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区韦水河漆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系统治理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7
/ 3

杨陵区韦水河漆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系统治理浅谈

彭娟

杨陵区水务局   712100

水土流失是杨陵区韦水河流域当前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在调查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杨陵区水土流失对韦水河漆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总结近10年水土流失治理成效,针对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杨陵区韦水河漆水河流域系统治理的对策。

水土流失是制约杨陵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韦水河漆水河流域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颗粒物输出是河道淤积泥沙及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和载体,开展坡沟治理、生物过滤带、生态修复、阻控面源污染等水土流失系统治理措施,是解决河湖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和基础。

一、水土流失现状

杨陵区韦水河流域上起五泉镇曹堡村、下至杨凌街道办北杨村韦水河入漆水河河口;漆水河流域上起杨陵街道办下北杨村,下至杨陵区城东污水处理厂尾水渠下游 200m。沿河涉及的村庄主要有五泉镇曹堡村、曹沟村、夹道村、椒生村、茂陵村、上湾村、帅家村、蒋家寨村、周李村、官村,大寨街道办黎陈村、杜寨村,杨陵街道办元树村、崔东沟村、夏家沟村、北杨村、乔家底村、柴家咀村、下川口村。流域总面积3493.96hm2,水土流失面积1597.27hm2,占总面积的45.72%。其中:轻度流失1237.53hm2,占流失面积的77.48%;中度流失211.96hm2,占流失面积的13.27%;强度流失98.71hm2,占流失面积的6.18%;极强度流失49.07hm2,占流失面积的3.07%。平均侵蚀模数915.8t/km2.a。

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方式是地表在强降雨作用下,产生径流对地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除流域南部塬面中心较为平坦外,塬边呈现出一定坡度,降雨产生径流会导致水力侵蚀,塬面径流下沟,导致塬边形成切沟,破坏塬面耕地,同时诱发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由于该区域的特殊地貌,径流对地表的冲刷较为强烈,相对杨陵区其他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二、水土流失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1. 水土流失造成两河泥沙淤积,威胁两河防洪安全

韦水河由五泉镇曹家村入境,从杨陵街道办北杨村汇入漆水河,区内总长33.2km。河右岸多为陡岸,河左岸多为缓坡,由于北高南低,受到雨水自然冲刷,逐渐形成阶地。右岸塬面较平坦,无支流注入,北岸山谷多有支流汇入。长期以来,河道底部淤积严重,韦水河河床普遍抬高,断面减小,减弱了河道的泄洪能力,杨陵段未进行过系统综合治理,多处于不设防天然状态,河道保持自然形态,河流曲折蜿蜒,存在季节性断流现象;漆水河为杨凌、武功界河,流经杨陵区总长 9.5km。漆水河的特点是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长期以来,漆水河流域未进行系统综合治理,多处于不设防天然状态,遇到常遇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洪涝灾害。水土流失造成两河泥沙淤积,威胁两河防洪安全。

2、水土流失造成水环境恶化,威胁河湖生态安全

漆、湋两河杨陵段右岸多村庄,一是农村生活污水的不达标排放。二是韦水河和漆水河生态基流缺乏。三是韦水河杨陵段右岸多为陡岸,漆水河杨陵段两岸多为土层浅薄农田,不合理的农林开发、农药化肥的施用,流域面源污染日益严重,河流水质净化功能下降,水生态保障能力减弱。导致两条河流水质恶化不达标,水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3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威胁河湖生态安全

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导致土地退化、耕地减少、生产力降低,生态、生产和生活条件恶化,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据调查,我区两河左右岸3000多亩农田耕作层土壤每年流失表土0.3cm以上,同时,水土流失造成植被破坏,土地水源涵养能力减弱,沙尘天气加剧,造成空气污染。直接影响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严重威胁河湖生态安全。

三、水土流失系统治理对河湖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效

近年来,杨陵区区委区政府加强两河沿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猕猴桃、休闲旅游等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10年前韦水河漆水河右岸沟坡陡峭、地表裸露,河水难闻,如今坡复绿、水转清,老百姓吃上了“生态饭”。水土流失系统治理显著提升了两河流域生态环境。

10年来,利用招商引资、地方财政资金、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水土保持项目、土地治理项目、道路交通建设、林业等多个项目的整合资金1个多亿,实施滨河道路、休闲慢道、景观公园、绿化林带、人文景观、产业富民、防洪等工程。

一是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由易产生水土流失的土路建成柏油路或者透水砖路(停车场),共建成滨河道路15.6km、休闲慢道18.7 km,跨河桥梁6座;建成了卧龙寺、上湾、帅家、镜照寺4处休闲广场及配套停车场。

二是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建成小灵山、凤凰岭、世外桃源3处景观公园,配套凉亭、步道、牌坊、弧向型绿色长廊及人工湖等景观,实施景观公园和部分重点路段照明亮化工程;共栽植国槐、雪松、红叶李、红枫等绿化苗木24个品种70万多株、种植花草2.6m2

三是促进流域产业发展。引进和发展唯尔葡萄、快活林、花溪花卉等多家现代农庄,发展紫牡丹、依山灵益、公昌等

7家家庭农场,有力促进了流域产业发展。

四是展示多种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展示陡峭滑坡地带的水土流失治理;展示坡面综合防护林景观带、沟道生态景观带、近自然林地恢复景观带、立体边坡绿化景观及道旁景观带;展示坡面截水沟步道排水沟等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形成了可复制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五是建成拦砂坝2座。调节道内水沙,免除对下游的危害稳定岸崩塌及滑坡,减小泥石流的冲刷及冲击力

