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领域PPP模式的适应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6
/ 2

文化遗产保护领域PPP模式的适应性探究

游珈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摘要:作为祖国的文化根基以及人们精神文明的财富,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成为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促进文化传承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部分文化遗产由于其特殊性质,对保护形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PPP模式是当前展开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途径。PPP模式如今已经被应用在我国的旅游、教育以及文化等各个领域当中。在本文,笔者主要结合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对PPP模式的应用展开研究,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进一步实现对更多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键词:文化遗产;PPP模式;适应性;遗产保护

引言:

自从PPP模式引入文化领域的视野中之后,有越来越多的文化类项目和PPP模式项目管理库联合在一起,这是时代发展的一大标志,也预示着我国的更多文化类产品以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工作,将与其进行融合。据了解,PPP模式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一些比较基础的文化设施,还有一些文化旅游项目。而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以一些遗址公园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为主。为了更好地发挥PPP模式的价值,使其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贡献,对两者之间的适应性加以研究和探索十分必要。

一、PPP模式的基本认识及其发展

PPP模式的全称为: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意思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合作的一种模式。在近几年的社会文明发展中,PPP模式引起了国内一些专业人员的重视。在广义上,该模式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有关合作,而狭义上便是以单个部门为基础展开的长期合作,这种合作方式能够推动相关工作的进展,为社会发展带来帮助。而在PPP模式下,也需要双方之间共同承担责任、分享利益和风险,它可以更好地帮助政府分担一些工作重压,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在2014年,我国财政部对PPP模式进行了新的定义,鼓励该种模式的长期应用,也提倡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展开相关合作。现如今,PPP模式已经被应用在了各种公共设施的建设中,比如道路(公路和铁路)及水电建造领域。应用这一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对社会闲置资本的充分应用,在政府的参与下,私营单位所承担的风险也因此下降。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可以预测,PPP模式在将来覆盖的面积会更加广泛,其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也会越来越成熟。

二、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应用PPP模式的必要性

(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一定的困境

在我国的诸多文化遗产中,有不少文化遗产因为其特点,使得国家必须采用特定的保护形式才可以尽可能地保证文化遗产的完整性。而大多数文化遗产基本上都是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管理,但政府的各类资源有限,其监管力度也会因为监管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使得监管的效果受到影响。实际上,很多政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仅仅起到了基础的保护作用,而且保护的力度也不够强。但文化遗产的保护只是基础和前提,促进文化遗产的不断传承,才可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才是促进文化流传、扎实文化根基的根本目的。由于我国文化遗产类型和数量较大,在进行保护过程中也需要足够的资金、时间、人力物力的支持,这给政府也造成了巨大的财政支出。要实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其不断传承,就只有借助外部的力量来加以完成,由此便必须利用到PPP模式。通过该模式来合理地利用社会上的一些资源,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脱离困境。

(二)人们对文化遗产的精神需求度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在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增长下,越来越多的人也对自身的精神文化有了新的追求。不过,我国目前的文化现状暂时很难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文化产品的类型不够丰富,没能给人们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种类和文化活动形式,这一现象对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此一来,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使用的某些模式,也就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的需求来进行创新与改进。而PPP模式的引进与应用,让国家和政府部门看到了社会力量的作用,他们在自身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与私营单位的部门之间展开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合作,就可以进一步为人们提供数量与类型丰富的文化形式,从而打造一个更多样化的文化环境,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促进了其更好地传承[2]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PPP模式应用效果的有效建议研究

这几年,PPP模式被广泛地应用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当中,的确减轻了政府在该方面工作上的压力,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过,由于文化遗产的种类较多,数量庞大,在实际应用环节也必然会面临一定的困境,要加强PPP模式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效果,就要从多个角度来对该种模式加以完善和优化。

(一)政府应及时转变思维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展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PPP模式是该项工作创新改革的一大标志。不过,在政府和私企展开合作的过程中,要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政府还要及时转变思维,认识到自身在这一合作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维护双方合作权益,严格的制定合作过程中的相关规定。同时,也要明确规定双方在保护文化遗产时所要完成的部分工作目标,对工作完成展开考核的标准也要标注清楚,这样才可以为后期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由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时间较长,对于私营企业而言他们可能需要投入较大的时间成本,也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此时,政府部门就要考虑到私企的关注点,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支持,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其中。总而言之,要推进PPP模式的顺利应用,政府就要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灵活地调整自身的管理思维,及时制定出更合理的政策规定。

(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PPP模式主要是将政府资源与政府之外的资源加以结合,以此来共同完成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实际工作环节,政府要目光长远,从多方面鼓励社会其他力量参与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私人机构、组织团体以及一些中间机构等等。不过,如果为了更好地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效率,也要保证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可以选择政府和私人组织之间的非营利机构来推进这类工作。在PPP模式所展开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这类非营利组织可以保护合作双方的权益,当合作方遇到问题和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此时非营利机构的作用就得以体现,这也是一种比较有保证的合作形式。不过,政府要采用合理的宣传方式,引入一些激励机制来积极地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使其关注文化遗产PPP模式的合作。此外,在互联网时代,更需要充分利用一些合适的软硬件设施,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展听足够的技术支持[3]

(三)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在PPP模式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的支持。站在私人单位的立场上,这些法律法规也要维护他们自身的合法权益,才可以鼓励更多社会大众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那么,国家相关部门就要结合文化遗产保护的PPP模式,对相关的制度规定加以完善和优化,为合作方提供一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的支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遗产保护类型应用PPP模式越来越多,法律法规也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这样才可以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PPP模式进行有效融合,为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足够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周英姿,厉建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PPP模式的适应性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02):66-69+85.

[2]崔璨.发挥PPP模式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积极作用[J].人民论坛,2019,(08):140-141.

[3]杜娟,郑晓云.基于PPP模式的哈尔滨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山西建筑,2017,43(09):222-223.

作者简介:游珈,女,出生于1984年4月,汉族,广西桂林人,研究生,广西职业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文化学、人文社会科学。

基金课题: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PPP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3KY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