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机械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工程学控制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某机械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工程学控制效果分析

牟沛 罗麒 欧阳静

成都市武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机械加工企业对于各类加工设备的应用实践提升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环节投入的人力及物力资源。但特殊的行业性质却决定了有关岗位上的员工不可避免地会潜在职业病风险的影响,无论是基于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亦或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分析,都需要提高针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度。本论文中,主要立足于该机械加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重点论述了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程学控制效果,希望能够进一步推进各环节细节工作的创新改革并且营造出全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管控工作格局。

【关键词】机械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工程学控制效果

企业自成立之初便确立了以产品生产安全管理为核心的经营发展战略,并且针对员工潜在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制定了一系列管控措施。而这方面的改革实践在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基础之上还降低了各类职业病或职业伤害事件的发生几率。近几年,企业正在积极推进自身运营管理模式、产品生产工艺的优化调整,因此需要在加强员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工作的基础之上制定更加细致的管控措施,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一、企业基本情况

某XX集团公司位于成都市武侯区XX路XX号,属于通用设备制造行业。现生产场所投产时间为2010年,产品主要以离心风机为主,实际产量约为每年200台。现阶段,企业生产岗位一线的劳动定员为207人,并且部分岗位也主要由外委人员组成。根据生产进度,公司实行8h长白班工作制,并且每周公司时间为5天。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积累,企业已经形成了以铆焊车间、金工车间、装配车间为核心的工艺模式,并且各个工序都有安排机修、电工、质控等辅助岗位用于保障生产工序的有序推进。日常生产中,企业的生产活动能够涉及到立式车床、摇臂钻床、数控龙门铣床、数控立车等近30种生产设备,并且很多生产工序都存在相互交叉的问题,而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实际生产活动的安全风险。

在工业生产安全管理形势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之下,企业方面也一直有重点关注各个生产环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实践,并且基于这一目标进行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检查、设备更新升级工作。这一系列的工作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应当提高关注度。

二、现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1、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

企业生产所涉及到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焊丝、环氧铁红底漆、丙烯酸面漆、环氧漆、氧气、乙炔、二氧化碳以及无损检测渗透液,既包括液态的油漆、又包括气态原料,因此任何环节都有可能会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如果从生产工艺的角度分析,具体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钻床、铣床、镗床设备使用环节的砂轮磨尘及噪声问题。由于在多个工序均有检出,因此定性为“较大风险”。采用LEC评价法进行分析,L赋值10,即“完全可能预料”,E赋值6,即“每天工作时间之内暴露”,C赋值3,即“人员残疾,或较小的财产损失(10万元以内),或职业性多发病”。经过计算可知,D=10*6*3=180。(2)平衡机使用环节的产品高空坠落伤害。虽说存在风险,但由于针对平衡机的维护工作已严格落实到位,所以定性为“低风险”。重复上述LEC评价法认定过程,L为3,即“可能,但不经常发生”,E为0.5,即“非常罕见暴露”,C为15,即“1人死亡,财产损失在50-100万元之间,或出现了多人职业病”。经过计算可知,D=3*0.5*15=22.5。(3)切割机操作环节的机械伤害问题。过去有出现过类似的伤害事故,因此定性为“低风险”。重复上述LEC评价法认定过程,L为3,即“可能,但不经常发生”,E为6,即“每天工作时间之内暴露”,C为3,即“人员残疾,或较小的财产损失(10万元以内),或职业性多发病”。经过计算可知,D=3*6*3=54。(4)喷涂环节防护不到位情况下的皮肤或呼吸道损伤问题。由于相关防护措施已严格落实到位,因此定性为“一般风险”。重复上述LEC评价法认定过程,L为6,即“很可能会发生”,E为6,即“每天工作时间之内暴露”,C为3,即“人员残疾,或较小的财产损失(10万元以内),或职业性多发病”。经过计算可知,D=6*6*3=108。(5)火焰切割机,热处理设备操作环节的烫伤问题。过去未见同类型伤害事故,最终定性为“低风险”。重复上述LEC系数认定过程,L为1,即“可能性小,完全意外”,E为6,即“每天工作时间之内暴露”,C为7,即“人员重伤,较小的财产损失(10万元-50万元之间),或一人有职业病”。经计算可知,D=1*6*7=42。

近几年,企业一直有重点关注相关因素的管控实践。这之后,有关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解决,但整体工作形势却依旧不容乐观。因此这一方面的改革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2、防护措施

