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东“语言互通”贸易价值研究与人才培养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中国与中东“语言互通”贸易价值研究与人才培养启示

陈苗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88

摘要: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东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阿拉伯语、土耳其语以及波斯语等中东国家的主要语言被列入中国关键外语的行列,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语言互通”贸易价值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和发展。因此,根据世界语言结构地图的相关数据测算结果显示,中国与中东“语言互通”程度具有一定的贸易价值,能够促进中国与中东国家贸易的增长以及对具有关键能力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中国;中东;“语言互通”;贸易价值研究;人才培养;启示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进了中国与中东国家在经济上的合作共赢,也有助于中国与中东国家之间文化的互动几交流,“语言互通”作为中国与中东国家政治互信、文明的互相借鉴、经济的共同繁荣以及合作共赢等重要目标实现的关键核心,有助于中国与中东国家之间通过“语言互通”实现经济的互动以及文化的往来,进而有利于中国与中东国家对人才的培养。

一、中国与中东“语言互通”的贸易价值

各个国家之间语言的差异对“语言互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对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国家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阻碍,对国际贸易活动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国际贸易活动主要体现在能源的进口以及货物的出口,中东国家又是世界能源供应的关键地带,所以,中国与中东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活动导致语言服务实际需求的提升。因此,中国与中东国家在国际贸易活动的合作以及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需要解决“语言互通”的问题,实现中国与中东“语言互通”的贸价值,促进关键人才的培养。

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地理距离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和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贸易国家的语言、文化软实力与贸易合作等软环境的重视。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的数据显示,“语言互通”对中国向中东国家的贸易出口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语言互通”会带动中国对中东出口贸易的增长,并且我国对经济规模大、经济实强以及人口规模大的中东国家的贸易出口较大,中国的经济实力越强对中东国家的贸易出口也会越多,由此可见,中国与中东“语言互通”具有重要的贸易价值。

二、中国与中东“语言互通”对人才培养的启示

   中东国家作为世界关键的能源产区与战略要冲,同时也是宗教、民族问题的较为敏感的区域。中东国家语言与认同的联系呈现密切的联系,表明仅仅依靠与中东各个国家进行资源、利益的置换,不能满足中东国家与中国合作的预期。要想真正实现民心相通,需要使用当地的语言并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才能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

(一)注重各高校对中东外语人才的培养

要想实现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贸易畅通,要认识到语言作为最基础的工具的重要性,缩小中国与中东国家之间的语言差异,需要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语言互通”。然而,中东国家的伊斯兰教国家占多数,中东国家对孔子学院的儒学色彩以及政府背景的语言教学实践,需要有一个理解和接受的过程。因此,中国通过积极主动学习并运用中东国家的语言,能够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实现与中东国家的通心。中国各高校的外语教学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长处,如阿拉伯语专业的教学就深得阿拉伯人以及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阿拉伯地区的许多高校也都纷纷成立了孔子学院,或者专门开设了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但是中阿的领导人在会晤时都会无一例外地使用来自中国的翻译,所以从长远角度考虑,提升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语言互通”需要注重对外语人才的培养。

(二)积极转变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与中东国家贸易合作的拓展、深化,对相关的外语人才在培养规模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东各个国家母语的使用人数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就是阿拉伯语,阿拉伯语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伊斯兰国家的通用语言,因此,阿拉伯语成为实现中国与中东“贸易互通”的语言是大势所趋,然而,我国阿拉伯语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乏法律、经济以及金融等方面的复合人才的弊端。因此,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学科可以将注意力转向语言的战略研究方向,阿拉伯语的人才培养模式由语言文化模式向区域知识模式进行积极转变,旨在实现学科交叉以及学科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中国还要通过经济效益与各省市发展优势进行有机结合,对区域进行划分并开设相关的外语专业,能够有利于中国获得中东国家的认同感。

(三)注重对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高校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外语学科也能从为贸易的畅通提供动力支持。因此,中东外语学科在人才的培养上不仅要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外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各高校的教师在教学实践红既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中东国家语言的表达方式、思维习惯以及风俗分化习惯,还要强化学生对中东国家的基本国情的了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与中东国家之间的各项贸易规定,提升学生对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知识内容的认知水平,最大程度上减少由于理解偏差造成不必要的纷争。

(四)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对中东外语人才在区域国别等知识内容研究能力的培养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背景对外语学科的教学实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外语学科的人才培养转型指明了具体的发展方向,因此,外语能力与区域国别研究能力的有机结合是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中国对区域国别研究主要集中于各高校,主要以外语专业的教学研究队伍为核心力量,中国的中东外语专业主要集中于综合类的高校和外语类院校,所以可以借助外语学院或相关的外语专业,根据外语教学实践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需求,专门设立区域国别的研究所并下设中东研究中心,也进一步对研究内容进行细化。受到学科、专业以及师资等限制因素的综合类或外语院校,可以积极开展次区域研究或国别研究,并充分遵循外语学科的发展规律。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开放,加强了中国与中东国家在关键外语方面的互通,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语言能力以及大国形象的树立,同时也有助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语言红利,对中国在世界范围的可持续、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交融使得社会各个行业、也对复合型的应用外语人才的实际需求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所以中国不仅需要语言翻译,更需要懂外语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尤其需要阿拉伯、阿富汗以及土耳其的专家。外语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关键资源,需要顺应国家的战略发展实际情况,为国家的利益服务,并体现我们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因此,中国需要加强对中东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旨在更好地满足国家的服务需要,缩减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文化差异,推进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文明交融,为国家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杨言洪王晓宇.中国与中东"语言互通"贸易价值研究与人才培养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063(006):57-65.

[2]任佳宁.浅议临沂—阿拉伯贸易市场的"语言互通"和阿语人才培养[J].西部学刊, 20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