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的生长环境和适应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3

苦荞的生长环境和适应特点

张钟才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乌蒙镇农村工作服务中心 553527

摘要: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不断提升,苦荞作为一种健康食品和药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苦荞的种植和栽培涉及到其生长环境和适应特点的研究。本文旨在对苦荞的生长环境和适应特点进行探讨,为苦荞的种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苦荞;生长环境;适应特点;栽培技术

引言

苦荞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农业生产和食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栽培简单、适应能力强,且具有多方面的营养及保健价值,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本文旨在探讨农业苦荞的生长环境和适应特点,希望通过对其生态环境、生长要求和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农业苦荞生长的规律与特征,为其良好的生产管理和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首先,我们将介绍农业苦荞的背景与意义,然后展开探讨其生长环境和适应特点。通过系统的研究,我们有望为农业苦荞的栽培和利用提供可行的技术和方法,推动其更广泛的发展并为农业生产和食品供应做出贡献。

一、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乌蒙镇基本情况

乌蒙镇地处盘州市最北端,距盘州市政府所在地红果新城 95 km,是纯农业乡镇,农民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业和养殖业。乌蒙镇山脉绵延,山顶的海拔从 1300~2858m 不等,山谷中的植被茂密,山谷中的植物繁茂,这里的地形多样,气候宜人,阳光充足,乌蒙镇年平均日照时数1672.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234.4毫米。多年平均气温11.9℃。无霜期年平均209天。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苦荞、马铃薯、玉米等。

苦养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粮食珍品,其种子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大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特别是苦养含有其他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叶绿素、黄酮类物质如卢丁等(此外,还含有S皮素、绿原酸、没食子酸、莹草昔等多酚类活性物质(养麦中含有的多种高含量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具有缓解“三高”、抵抗氧化应激、延缓衰老、改善心血管微循环等功效。乌蒙镇有种植苦荞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土壤、气候适宜,产量和品质都很好。当地种植的苦荞品种为九江苦荞,近年来,乌蒙镇政府加大了对苦荞种植的扶持力度,农户种植的积极性较高,苦荞也成为助农增收,实施乡村振兴的产业之一。乌蒙镇今年苦荞的项目实施示范项目是5000亩,带动全镇的苦荞种植1万余亩,10月份苦收割产量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15%,亩产增收300至500元左右。

二、苦荞的基本生长环境

苦荞是一种适应能力强的作物,能在较为苛刻的环境下生长和发展。以下将介绍农业苦荞的基本生长环境要求。

(一)温度要求

作为一种喜温的高营养价值作物,苦荞对于栽培区域温度有着严格要求,即在高温、严寒的环境下,不仅会影响种子发芽率、出苗率以及授粉率、开花期,与此同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也是十分不利的。通常来讲,在苦荞生长期内,为确保“高产”目标的达成,种植户不仅需保证周期中栽培区域环境温度在零度以上,还要确保种子发芽时的温度控制在十五摄氏度左右、保证幼苗期温度在十七摄氏度左右、确保开花结果期温度控制在二十摄氏度。

(二)光照条件

作为短日照非转化性作物,日照时间的长短在不同时期对苦荞的生长具有不同影响。经调查在幼苗期,短日照可加快苦荞的生殖速度、提前开花时间以及结果期,但却对苦荞茎叶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减慢了茎生长锥分化速度,降低了花絮和分枝量。总体来讲,不同品种的苦荞对于光照时长需求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而言光照不充足势必会影响光合作用,进而阻碍区域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土壤要求

作为喜湿类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土壤中水含量对于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在进行栽培时种植户必须保证栽培环境的湿润度,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苦荞种子只有在吸水达干重的百分之五十才能顺利萌发,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只有土壤中的持水量保持在百分之七十左右,才能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和分化,最终确保预期栽培目标的实现。但相对地水分含量过高对于植株根系生长也是极其不利的,为此需要种植户严格控制栽培区域土壤水分含量。

三、苦荞的适应特点

(一)苦荞对极端气候的适应能力

苦荞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生长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它能够耐受寒冷和高温的环境,能够在低温下生存并继续生长。这种适应能力使得苦荞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得到种植,并且在寒冷冬季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的生长活力。此外,苦荞还能够适应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它的深根系结构和蓄水性较好的叶片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从而提高对干旱气候的耐受性。

(二)苦荞对干旱、寒冷和贫瘠土壤的抗逆特性

苦荞具有良好的抗干旱和耐寒能力,其深根系结构可以在干旱条件下达到较深地层的水源,从而保证其水分供应。此外,苦荞在土壤水分充足时,能够迅速生长并形成茂密的地上部分,进一步降低水分蒸发。对于寒冷地区来说,苦荞能够耐受寒冷条件,其种子具有较高的耐寒性,能够在低温下发芽和生长。对贫瘠土壤而言,苦荞具有适应性强、营养需求较低的特点,能够在贫瘠土壤中生长并取得较好的产量。

(三)苦荞的生物学特点

苦荞的根系结构是其适应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根系结构使得苦荞能够获取较深层的水源和养分,提高其生存能力。根系的发达还增强了苦荞对土壤的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此外,苦荞也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它含有苦荞苷等特殊成分,具有抑制病原菌和昆虫的作用,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四、苦荞的种植管理策略

(一)科学选地

选地的时候尽量避免将苦荞种在盐碱性较强的土壤中,多选择疏松多孔、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沙质土壤。通常来讲,虽然苦荞有着一定的环境适应性,但为确保“高产”栽培目标的实现,一方面种植户需尽量将其选种在酸碱度为7度,土壤层较厚以及前茬作物不是苦荞的种植地中;另一方面在进行深耕作业(深度大概是二十厘米左右)处理时,种植户要边整地边做好土地的清洁作业,通过将土壤中含有的杂质进行挑拣、清除,为后期苦荞作业的良好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二)规范选种