关于生产环节的噪声问题,目前企业已经为相关岗位上的员工配置了降噪耳塞,并且在车间内部配备了降噪设备。

【1】但就实际工作现状分析,仍旧存在有关设备型号老旧、需要进一步更换的问题。再者,企业方面实际采取的管理措施之中也并未从设备环节着手针对噪声问题进行干预管控,因此车间内部存在的噪声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干预解决。但从工程学控制的角度分析,这方面的问题被定性为了“中度危害”。【2】后续工作中,建议通过更新生产设备、更新噪声防护设备的方式来降低噪声问题对于正常生产活动、员工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方面的措施会涉及到资金、技术力量的投入,因此应当提高关注度。就XX集团公司得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在短期内通过向员工发放降噪耳机的方式来降低噪声问题的负面影响更具有可行性。【3】当然,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还是应当通过购买消声器或在车间内安装隔音装置的方式进一步降低噪声问题的负面影响。

关于生产环节的粉尘问题,XX集团公司的生产实践中磨床、镗床、切割以及喷涂等工序的作业之中都会产生大量粉尘。现阶段,企业已经购置了新型除尘器,并且针对粉尘量较大的岗位也调高了除尘器的风量。【4】在严格落实上述措施、做好除尘器维护工作的基础之上,XX集团公司还可以通过向员工发放防尘口罩的方式来降低粉尘问题对其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改造磨床或镗床设备的方式对关键工序进行加湿处理,进而从源头降低粉尘问题的影响。

关于生产环节所用到的乙炔或氧气等可燃气体材料。气焊或气割作业时所用到的乙炔或氧气等原材料具有可燃性,因此这一环节的工序需要由经过系统培养的专业人才完成。再者,需要重视针对这部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进而引导其把控好实际施工操作中的细节问题、风险因素,切实保障生产活动的安全性。

关于平衡机使用环节的高空坠落伤害问题,需要注意做好平衡机的维护及检查工作,进而保障其最佳使用性能。【5】再者,进行吊装作业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操作,进而降低潜在的产品高空坠落伤害风险。

关于切割操作环节的机械伤害问题、热处理设备操作环节的烫伤问题,要确保有关环节的防护措施、防护设备能够及时落实到位,之后再提升有关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而引导其按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完成施工操作、做好自我防护。

关于喷涂环节潜在的油漆吸入性伤害问题,需要确保工业级的防尘或防污染口罩能够及时配备到位。再者,需要定期组织这部分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实时把控其健康状态。

三、工程防护改进措施

针对噪声问题,除了前文提到的防护措施之外,还可以通过在车间布置吸声材料的方式降低这部分问题的负面影响。【6】但这方面的改革同样需要涉及到更大范围的资金投入,因此企业方面要注意提前做好规划引导,扫清此环节改革实践的工作障碍。

针对毒物及粉尘问题,建议在重点位置通过设置防尘或是防毒罩的方式提前驱散有关粉尘或毒物,进而为员工营造出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针对潜在的油漆吸入性伤害风险,建议企业方面通过改进喷漆工艺的方式降低油漆的弥散范围,减少喷漆作业针对员工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的影响。

基于上述工作措施,还可以通过在相关位置布置安全操作规范、管理规章制度的方式引导工作人员掌握正确、标准的操作规范,进而降低由于人为疏忽所造成的风险隐患。

【总结】对于器械加工企业来说,需要在识别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基础之上基于工程学理论做好控制实践,进而降低相关问题的负面影响并且保障有关生产活动的有序推进。相关环节的改革实践需要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提高风险意识、转变旧有的生产管理格局,进而制定对应的工作措施。前文中笔者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推进各环节细节工作的优化调整并且营造出全新的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毋尧,王冰,杨淼,徐丹丹,王琪. 某机械加工企业噪声危害调查与评价[J]. 中国卫生工程学,2020,19(06):817-819.

[2]白园园. 某机械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控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20.

[3]郑璐. 某机械加工企业近三年噪声检测结果分析与评价[J]. 环境与发展,2018,30(12):23+27.

[4]万赣. 某机械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18,(12):84.

[5]郑晶,刘晓秋,刘芳,梁雪松,唐剑辉. 某机械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06):932-933.

[6]钱晨,蒋恩霏,储卫忠,谭利民. 四川某机械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评价[J]. 职业卫生与病伤,2014,29(03):184-186.