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个性化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6
/ 2

分阶段个性化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朱睿智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脊柱外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分阶段个性化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分阶段个性化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腰椎功能评分及腰椎活动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康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JOA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腰椎前屈与后伸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分阶段个性化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可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康复优良率,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及腰椎活动度。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分阶段个性化训练;认知行为疗法;腰椎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主要是由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的腰椎间盘发生退变,以坐骨神经痛、腰腿部痛等为主要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1]。临床常通过手术方式治疗,对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患者术后较容易出现疼痛,对术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产生不良影响[2]。术后需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升患者对术后康复训练的认知度,制订相应的康复计划,提升腰椎功能的康复效果。认知行为疗法可通过对康复训练相关知识、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讲解,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和依从性,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3]。阶段性量化运动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脊柱功能,增加锻炼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本研究将分阶段个性化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纳入标准:认知功能正常,可正常进行沟通交流;均属于首次接受手木治疗;心、肾等重要脏器均无功能障碍。排除标准:伴有恶性肿瘤;患有其他脊柱相关疾病;患有其他慢性疾病或存在长期疼痛症状。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平均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分阶段个性化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观察组具体措施如下:(1)分阶段个性化训练:术后第1天:术后第1天开始行腹肌锻炼一周,要求患者保持屈膝屈髋,采取仰卧姿势,腹部放松,深吸气并使腹壁肌肉收缩力达到最大,保持8s,放松8s为1次,需在每日早、中、晚餐后1h各进行1组,每组包括3次,每天共进行3组。术后1周:在仰卧位下,患者下肢伸直时举腿,慢慢抬起到最大承受高度,腰部不离开床面,坚持8s及放下放松8s为1次,每组包括10次,在每天早、午和晚餐后1h进行,每天共进行3组。术后2周:患者改变姿势,取仰卧位,仰卧卷腹,双手抱颈进行练习,腰部不能离开床面,胸部缓慢抬起,坚持8s及放下放松8s为1次,每组包括10次,在每天早、午和晚餐后1h进行,每天共进行3组。术后3周:如果患者能站起来活动,则贴墙壁练习站立。身体背靠墙,确保脚、臀、肩和头部牢牢靠墙,每天8次,每次站立4min。术后4周:仰卧曲膝和抱胸练习,每天进行3次侧搭桥训练,每次5 min。每日步行训练3次,每次10min。(2)认知行为疗法:①认知干预:入院后向患者讲解围术期相关注意事项、疾病相关知识等,将健康教育手册发放到每位患者手中;第3天对患者的认知度进行评估,发现未达到理想效果的患者再次给予康复训练、疼痛等相关知识的普及,提升其认知度,积极配合干预工作。②行为干预: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对于疼痛较剧烈的患者,可实施屈膝屈髋、足背屈伸、直腿抬高、轴线翻身等锻炼,并循序渐进地增加屈伸角度,从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15~20 min/次,3~5次/d;对于疼痛较严重的患者可实施下蹲、正确上下床姿势、病房行走等下床锻炼,并避免扭转腰部、弯腰、负重行为等锻炼;对于疼痛较轻的患者可实施循序渐进的腰背肌功能康复训练,3~5次/d,逐渐增加至5~10次/d,50~100次/d,以腰背部不觉得疼痛为宜。

1.3观察指标 康复效果: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康复效果,腰腿疼痛感均消失,运动功能恢复正常且可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评为优;腰腿疼痛感偶尔发生,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且可进行较轻的工作评为良;仍无法进行原工作且对生活有所影响评为可;腰腿疼痛感时常发生,对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评为差,统计两组的优良率;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于干预前后对两组腰椎功能进行评估,JOA评分包括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膀胱功能和主观症状4个方面,分别为0~2分、0~14分、0~6分和0~9分,得分越高则表明腰椎功能恢复越好;腰椎关节活动度: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腰椎X线测定两组患者腰椎前屈、腰椎后伸的腰椎活动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康复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n(%)]

组别

n

优良率

对照组

44

14

19

8

3

33(75.00)

观察组

44

23

17

3

1

40(90.91)

2

5.739

p

0.000

2.2两组腰椎功能的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两组腰椎功能的比较(x±s,分)

指标

对照组

观察组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临床体征

0.76±0.14

1.46±0.20a

0.79±0.15

1.78±0.16ab

日常活动受限

5.77±1.56

10.37±1.69a

5.82±1.61

12.83±1.25ab

膀胱功能

3.09±0.77

4.26±0.55a

3.13±0.81

5.53±0.51ab

主观症状

3.85±1.07

6.69±1.58a

3.89±1.13

8.04±0.63ab

注:a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b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2.3两组腰椎关节活动度的比较干预后,观察组腰椎前屈、腰椎后伸的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腰椎关节活动度的比较(x±s,°)

组别

n

腰椎前屈

腰椎后伸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4

31.77±5.39

37.74±5.60

14.88±1.67

18.62±2.79

观察组

44

31.80±5.41

43.67±5.64

14.96±1.73

21.41±3.47

t

0.168

7.385

0.204

5.118

p

0.714

0.000

0.735

0.000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且逐渐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5]。手术是常规治疗措施,但术后患者可能存在长期的疼痛症状,影响预后恢复。本研究将分阶段个性化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中,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康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JOA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腰椎前屈与后伸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

综上所述,分阶段个性化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可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康复优良率,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及腰椎活动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琪幸,许金海,夏烨,等.痹证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 (3):637-639;656.

[2]邢桂枚,张明珍,王伟风,等.互联网综合互动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8):1115-1119.

[3]程波,付开慧,王耀娟,等.中医情志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在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期恐动症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 36(31):2411-2417.

[4]张靖媛,张扬,王雅囡,等. 共治理念下阶段性量化运动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腰椎功能恢复影响[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3, 29 (05): 1040-1044+1051.

[5]闫芍药,黎巧玲,原伟莉,等.臭氧联合射频治疗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下肢痛的临床疗效[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0, 15(1):54-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