通常来讲,为降低后期病虫害的发生率,种植户在种子选择时需在综合考虑区域环境特征、市场实况的基础上,尽量挑选抗病虫害能力强、抵抗力强、结籽早、结籽多、分枝多的品种。

(三)种子处理

种子挑选作业结束后,为进一步改善当前栽培现状,种植户要善于利用“泥水”来剔除不成熟种子外,以此在全面提高后期种子发芽率的同时,保证了苦荞“壮苗”栽培目标的达成。在播种作业前,为提高出苗率,种植户需确保“晒种”、“选种”、“浸种”和“拌种”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具体来讲就是种植户需将选择的种子置于晴朗天气中晾晒三天,每三小时进行以此翻动,由此来灭杀种子表面残留的虫卵、病菌;晾晒过程中种植户还要剔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草籽、破粒种子,以便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后期病虫害的发生率;为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种植户需将种子置于温水中浸泡二十分钟左右,后采用0.1%0.5%硼酸或5%10%的草木灰浸出液浸种;至于拌种,一般来讲常用的药剂主要是硼砂、高锰酸钾、溴化钾,拌种的目的则主要是降低后期苦荞病虫害的发生率。

(四)适期播种

播种周期对于苦荞栽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为确保“高产”栽培目标的实现,可以选择每年的八月中、下旬进行播种作业,即避开区域的终霜期,以此来全面提高苦荞的产量和品质。在进行播种时,为便于后期田间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种植户不仅需严格控制播种密度(结合本土的天气、土壤和品种等条件),与此同时还要尽量选择“条播”的方式,由此保证出全苗。

(五)田间管理

苦荞需要适量的水分,因为过多的水分会影响它的生长。尤其是在苗期,在低洼或陡坡的土壤上播种前后,应该进行排水工作。一种方法是开挖水渠,根据土壤的坡度,按照地表径流的大小、流向和距离等因素,挖掘深度为30~40cm,宽度约为 50cm,水渠从高处逐渐降低。采用开厢种植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排水性能,特别是在平坦、连片的土地上,应该按照 5~10cm 的土壤深度、3~6cm 的土壤深度和 10~20cm 的土壤深度来进行播种。关注苦荞田间长势、及时中耕除草,预防病虫草鼠的发生。

(六)病虫害防治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农药、化学防治剂、植保技术等。在实施防治措施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田间的植被,并定期检查田间的植被状况,防治病虫害的发展。为了防止和控制农作物患上疾病,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农作物,比如防治农场中的害虫,比如青蛙、赤眼蜂和瓢虫。

五、苦荞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农业苦荞作为一种营养丰富、适应能力强的作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力。以下是苦荞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苦荞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食品领域的应用:农业苦荞富含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健康食材。农业苦荞可以用于制作面粉、面条、饼干、饮品等多种食品产品。其特殊的风味和营养成分使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药品和保健品的开发潜力:农业苦荞富含抗氧化剂和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衰老和抗炎作用。这使得它成为药品和保健品开发的潜在资源。苦荞中的苦味成分(比如天门冬素等)被发现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和抗肿瘤等功效,有望成为新药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产业发展建议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大力投入资金,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苦荞优势区域规划,合理安排品种,积极打造高质量的苦荞繁育和生产基地,以期将苦荞发展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此外,应加大其宣传力度,进行农业与产品方面的指导,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苦荞的价值及种植效益,提高农户种植苦荞积极性,让更多人消费者认识苦荞产品营养、保健功能,促进苦荞产业有序快速发展。

加强科学研究:为了更好地发挥乌蒙地区的苦荞资源,我们将利用有限的科技资源,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加强苦荞品种的选育和改良,以期尽快培育出适宜当地种植的苦荞品种。我们将与各高校、省市级农科院建立合作关系,从当地的气候特征、地理位置等方面,筛选出具有较强抗逆性、抗倒伏能力的优质品种,并通过多点试验示范,以拓宽种植面积,提升乌蒙地区的苦荞产量。形成种植规模。

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当前苦荞种植者多数是当地的农民,他们虽然具备相关苦荞种植的经验,但多是传统的种植模式,适应不了苦荞产业发展新需求。应加强对种植人员技术的培训,培养苦荞种植技术人才,组建专业化种植队伍,完善苦荞的种植模式,提升种植水平,提高苦荞产量及品质。

结语

通过对苦荞的生长环境和适应特点的研究,我们了解到苦荞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在寒冷气候下生存和生长。苦荞对土壤要求较低,并具有抗逆性。这些特点为苦荞的种植和栽培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有助于促进苦荞产业的发展。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苦荞的适应机制和优化栽培管理措施,以提高苦荞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冯瑜霞,程哲,李云龙.苦荞叶营养价值分析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20):207-211.

[2]罗晓玲.苦荞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07):94-95+98.

[3]严莎莎,马挺军.苦荞饮料黄酮、酚酸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分析[J].饮料工业,2023,26(03):6-10.

[4]高周权.乌蒙镇不同品种苦荞比较试验[J].农技服务,2023,40(05):37-39.

[5]梁辉,代邹.不同米苦荞品种营养及重金属含量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7):138-139.

[6]王俊珍,周美亮,李发良等.优质苦荞新品种川荞8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22(07):21-23.

作者简介:张钟才 19781102 男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 彝族 大专 农艺师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乌蒙镇农村工作服务中心 研究方向:农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