行详细的勘测和分析。这包括土壤的密度、抗剪强度、含水率和盐分含量等参数。不同土壤类型需要不同尺寸的桩基来确保稳定性。

1.1.2 桩的直径和长度

桩的直径和长度是影响其承载能力的重要参数。在盐池地区,通常采用较大直径的桩,以增加承载能力。桩的长度应根据地下土壤层的深度来确定,以确保桩底部扎入稳定的地层。

1.1.3 桩基数量和布局

除了单根桩的尺寸,共用桩基的数量和布局也需要进行优化设计。合理的桩基布局可以分散荷载,减轻每个桩的承载压力,从而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1.2. 共用桩基的承载力验算

在确定共用桩基的尺寸后,需要进行承载力验算,以确保其能够承受光伏支架和设备的荷载。以下是关于承载力验算的重要考虑因素:

1.2.1 土壤承载能力

承载力验算的关键是确定土壤的承载能力,这取决于土壤类型、密度和抗剪强度。通过标准的土壤力学计算方法,可以估算出每根桩的承载能力。

1.2.2 桩基材料和截面形状

桩基的材料和截面形状也会影响其承载能力。通常情况下,桩基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制作,具有较高的抗压和抗拉强度,以满足承载要求。

1.2.3 荷载分布

承载力验算需要考虑光伏支架和设备的荷载分布,包括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这些荷载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精确计算,以确保桩基的安全性。

1.2.4 安全系数

在承载力验算中,通常会引入安全系数,以考虑不确定性和荷载波动。安全系数的选择应根据工程规范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2.优化布局与经济效益分析

盐池光伏支架基础的优化布局在光伏发电项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施工和稳定性,还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本节将详细介绍优化布局和经济效益分析的关键考虑因素。

2.1 优化布局

盐池光伏项目的优化布局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包括:

2.1.1 共用桩基布局

共用桩基的布局是优化的核心。合理的桩基布局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稳定性和最大化土地利用率。在优化布局中,需要考虑光伏阵列的排列方式、桩基的间距和分布,以确保均匀分散荷载并减轻桩基的承载压力。

2.1.2 地形和地貌因素

地形和地貌因素对布局起着重要作用。盐池地区可能存在坡度、湖泊和河流等地形特征,这些因素需要合理考虑,以避免光伏支架受到不利影响。同时,充分利用地形起伏和坡度,可以调整支架的高度和角度,以提高太阳能吸收效率。

2.1.3 遮挡和阴影分析

光伏支架的遮挡和阴影分析是优化布局的重要步骤。通过模拟不同时间段的太阳光照射和阴影投射,可以确定阴影区域并调整支架的布局,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阴影对光伏板的影响,提高发电效率。

2.2 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是盐池光伏项目决策的关键因素,包括成本控制、发电收益和投资回报率等方面的考虑。

2.2.1 桩基成本控制

优化布局可以降低共用桩基的数量和深度,从而减少桩基施工成本。通过采用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可以降低桩基的造价,节约项目预算。

2.2.2 发电收益

优化布局可以增加发电容量,提高项目的发电收益。通过合理安排光伏阵列的布局,最大程度地利用可用的太阳能资源,增加发电量。

2.2.3 投资回报率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还包括投资回报率的计算。通过综合考虑项目的投资成本、年度发电收益和运维费用,可以计算出投资回报率,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2.2.4 比较分析

在经济效益分析中,通常会进行不同方案的比较分析,包括不同布局方式和不同桩基尺寸的方案。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可以选择最经济高效的布局方式。

3.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

在盐池光伏支架基础的优化布局中,技术创新扮演了关键的角色。通过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可以提高盐池光伏项目的效率、可持续性和经济性,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1 共用桩基技术创新

在共用桩基方面,技术创新的关键是开发更高效、更稳定的桩基设计和施工方法。未来发展的方向包括:

3.1.1 高强度材料应用

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或高强度钢材制作桩基,可以降低桩基直径,减小地面占用面积,同时提高承载能力,减少材料使用,降低成本。

3.1.2 桩基施工自动化

引入自动化技术,如机器人和无人机,用于桩基施工,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工成本,确保桩基质量。

3.2 可持续性发展和环保

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实现光伏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环保。关键举措包括:

3.2.1 节水技术

盐池地区通常水资源有限,因此需要采用节水技术,减少光伏项目对水资源的需求。

3.2.2 废弃物管理

光伏项目需要有效管理废弃物,如旧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2.3 社会参与和可持续性认证

充分融入当地社区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推动光伏项目的可持续性认证,确保项目在社会和环境层面都是可持续的。

总之,盐池光伏支架基础的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在盐池地区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通过不断改进共用桩基技术、GIS应用和新型光伏技术,以及关注可持续性发展和环保,可以为未来光伏项目的成功和可持续性做出积极贡献,实现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语:

本研究通过深入探讨盐池光伏支架基础的优化布局,成功提出了一套既经济实用又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方案。通过减少桩基数量和优化布局,本研究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更增加了并网容量和发电量,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未来,盐池光伏发电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一大发展方向。同时,本研究也为相关领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推动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为全球可持续能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德军. 光伏电站共桩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J]. 建筑技术,2020,51(1):98-101。

[2] 张建国,李伟. 盐渍土地区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与布局优化[J]. 电力建设,2019,40(8):122-126。

[3] 王志刚,陈华. 地理信息系统在光伏发电布局中的应用研究[J]. 太阳能学报,2018,39(6):1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