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环保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洪显滕12丛峰3

1.身份证号:360428199606044114  2.身份证号:230803197312090330

3.身份证号:152123198108016612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而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不良行为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近几年环境保护也成为国家发展关注的重要内容,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污染治理水平,还需要从源头上做起,应强化人员环境保护意识,能够了解只有做好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为自身发展夯实基础。并且,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污染的治理,可以积极推动绿色产业,这不仅有助于为环保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也能够实现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环保工程;管理;问题;策略

引言

环保工程的基本理念是利用工程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对受损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目的是有效促进生态恢复,尽早重建整个生态平衡系统。目前,环境保护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防治水体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有关部门在全面实施环保工程时,应提高区域环境生态保护水平,从根本上消除环境破坏和生态污染。

1环保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尚未完善,一些法规制度还存在缺陷,例如,监测数据发布和共享、信息公开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对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环保执法力度不够,导致环境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戒。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环境监测机构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中的工作,例如,湖北省荆州市发生了“三个超标”事件,该市一个环保工程项目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环保问题主要表现为噪声、废气和废水3项超标。事发后,环保部门介入调查,对涉事企业进行了处罚,并要求该企业整改,但在整改期限到期后,该企业仍未能有效解决环保问题。这就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提高环保执法的效率和力度,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促使其切实履行环保责任。

1.2环保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缺乏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保工程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由于我国环保工程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建立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与模式。我国现行的环保工程现场管理,大多遵循以往的经验,员工的管理创新意识不强。我国幅员辽阔,环境和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所以,若不能根据不同的管理方式因地制宜地改造与创新,就不可能使环保工程的管理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2环保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2.1监测技术的应用

2.1.1遥感监测技术

遥感监测技术也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大气环境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主要是利用发射的地球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对地球大气层进行实时的监控,这样的监控技术是全天候、全方位的。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可以监测到大气中的臭氧含量以及污染物成分,还能够针对到某个城市,提供空气质量数据报告。由于卫星的遥感技术覆盖范围广、应用率高,可以使用遥感监测技术对大气中的成分进行捕获监测,利用卫星通讯技术将大气的成分变化数据进行传输,使人类实时掌握天气变化,预防空气污染,并且制定有效合理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将环境空气数据指标显示出来,包括温度、湿度等特性和臭氧含量、二氧化硫等各种大气成分,这样的技术应用在污染物排放量高的企业中,能够实时监测工业环境中的大气成分,并进行对比,可以有效监测企业的排污情况。使用遥感监测技术,能够将大气区域进行划分,建立不同的区域大气数据库,掌握各地的污染物含量及分布变化规律,提供给各个地区进行污染防治工作。由于遥感监测技术具有全天候的特点,摆脱了时间上的限制,能够无间断地进行监测工作,降低了企业偷排漏排的现象,提升了大气环境整治效率。遥感卫星监测技术覆盖面积广,监测十分全面,提供的丰富的大气数据保证了工农业生产,也提高了公众对于大气环境的监督意识。在利用遥感监测技术的同时,也要根据其特性,提升监测性能。在冬季雾霾频发时,要注重遥感监测的力度,掌握雾霾中污染物的组成和来源,及时分析数据,整理成为监测报告。

2.1.2无人机监测技术

无人机监测技术与遥感卫星监测技术比较相似,但具体检测范围相对来说较小。无人机技术的应用给大气环境监测带来了诸多便利,具有速度快、机动性好、经济环保的优势。无人机上搭载监测设备,可以飞跃地形障碍,快速到达人类难以抵达的区域上空,进行大气信息的收集工作。无人机可以搭载的监测设备有气体检测仪、温湿度传感器以及CH 4 探测系统等,利用这些仪器,无人机在高空能够监测气体的浓度、空气的温湿度以及各种污染物成分等。无人机环境监测技术在大气污染严重、灾难突发时,利用无人机监测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摆脱地形地势的限制,速度上比车载设备更快,能够及时传回前方监测数据和画面,提高相关部门对于火灾或者其他恶劣情况的判断,减少救援准备时间,也为环保部门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2.2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建立和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明确监测机构的权责和职能。2)加强监管力度。加强监管部门与环境监测机构的日常沟通,建立完善的沟通制度,制定严格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加强对环境监测机构的考核评估,推动其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例如,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在建设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体系,开展绩效评估和内部审计,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和考核,以及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等。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湖南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和质量的提高。

2.3环境法规的执行与监管

环境法规的执行与监管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环境法规是国家、地方和企业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其执行与监管关系到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首先,环境法规的执行和监管需要广泛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和企业对环境法规的认识和理解。相关部门应加强环境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加强对环境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和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其次,需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环境法规的有效执行。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环境法规的执行和监管力度,加强环境执法机构建设和能力建设,确保环境法规的有效实施。此外,环境法规的执行和监管需要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环境法规的全面实施。相关部门应加强环境法规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环境法规执行的监督机制,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严格的处罚和惩罚,确保环境法规的全面实施。最后,环境法规的执行和监管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使其与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环境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及时修订和更新环境法规,使其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2.4提升施工现场的污染治理水平

对建筑工地的环境进行污染治理,对建设单位的环保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加大对工地环境的治理力度,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建筑现场布置隔间或栅栏,将固体废物集中在指定位置。之后,再统一运输到垃圾回收中心。其次,对工地路面进行加固处理。特别是在工地的出入口、主干道、物料堆放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区域,均要采用水泥进行硬化,并定期清洁,防止扬尘污染,并在施工现场的物料堆放处做好环保工作。安排专门的人员在进出工地的道路上进行清洗,确保从工地出来的土方、砂石、渣土等物料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应严格遮盖,不得将垃圾暴露在外。此外,除了要做好防尘工作外,还必须开展降尘工作。现场必须随时配备喷雾器、洒水车、喷淋装置,对现场环境进行喷洒和降尘,从而降低施工场地的扬尘,为实施绿色环保管理理念提供保证。

2.5加强公众参与,信息公开

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是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公正、公开、透明的重要手段。当前,环境监测机构在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应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公众参与。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开展环境监测的公众参与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推动公众和环境监测机构的互动和沟通。2)实现信息公开。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和机制,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加强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提高公众对环境监测工作的信任度和认可度。例如,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在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方面,积极开展公众参与活动,例如,举办环境监测日活动、开展环境监测数据公开和解读等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生活质量逐步得到提高,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若不及时处理,无法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所以为了能够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水平,应加大监管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模式,提升企业参与热情。同时也要落实多方合作模式,引进先进治理技术,这样才能够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另外,应该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环保意识,通过加大公众的参与力度,能够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光路.环境管理与保护的主要形势和对策分析[J].清洗世界,2022(8):155-157.

[2]贺昌静.环境管理与保护的主要形势和对策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21(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