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1
/ 2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研究

兰倩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一、引言

思政课教师胜任力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思想素养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胜任力概念的理解和教师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而对胜任力构成要素的具体分析和评估模型的构建相对较少。国外研究在胜任力构成要素和评估模型方面有一定的探索,但缺乏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门研究。因此,有必要开展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以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提升。

二、扎根理论在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研究中的应用

(一) 扎根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扎根理论以质性研究方法为基础,强调通过深入的数据收集、编码、分析和解释来构建理论。其中,感知是指研究者对研究领域的初步了解和认识,识别则是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发现数据中的关键主题和模式,而整合则是将各个主题和模式进行综合,形成全面的理论框架。

(二)扎根理论在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研究中的适用性解释

扎根理论提供了深入了解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经验的方法。通过采用访谈、观察、文献分析等方式,研究者可以获取丰富的数据,探究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胜任力构成要素。扎根理论强调从数据中构建理论,并将研究结果与现有理论联系起来。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构成要素

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类要素、思想品德类要素、教育教学类要素和研究创新类要素。

(一)知识技能类要素: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他们应该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将其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此外,跨学科能力也是教师的关键要素之一,他们需要具备跨学科思维和教学方法,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和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加综合和全面的思政教育。

(二)思想品德类要素:

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素养。他们应该具有高尚的思想政治水平,能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对于教学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他们需要具备诚信、责任、公正等品质,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

(三) 教育教学类要素:

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他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学生管理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评估能力也是构成教育教学要素的重要方面。

(四)研究创新类要素:

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他们需要具备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构成要素涵盖了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类要素、教育教学类要素和研究创新类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基本框架。

四、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评估模型的构建

(一)确定评估模型的指标体系

评估模型的指标体系是评估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关键。指标体系应该包含多个维度和多个层次的指标,全面反映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所需的能力和素养。常见的指标包括知识技能、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学生评估、思想政治观念、道德修养、学科研究和教学创新等方面。确定指标体系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教师的角色定位、学校的需求和教学目标等。

(二)确定评估模型的权重分配方法

权重分配方法应该考虑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和贡献度,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一种常用的权重分配方法是层次分析法。该方法通过专家访谈或问卷调查收集各个指标的权重信息,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得出各个指标的相对权重。另一种常用的权重分配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对评估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和降维处理,提取出能够解释最大方差的主成分,然后根据主成分的贡献度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五、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

为了验证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需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设计采用横断面研究或纵向追踪研究等方法,以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二)数据收集和处理

数据收集阶段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以获取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相关信息。问卷调查可以广泛收集教师的意见和看法,访谈可以深入了解教师的实践经验,观察可以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

(三)分析和结果呈现

在数据收集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以验证评估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应该以清晰的形式进行呈现,如表格、图表或报告等,以便评估者和相关人员能够直观地理解和使用评估结果。

六、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填补了国内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研究的空白,并对其构成要素和评估模型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知识技能类要素、思想品德类要素、教育教学类要素和研究创新类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基本框架。

在评估模型的构建方面,本论文提出了以职业能力模型和教师发展模型为理论基础,建立评估模型的方法。指标体系的确定涵盖了多个维度和层次的指标,以全面反映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所需的能力和素养。权重分配方法则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通过扎根理论的应用,本研究深入了解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取了关键主题和模式,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本论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研究样本的选择有限,可能不能完全代表所有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情况。其次,评估模型的建立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改进,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以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评估模型。

综上所述,本论文的研究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探究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和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估模型,可以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魏瑞斌,李博文,田大芳.扎根理论在国内人文社会科学应用现状分析[J].科技情报研究,2023,5(02):1-12.DOI:10.19809/j.cnki.kjqbyj.2023.02.001.

[2]滕进芝.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特质的解析与思考[J].邯郸学院学报,2023,33(01):54-60.

[3]王振宇,曹爱琴.基于群体画像的高校新任思政课教师胜任力培育逻辑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1):45-48.DOI:10.19865/j.cnki.xxdj.2023.01.009.

[4]滕进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特质与卓越模型建构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6):20-26+52.

基金:2020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基于胜任力理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湖北省高校为例”(项目编号:20Z115);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2023年度课题研究项目:“教育数字化转型中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HBZJ202346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