六是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布设导视牌植物铭牌水保宣传牌示范点展示牌等。通过宣传,使大家更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通过水土流失系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由2015年的1597.27hm2下降到2021年的580.3hm2,净减少1016.97hm2。沿岸增加涝池15个,一组数据记录着韦水河流域发生的绿色奇迹。这里曾被大家称为臭水沟,经过治理,如今两河已实现沿河道路的贯通,沿着林木、绿草、花卉间的小径顺河而下,一路风景如画,赏心悦目。韦水河沿岸有两个已成规模民俗村,每逢周末及节假日,吸引周边群众来此游玩。此外,为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区政府在湋河组织了干部职工健步走活动,杨陵俱乐部多次组织了湋河徒步行活动,杨凌作家协会和摄影家协会三十余人也举办立夏三河行采风活动,成功举办中国杨凌农科城自行车邀请赛,如今的两河已成集休闲、旅游、生态为一体的开放式公园和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韦水河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四、存在问题

虽然两河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和两河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需求目标还相差甚远,主要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水土流失依然较为严重

在韦水河漆水河前期建设、尤其是公路和人行步道的建设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挖填方,形成了较大的裸露边坡,每逢强降雨就会产生剧烈的水土流失,同时长期的坡面冲刷已造成有些边坡失稳,产生次生灾害。

2、河道缺乏水环境治理措施

韦水河河水水质较差,一方面来自沿岸村组、企业等排放生活污水经处理而未达标的水,同时河岸两侧雨水冲刷及两侧滩地农田中化肥的面源污染物也造成河道水质进一步恶化,缺乏人工湿地、植物过滤带等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3、两河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科学高效的河流监控体系尚未建成,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两河规范化及系统化管理有待突破。

两河流域水土流失系统治理的措施

新发展阶段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更加注重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充分发挥好水土流失系统治理在保障河湖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主要措施如下:

1、减少坡面径流量,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

对于韦水河右岸高边坡,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冶坡与冶沟相结合,以冶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生态的自然修复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示范引导,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加强管理,突出保护,依靠深化改革,实行机制创新,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加快实施韦水河防洪工程建设,形成城区闭合防洪保护圈。

推进防洪薄弱环节工程建设,尽快补齐防洪工程短板。韦河历史上虽未发生大的洪水灾害,但由于韦河无堤防工程,河道为自然冲刷形成,且汛期降雨偏多,降雨周期长,强度大,有发生较大水灾的可能。经情灾害预测:流量超过207m3/s,下湾村、董家底、马家底、下北杨四村耕地将被淹没。流量超过413m3/s,下湾村、马家底、下北杨三村将被淹没。亟待开展韦水河杨凌区境内7.5km综合治理,治理范围自韦水河下湾至官村段,涉及五泉镇、大寨街道办,修建连锁式生态护坡,顶冲段新建浆砌石护岸,开展河道清障清淤,治理达到乡村防护区相应级别的防洪标准

3、加快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彻底改善水生态环境

对于沿岸农村生活污水,新建 C-CBR 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对韦水河、漆水河近岸村庄生活污染收集后集中处理,达标后的尾水经过生态滤床的二次过滤后再进入河道,减少污染源,保护水生态;在村庄建立雨污分流系统,将村庄、道路、广场等排放的初雨通过生态滤床拦截过滤后再排入河道;沿河岸修建植被过滤带,拦截、净化由农田、坡面等径流造成的面源污染,削减入河污染负荷,改善河道水环境。彻底清理韦水河、漆水河污染底泥,清除河道污染水体内源,改善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4、建设水土保持信息化,搭建两河流域遥感动态监测平台。

利用MODIS\TM等遥感数据,完成流域植被盖度、土地利用、坡度等影响水土流失因子的提取,分析确定水土流失状况。对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及其他影响重点区域进行遥感专项调查,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成效,为全区统筹制定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建设政策提供依据。在连续、动态积累数据的基础上,开展基于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结合水土流失抽样调查、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模型及参数研究,实现气候条件、地面覆被状况、水土保持措施布局等单因素或多因素变化条件下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预测,为水土流失防治宏观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持。

5、创新流域系统治理体制机制,激发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

在推进系统治理政策方面,一要建立水土流失系统治理与用地、用水、用能等挂钩政策,激发市场主体主动参与和落实水土保持责任的活力;二要从产权激励、金融扶持、财税优惠等方面,完善社会资本投入水土流失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的支持政策,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潜力和创新动力;三要在河湖长制基础之上,建立林长制、田长制等,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奖代补建设方式,建立工程质量考评与奖惩机制、工程管护长效机制等,确保工程长期稳定地发挥效益;四要全面强化人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监管,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节闭合”的监管制度体系,推进水土保持与面源污染监管制度化、规范化。

为此,聚焦水土流失区降雨地表径流调控与高效利用技术、水土流失区面源污染控制与生态拦截技术、水陆交错带植被群落恢复构建及水质改善技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以及水土流失型氮磷面源污染阻截产品等,着力构建综合完备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技术支撑体系,为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升两河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