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的饲养管理与繁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黑天鹅的饲养管理与繁殖

陆跃 李琳娜

天津市动物园 300381

摘要:为了防止黑天鹅逃脱,人工养殖黑天鹅们在自然条件下自由繁衍应该加设围栏。而且,由于是散养,需修剪它们的羽毛。在养殖过程中对于水域要定期的进行消毒,并且为黑天鹅建造草场。黑天鹅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动物,养殖技术简单,黑天鹅对疾病抵抗力强,是一种省力、高效益的养殖业。本文将对黑天鹅人工饲养管理与繁殖进行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黑天鹅;饲养管理;繁殖

一、黑天鹅的饲养

(一)优选环境

黑天鹅偏爱开阔的水域。在挑选繁殖场所的时候,它们尽量挑选有水草的地方。黑天鹅的繁育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由繁育,另一种是圈养繁育。圈养饲养时,笼内的水面大约30平方米,池塘的水面大约10平方米,池塘的水深大约60厘米。散养环境中,一对黑天鹅的繁殖一般要求100平米的水域。为了不让它们逃脱,在水域四周筑起了栅栏。定期地进行消毒,此外在水域四周可以种植牧草,供黑天鹅采食。

(二)饲料标准

按照不同时期的特征,科学饲养黑天鹅。给雏鹅喂食的是70%的精料,30%的青饲料。种鹅的食物以精饲料为主。在饵料中添加5%鱼粉、3%贝壳粉,可提高黑天鹅繁育性能。在这一时期,黑天鹅们可以从人工饲养的水中获取食物,人工饲养过程中主要是为黑天鹅添加一定的粗蛋白饲料。除了骨粉,鱼粉和维他命之外,成年的黑天鹅还经常食用玉米,高粱等食物。在夏天,每日补充10 mg的维生素,每天2次。

(三)科学防疫

在黑天鹅的饲养期间,黑天鹅的圈舍会被人工清洗,消毒,以杀灭多种病菌。另外,自然饲养的黑天鹅,也要定期就水域进行消杀。在杀菌剂中,常用的有季铵盐和碘盐。请经常更换,为防止感染疾病,每月3天定期投放广谱抗生素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疫苗对传染病的科学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黑天鹅养殖期间10日龄,禽流感必须得到有效的防治。20日龄时,对丙硫苯进行二级防治;每年3月,人们给这些饲养的鹅群注射了一种抗禽流感病毒的抗体。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及养殖地区的特点,采取预防性免疫,可有效控制暴发流行。

(四)黑天鹅的繁殖

在黑天鹅的繁殖中,经过了交配、筑巢、下蛋、孵出幼崽的全过程。为更好地保留黑天鹅的优良性状,采用人工繁育方法。黑天鹅只有一个配偶,配对成功后终身不离。他们的性成熟是在20月龄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黑天鹅一年四季均能够进行繁殖,但多数交配时间在春秋两季。他们在交配的时候格外得亲昵。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惊扰到黑天鹅,并为其营造良好的交配环境。

交尾前,雄性和雌性都会在水中洗浴,雄性会绕到雌性的身后,用嘴巴咬住雌性的脖子,雌性的脑袋会往后一仰,尾巴会向上扬起,表示愿意接受交配。此时雄性已经看准了机会,展开翅膀,维持着身体的平衡。交尾后会把脑袋和脖子都埋进水里,用翅膀拍打着水面,然后把水洒在尾巴上,用来清洗自己的羽毛。雄性和雌性的每一次交配大约3到5秒钟。

另外,饲养黑天鹅的人会在它们性成熟前往农场里养殖区投放茅草、小树枝、芦苇以供黑天鹅筑巢。通常情况下,他们一窝能生4至6枚蛋。在产卵之后,平时温和的黑天鹅会突然发狂,袭击闯入他们的领土的人类和其他动物。所以,为了避免对黑天鹅的袭击和干扰,人们还是尽量在这段时间内和黑天鹅保持距离。

黑天鹅产卵后进入孵化期,雄、雌两种鸟类轮换着孵化期。在孵卵阶段,通常是一只黑天鹅进行孵化,另一只黑天鹅进行警戒,两只轮流守候。黑天鹅的孵化时间一般是38天到42天之间。在此期间,黑天鹅一改往日的温和,变得紧张而富有攻击性。

另外,圈养的黑天鹅,圈舍相隔太尽可能会出现相互争斗,造成无法预料的损害。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破坏和损失,在圈养中,巢穴被隔离开来,这样黑天鹅就可以安全地被孵化出来。既可保留其天然习性,又可确保鹅的幼苗品质。

二、黑天鹅的人工育雏

黑天鹅刚出壳的时候,很小且虚弱,很容易受伤。为了增加存活率,需强化人工育雏,以此来提升黑天鹅的成活率。

(一)强化环境管理

黑天鹅环境十分敏感。如果气温过高,导致死亡。另外,鸟巢若处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则极易受冻,这也会使幼鹅发生呼吸、消化等疾病的概率增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环境的管理。人工饲养的幼鹅一般被放置在一个独立的保温棚中。在底部铺上稻草,以保持干燥。

5日龄前的小黑天鹅,最适合生长在30摄氏度到32度的环境中,15~45日龄黑天鹅则可以放会带水池的圈舍进行养殖,但是如果遇到恶劣的气候,它们就得被放进保温棚中。黑天鹅对外界的温度十分敏感,温度太低,太高,都会使其生病,甚至死去。当黑天鹅长大后,它们的体型变大,并且对外部环境有了更强的抵抗力,保温棚的温度可以逐步地降低。为了防止由于前后温度相差太大而导致小天鹅发病,温度高低差应控制在2—3摄氏度,最大不应超过4摄氏度。在圈养过程中,着重于对小天鹅进行病害防治与管理。小黑天鹅1~21 d生长期间都需要工作人员的精心呵护。

(二)科学喂养

通过人工培育,科学地促进了黑天鹅的生长发育,增强了黑天鹅的抗病能力。当小天鹅抵达保温室,员工要根据饮水量作出相应的反应。黑天鹅需要大量的水,尤其是在第2周后,饮水量明显增加。在喂养过程中可以借助水槽来给水,早晚各送三次水。在饮用完毕后,立刻把黑天鹅放到水槽里。活泼好动的黑天鹅常常在水池边嬉戏,把自己的翅膀弄得湿漉漉的,还很容易着凉得病。正因为如此,黑天鹅在饮水后,及时取出水槽。

小天鹅一般从出生两天后开始进食,在初期,为小天鹅的成长提供80%的食物。然后,在圈养状态下,以窝窝头、碎菜叶混合料等为主,一天三次,摄取适量的维生素。从45天龄起,开始将日食三餐改为日食四餐,含骨粉、钙粉等,直到育雏结束。在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要提升人工科学喂养技术。

采用一些先进的设备,为黑天鹅繁殖提供足够的筑巢地点。例如,在现在螃蟹浃湖面重新堆筑几块供黑天鹅栖息繁殖的陆地岛屿;增加育雏笼舍,机器孵化,人工育雏,走集约化饲养之路;加强种群管理,更换血统,避免近亲繁殖;加强驯化研究,实行大规模放养。

结束语:

黑天鹅的养殖与繁殖技术在近些年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为其养殖技术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养殖技术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选择一个合适的饲养方法,还要根据有关规定,对每一步的生产进行检查,以减少养殖环节中存在的不足,还要对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提高养殖收入,带动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岳婵,吕娜娜. 黑天鹅人工饲养管理要点[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12):46-47.

[2]. 黑天鹅养殖技术[J]. 农家之友,2020,(0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