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信息化考试的安全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提高信息化考试的安全意识

王超 刘彦萍

(日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山东省日照市  276800)

摘要:随着世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安全保密工作也日益突出,做好信息化考试的保密工作意义重要,任务艰巨。本文对目前信息化考试安全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寻找解决对策,以提高信息化考试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信息化;安全;考试保密

引言

近年来,国家统一考试“泄题门”时有发生,干扰了考试秩序,损害考试公信力。从这些案件来看,在命题、印刷、运送、交接、保管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失泄密隐患。因此,要做好考试各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落实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置应急工作预案。加强对互联网上涉嫌考试试题泄密及涉嫌考试诈骗的有害信息的监测。

1、信息化考试安全保密需求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计算机上处理的业务也由基于单机的数学运算、文件处理,基于简单连接的内部网络的内部业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等发展到基于复杂的内部网(Intra)、企业外部网(Extra)、全球互连网(Inter)的企业级计算机处理系统和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在系统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系统的连接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连接能力信息、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整体的网络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的物理安全、网络拓扑结构安全、网络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和网络管理的安全等。

对安全保密部门来说,他们希望对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防堵,避免机要信息泄露,避免对社会产生危害,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讲,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阻碍,必须对其进行控制。

2、信息化考试安全保密政策

 考试安全工作坚持主动防范、系统应对、标本兼治、守住底线。各级人事考试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考试安全管理制度、风险防控机制和工作责任体系,持续推进考试队伍风险防控能力建设、考试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各级人事考试机构应当根据考试安全形势和考试发展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梳理风险、排查隐患,调整完善制度措施和工作机制,协调相关部门强化考试安全保障;组织开展安全警示教育、自查自纠和风险防控培训,推进标准化考点考场和命题、评卷专用场所建设,升级考试技术手段和设施设备;加强宣传与引导,开展考试作弊治理,推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营造诚信考试社会环境。

  3、信息化考试安全的案例分析

    3.1命题环节

    案例1:2014年,参加某职业资格考试命题工作的周某和江某为非法谋取利益,经事先预谋分工,由周某将考试试卷及答案放在办公桌上,再由江某秘密带出去进行复印,提供给某培训机构。事件发生后,司法机关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2年,江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此案属于命题环节保密管理不当,内部工作人员违反有关保密法律法规规定,造成国家秘密泄露的典型案件。作为命题工作人员的周某和江某被利益驱使,利用职务之便,密谋将考前属于国家秘密的试卷对外传播,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3.2印刷环节

    案例2: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前,某监狱原分监区长曹某,经罗某多次劝说利诱,从该监区窃取试卷。曹某在监区使用照相机先后拍摄8张试卷,并将存储上述试卷照片的内存卡通过自制弹射装置弹射至监狱外,交给罗某。罗某分两次将存储试卷照片的内存卡交给李某、王某。李某、王某组织做题后,又将试题及答案提供给相关培训机构。曹某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其他相关人员也受到相应处罚。

    此案属于试卷印刷环节出现保密管理问题,造成国家秘密泄露的典型案件。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曹某被利益驱使,利用职务之便,秘密携带用于窃取试卷的照相机、内存卡、自制弹射装置等物品进入监区,违规拍摄属于绝密级国家秘密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卷,并且传递至监狱外。

    3.3交接环节

    案例3:2013年,某省公务员考试开考前的试卷交接过程中,田某因利益驱使,伪造考务证件,顶替某考区监考人员杜某,偷出试卷,将试卷交给李某拍照后上传至QQ,随后组织“枪手”答题,造成了《行政能力测验》试题泄露。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将2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

   此案属于试卷交接环节出现泄密隐患的典型案例。试卷交接环节所处的环境相对于命题环节、印刷环节更为复杂,涉及的单位多,极易发生泄密问题,是考务及保密管理机关单位应当重点关注与检查的环节。

    3.4保管环节

    案例4: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英语考试前,某省教育考试院招考科科长周某为谋取经济利益,利用职务之便,借整理试卷之机从保密室窃取了考试试卷,并复印转卖。周某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其他相关责任人也受到相应处分。

   此案属于试卷保管环节出现泄密问题的典型案例。全国硕士研究生英语试题在封存保管期间在保密室被窃,反映出有关负责人员未严格按规定执行保密规定,未采取必要的保密防范措施,导致泄密案件发生。

4、信息化考试安全的防护措施

   《国家教育考试考务安全保密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对国家统一考试都有明确要求,但从上述案件查处情况看,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仍然不少。第一,保密教育不到位。有的考试主管部门未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考试保密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命题人员和内部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和保密教育,导致部分人员缺乏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第二,保密管理不严。有的考试主管部门未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考务安全保密工作规定》要求,对国家统一考试的命题、印刷、交接、保管等环节进行严格保密管理。例如,命题环节未对命题人员进行严格的入闱管理、命题场所不符合保密标准,印刷环节未严禁入闱人员将无线电话机、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工具以及带有摄像、录音功能的器材带入厂区等,给国家秘密安全带来泄密隐患。第三,技术防范措施缺乏。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启用前窃取试题的方式多种多样,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从手机拍摄到微型相机拍摄、从微型扫描仪到笔形密拍扫描仪,高科技窃密技术的隐蔽性也越来越强,如被不法分子使用,将对国家秘密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针对上述问题,考试主管部门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加强人员管理。加强国家统一考试保密管理,关键在于管人。要强化审查、加强教育、要严肃追责,对任何环节任何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都要严肃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2、要强化制度落实。加强国家统一考试保密管理,需要完善制度体系,并强化落实。试卷的交接应当建立严格的查验手续,保密部门对试卷的交接过程进行现场监督检查;试卷保密室实行24小时值班守卫等制度。

    3、要加大监督检查及技术防护。一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二是加强技术防护,针对目前已有的窃密技术,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屏蔽命题场所及印刷场所无线电信号、红外线刷脸谱进入试卷库、GPS跟踪定位运卷车辆、对各环节进行实时远程视频监控等。同时,要加强新技术研究,及时有效应对新窃密手段窃密行为。

结束语

本文对信息化考试安全保密工作进行研究,考试组织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保密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加强保密意识和保密能力的培养是保密工作的基础。只有通过专业、严密的保密管理,信息花考试工作才能实现稳健发展并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规程.人社厅发〔2021〕18号

[2]信息化系统建设及项目化管理应用研究.信息系统工程,2020,(01)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