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途径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7
/ 2

营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途径浅析

王晓利  白宜鑫

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本文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解析后,指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营建的重要性,并进一步阐述了城市绿地建设和发展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绿地;营建生物多样性;生态园林

近年来,关于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营建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在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中如何营建生物多样性,则需要厘清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以及植物群落的生态系统结构及相应的生态功能。

诸多研究表明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不仅取决绿化的覆盖面积更多依赖其空间结构和绿地类型,以及构成绿地的生物群落类型。因此,城市中的植物景观设计需在满足人类视觉景观要求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基质

  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 过程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多将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层次划分为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1.1.基因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它决定其他两个层次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

1.2.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物种的多样化及其变化。

1.3.群落多样性

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主要是指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方面的变化。当生态环境和内部结构变化时,生物群落中物种组成,即物种多样性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整个生物群落的动植物、微生物组成成分的更换,即群落演替

1.4.生态系统多样性

除了在生态时间尺度内生物多样性会变化以外,在地球上不同的生态地理环境中,由于太阳辐射、降水、氧分压、蒸发强度等因素的差异,发育着不同的生态系统:如冻原、北方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高山草原和荒漠等。这种集合的空间多样性称为生态系统多样性,即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1.5.景观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结构、功能和时间变化方面的多样性,是景观水平上生物组成多样化程度的表征。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上,景观多样性构成了其它层次生物多样性的背景,并制约着这些层次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过程。

  1. 以构建生物多样性为目标的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1. 生态平衡原则

城市绿地中一个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使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绿地系统布局与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2.2.生物多样性原则

城市中由于人为干扰和随机因素多,环境变化快速多样,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能使园林植物群落相对于环境及其变化有更好的适应调整能力生态园林是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用生态学原理研究植物个体和群落与环境的关系,同时研究植物群落的发展、组成、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扬其共生,避其相克,形成有规律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丰富的季相色彩,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2.3.生物共生原则

共生分为偏利共生和互惠共生。偏利共生是指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的生长关系。互惠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互惠共生的原则要求以物种多样性为基础,构成各种合理的群落结构和不同的群落外貌,突出体现生态园林的形态特征。其中,空间结构指乔灌草相结合,在群落的垂直方向上形成植株高矮不同、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增加视觉美学效果。共生原则对植物配置、种植等都有指导作用,在设计时,可以将共生植物栽植在一起,而将相克的植物分开种植。

2.4.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不同光生态类型、水分生态类型、土壤生态类型的植物,进行因地制宜的合理配置和因势利导的科学经营,生态位原则直接关系到植物能否正常的生长、发育、繁衍、定居和绿地系统的兴衰与成败。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配置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达到种间互补和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目的。

2.5.以乡土植物、天然植物群落为主体,形成多种植物混交、种类丰富的群落结构的原则

每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由于长期适应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具有比流行种类更为强的适应与生存能力,其景观效果、生态效应都要比引进品种更有优势。所以大力

发展当地乡土植物资源,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大量使用这些物种,对于发挥乡土植物优势,突出体现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态园林景观,形成乔灌木、草本和藤本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园林绿地系统。

  1. 营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最佳途径:生态园林建设

生态园林强调园林建筑小品与自然生物群落的有机结合,因而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如园林规划的前瞻性、园林类型的多样性、园林空间的异质性等等都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1.园林类型的多样化与生物多样性

生态型园林、观赏型园林、保健型园林、文化型园林以及生物专类园在不同层面、手段和后期运维方面均对生物多样性的营建起到了积极作用。

3.2.园林空间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

园林是城市的自然空间,其主要标志就是生物尤其是植物、园林空间的异质性植物群落的结构多样性可以作为衡量园林空间异质性的指标。传统园林由于忽视生态上的合理配置使得园林空间异质性较低,生态园林注重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的营造,既提高了环境的多样性和园林的自然度,又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昆虫、鸟类、小型兽类的引入成为可能,使整个园林空间更加异质化,极大地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对于形成自然、稳定、协调的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3.城市生态园林的地域性与生物多样性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有高等植物万余种,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 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一改传统园林局限的做法,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中,以地带性植被作为种植的理论模式,充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我国森林植被的纬度和经度地带性极其明显,处于不同生物气候带上的地带性植物群落和动植物群的结构层次、区系组成,既是形成各地区城市生态园林自然群落的源泉,又是引种、驯化和培育园林动植物新品种的天然基因库

  1. 小结

传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被动强调现存濒危物种和景观元素的保护,如果把生物对景观的利用作为一个能动的生态过程,一种对景观竞争性控制过程,情景可能会很不一样。所以,在城市绿地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的建设,利用物种自身对空间的探索和侵占能力来恢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景观规划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健.城市生态园林的构建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J]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 版),2005,(01)

【2】李晓文。胡远满。肖笃宁。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生态学报,1999,(03)

【3】邢宇飞。浅谈生态园林建设中的重要环节【J】。科技信息,2011,(23)。

【4】李渭华。浅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J】。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01)

【5】吴幼容。郑郁善。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