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置管肿瘤化疗病人护理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置管肿瘤化疗病人护理中的效果

张建华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出在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受治疗的100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以简单随机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而观察组则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PICC导管留置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肿瘤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要明显长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延长PICC留置时间。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PICC;置管肿瘤化疗;护理效果

PICC指的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穿刺手段,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反复操作等特点,由于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减轻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性,所以临床上广泛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1-2]。但是相关研究显示,长期留置导管可能会引起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增加感染风险,对其健康产生威胁,因此需要实施确切可行的护理手段,以降低PICC置管后风险事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次研究当中主要对本院使用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分析,探究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际应用价值,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信息

随机遴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PICC置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实体肿瘤,符合PICC置管指征,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足、脏器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无法沟通交流的患者。

对照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在40岁至75岁之间,组内年龄均值为(62.5±5.3)岁。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33例、17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40~75岁之间,平均年龄值为62.8±5.1岁。

对比2组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评估患者的血管状态,对患者进行药物干预,遵循医嘱,对其实施相关健康指导,同时注意日常相关事项,告知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重要性[3]。观察组PICC直管患者则展开临床护理路径:(1)首先,置管前确定患者的化疗方案后,及时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对其穿刺位置的皮肤进行系统性评估。在置管前一天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让患者了解PICC相关知识以及置管的意义和重要性,耐心地与患者保持沟通。(2)其次,在置管期间向患者讲解置管过程中的配合方式和注意事项等,护理人员需要确保在无菌状态下实施PICC置管操作,同时注意动作轻柔温和。在穿刺过程中,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3)置管12小时以后,仔细观察管道位置的皮肤情况,并且指导患者正确调整体位。对置管位置的肢体、肩部均采用热敷的方式改善舒适度,每天三次,每次二十分钟,持续一周。(4)置管后的第二天为患者更换敷料,并且密切关注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局部皮肤情况,探查患者导管深度、贴膜情况以及导管是否通畅。更深度的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同时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遵循医嘱对患者使用喜辽妥等药物进行涂抹,另外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5)在患者置管后的3~4天,每天密切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对患者穿刺侧肢肢体的肿胀、疼痛、皮肤温度等症状进行评估。在患者出院时需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让患者保管好维护手册,并留下科室以及操作者的电话,如有问题需要及时反馈。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评定本文研究结果使用SPSS22.0进行,计量数据经由()表述,t检验获取处理结果,计数资料经由(%)表述,χ2检验获取处理结果,通过分析如果P值<0.05,则表示具有影响。

  1. 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2组PICC置管患者治疗情况(n/%)

组别

导管堵塞

导管移位

静脉血栓

并发症发生率

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对照组

4(8.00)

4(8.00)

1(2.00)

9(18.00)

40(80.00)

观察组

1(2.00)

1(2.00)

0(0.00)

2(4.00)

48(96.00)

卡方

——

——

——

5.096

4.512

P

——

——

——

<0.05

<0.05

      观察组PICC置管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PICC置管患者护理效果(

组别

例数

PICC留置时间(d)

护理满意度(分)

对照组

50

89.93±3.50

85.59±2.38

观察组

50

112.68±6.98

90.38±2.20

t

——

6.305

5.302

P

——

<0.05

<0.05

  1. 讨论

   现如今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进步,PICC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和放化疗患者当中,这是因为大部分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需要不断输入刺激性药品,会对患者的血管产生伤害[4-5]。PICC置管能够有效避免反复穿刺,并且减少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患者的置管时间非常长,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带管一年,对于长期化疗的患者而言,采用PICC置管能够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价值。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由于护理不当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特殊的护理服务模式,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出具有指导性的医学建议,临床护理路径当中能够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展开预见性、标准性、具体性的服务模式,对患者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6]。通过置管前的相关指导以及置管过程当中的标准化护理流程,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并且落实各项护理措施,能够让护理流程更加连续化、标准化,减少人为错误。临床护理路径,以时间为横轴,护理内容为纵轴,按照路径表格落实相关护理措施,可以让患者充分了解PICC置管前后的相关安排,同时了解自身护理目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海芳,杨瑛,孙坚. 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护理研究,2023,32(14):100-102,105.

[2] 刘冬梅. 临床护理路径对行PIC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J].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2022,22(6):898-900.

[3] 黄婷,江小莹,谢莉莉,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化疗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2,7(12):44-46

[4] 夏侯洪文.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护理的应用效果[J]. 保健文汇,2021,22(20):281-282.

[5] 史小娟.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肺癌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0):1810-1812.

[6] 江晓菊. 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肿瘤化疗患者 PICC 护理的应用效果[J]. 现代护理医学杂志,20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