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对腰痛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对腰痛患者的影响

李少英  

武汉市中医医院 430000

【摘要】目的:通过督脉灸及药罐对腰痛的治疗,来求证中医护理特色技术对患者腰痛的影响,从而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对腰痛的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住院天数。方法:将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断为腰痛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和中成药静脉点滴、口服止痛药等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只采用督脉灸及药罐进行治疗;治疗均为两个疗程。治疗结束,通过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数据统计。结果:两组治疗结束后,询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自身感受,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比西医常规治疗,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技术能有效减轻腰痛患者的症状。

【关键词】腰痛药罐督脉灸中医护理优势技术

1对象与方法

1.1根据腰痛的诊断标准,将我院20201015日至202223日收治的60例腰痛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患者年龄、病情、身高、体重等经统计学检验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ml加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日1次;氯唑沙宗1粒日3次口服;刺五加250ml1次静脉点滴;3d

1.2.2实验组:不采用西药及中成药治疗,只采用中医护量技术中的药罐及督脉灸进行治疗。治疗过程如下:(1)药罐:取穴肾俞、腰椎夹脊穴、昆仑、委中穴,操作步骤:根据医嘱抓取中药,用专用的煎药锅先泡半小时,煎1小时,再将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5分钟,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用长镊子将药罐提起,口朝下,甩净罐内的沸水,迅速倒扣于折叠的冷毛巾上(降低温度,以免烫伤),然后趁热吸拔在施术部位上,留罐10分钟。拔罐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的情况,以免烫伤,起罐后要观察罐印,根据罐印辨病情。如有水泡要根据情况进行处理。然后嘱患者饮热水200ml2小时之内不要洗澡及吹冷风。

2)督脉灸:部位,取督脉的大椎穴至腰俞穴段为施灸部位,嘱患者裸背俯卧于床上,医者用指甲沿脊柱尖端按压痕迹,以75%的酒精棉球沿施术部位自上而下常规消毒3遍,然后沿施术部位涂沫姜汁,再撒督灸粉使之成线条状,再敷盖纱布或桑皮纸,铺姜泥在桑皮纸上或纱布上,要求上窄下宽呈梯形,在姜泥上面放艾柱点燃,任其燃至自灭。灸的过程中要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感觉发烫要及时调整火候,以免烫伤;如患者诉腰背部发凉也要及时添加艾柱。灸后要询问患者的感受,灸后饮热水200ml2小时内避免吹冷风及洗澡。

1.3疗效评判指标

1.3.1观察指标:根据主要症状及体征,根据分级量化给予评分,见表

1.3.2疗效判定标准: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pide;(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

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50%

无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2结果:

2.1经过治疗,根据疼痛评分表,两组症候评分表都有提高,但实验组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如下表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例数临床缓解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实验组308156196.7%

对照组3041110583.3%

3讨论

3.1中医认为:腰痛的发病机制是肾虚腰府失养和寒湿、湿热、瘀血痹组经脉、气血不畅、内伤不外乎肾虚、外感总不离湿邪。肾虚是发病的关键,风寒湿热,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寒,病位在腰。与肾及足太阳足少阴,督带等经脉密切相关。腰为肾之府,赖肾之精气以濡养,故肾虚则腰痛。故治疗上应以祛邪通络,温化清利,活血益气为主。

3.2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简便,取材容易,适应范围广,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同时还起到了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功效,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3.2.1药罐:药罐疗法是以中药浸煮的竹罐吸拔于相应穴位上治疗疾病的方法[2]。该法利用高热排除罐内的空气,形成负压,使竹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上,利用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瘀血,小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可以促进白细胞的吞噬,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拔罐的温热作用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药物离子通过腧穴部位皮肤粘膜的吸收进入人体内,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增强了病灶局部有效药物的浓度,通过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直接针对病因、病位发挥治疗作用。

3.2.2督脉灸: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向后行于腹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百会穴,经前额下行至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所以督脉可以总督一身之阳气。督脉灸,又称督灸,属于隔物灸的一种,是指在督脉的脊柱段施以

隔物灸并施之发泡的一种独特施灸方法,具有施灸面广、艾柱大、时间长、火力足、温通力强的特点[3]。艾绒有通络活络,温经止痛、散寒除湿的功效;点燃的艾绒可以在患者的督脉上产生持久的温热作用,它的热力还可以透过姜汁,使姜汁升温,可以刺激皮肤毛孔的扩张,助其药物透皮吸收。研究发现艾绒还有抗病毒、增加免疫力、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的功效,可有效的减轻腰痛的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技术的协同作用,可以使炎症、水肿消失,缓解疼痛及肌肉痉挛。

本次结果显示:对于腰痛的患者使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总效率达96.7%,未使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总有效率达83.3%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充分说明中医护理技术可以有效的治疗腰痛病。、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496.

2]杨继民.药罐疗法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7):90.

3]张丽,杨英豪,刘姝,来晓燕等.督脉灸疗法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8):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